請給我講一些彌勒佛的故事

2021-03-04 00:45:57 字數 5117 閱讀 2566

1樓:匿名使用者

國產彌勒原型主要是南北朝時期的布袋和尚

與印度佛教裡的未來佛形象差距有點大

彌勒佛的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阿彌陀佛!!!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彌勒佛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廣為流行的一尊佛。「彌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譯簡稱,意思是「慈氏」。據說此佛常懷慈悲之心。

窺基在《阿彌陀經疏》中解釋說:「或言彌勒,此言慈氏。由彼多修慈心,多入慈定,故言慈氏,修慈最勝,名無能勝。

」他的名字叫阿逸多,即「無能勝」。據佛經記載,彌勒出生於古印度波羅奈國的一個婆羅門家庭,與釋迦是同時代人。後來隨釋迦出家,成為佛**,他在釋迦入滅之前先行去世。

據說釋迦曾預言,他離開此世間後,將上生兜率天宮,在那兒與諸天演說佛法,直到釋迦佛滅度後五十六億六千萬年時,才從兜率天宮下生,來到人間。據《彌勒下生成佛經》所說,到那時,娑婆世界(即我們所生活的有情世間)閻浮提有翅頭末城,其王名儴佉的,彌勒屆時將託生於此城中一個名叫修梵摩的大臣家中,降生、出家、成道、說法,其經歷一如釋迦牟尼佛。彌勒繼釋迦成佛後,將在華林園龍華樹下三次說法,廣度眾生。

在我國彌勒信仰的流行也很早。西秦時就已出現了繪製的彌勒像,如甘肅炳靈寺石窟中即有。五代、宋以前的彌勒像,主要有菩薩形和如來形兩大類,分別根據《彌勒上生經》和《彌勒下生經》創作。

菩薩形的彌勒像主要表現了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時的形象。這時的彌勒像是菩薩裝束,兩**叉而坐,或是以左腳下垂,右手扶臉頰的半迦思維形,表示彌勒在兜率天宮等待下生的情形,而如來形的彌勒像則是下生成佛後的形象,與釋迦佛的造像沒有多大區別。大致從北魏開始,中國逐漸流行對彌勒下生的信仰,同時也開始出現穿上佛裝的彌勒佛像。

由於彌勒作為未來佛在信徒心目中地位非常崇高,因此還有一些彌勒的巨像產生。最大的彌勒木雕像在北京雍和宮萬福閣(又稱大佛樓)。佛像高十八米,埋入地下部分八米,總長二十六米,由一根完整的白檀香木雕成。

最大的石雕彌勒佛像則為四川凌雲大佛,此佛立於四川樂山市岷江東岸凌雲山上,大佛依斷崖造成,坐像世稱「樂山大佛」。通高七十一米,肩寬二十八米,雕像相好莊嚴,比例勻稱,氣魄雄偉,臨江端坐,也是世界第一石刻坐佛像。藏密也非常崇拜彌勒,最大的銅製彌勒佛就是**札什倫布寺中的強巴佛。

大約在五代以後,江浙一帶的寺院中開始出現笑口彌勒佛的塑像。其實這是按照一個名叫契此和尚的形象塑造的。據《宋高僧傳》等記載,契此是五代時明州(今浙江寧波)人,又號長汀子。

他經常手持錫杖,杖上掛一布袋,出入於市鎮鄉村,在江浙一帶行乞遊化。他身材矮胖,大腹便便,且言語無常,四處坐臥。能預知晴雨,「天將雨,即著溼布鞋;亢旱,即曳木屐。

居民以此為驗」。與人言吉凶頗為「應驗」。因其總負一布袋,故被稱為「布袋和尚」。

他還常把布袋中化緣來的什物一古腦兒傾倒於地,對圍觀的人們叫道:「看!看!

」曾作歌曰:「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宋高僧傳》卷二十一)後梁貞明二年(916),契此坐化於明州嶽林寺廡下的一塊磐石上,示寂前曾留下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於是後人認為他是彌勒轉世,為他建塔供養。

宋崇寧三年(1104),嶽林寺住持曇振為他建閣塑像。此後,江浙一帶就逐步流行一種按「布袋和尚」形象塑成的袒腹大肚、喜笑顏開的笑口彌勒像,並將他安置在天王殿中,令人一進山門就有皆大歡喜的感覺,深受世人喜愛,以後「大肚彌勒」的這一佈置就成了寺廟的定製。

杭州靈隱寺前飛來峰上五代、宋元時所刻的各種佛教造像中,就有這樣一尊彌勒像,所雕的彌勒佛像倚坐于山崖上,光頭現比丘相,雙耳垂肩,臉上滿面笑容,笑口大張。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個按著一個大口袋,一手持著一串佛珠,樂呵呵地看著前來遊玩進香的人們,人們見此像,往往受他那坦蕩的笑容感染而忘卻自身的煩惱。很多寺院的彌勒殿還有這樣一幅對聯:

「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詳見

參考資料

3樓:懸浮山的橄欖菜

彌勒佛(即 彌勒菩薩,也叫 彌勒菩薩摩訶薩)(梵文maitreya,巴利文metteyya),意譯為慈氏,音譯為梅呾利耶,在大乘佛教經典中,常被稱為阿逸多菩薩摩訶薩,是世尊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未來將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也叫未來佛),即賢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常被稱為「當來下生彌勒尊佛」。被唯識學派奉為鼻祖,其龐大思想體系由無著菩薩、世親菩薩闡釋弘揚,深受中國大乘佛教大師支謙、道安和玄奘的推崇。 在一些漢傳佛教的寺院裡,常見到袒胸露腹、笑容可掬(或大肚比丘)以布袋和尚為原型塑造。

此在佛教作為表法教育,表示「量大福大」,提醒世人學習包容。其中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

4樓:風火人

前日在看錢文忠教授的《玄奘西遊記》系列之一《彌勒佛真相》時,聽到彌勒佛與寧波有淵源,很有興趣。今搜之成文,轉貼以明理(有刪節)

布袋和尚名契此,號長汀子,是五代時後樑高僧。傳說他身寬體胖,面容含笑,出語無定,隨處寢臥,形如瘋瘸;又常以竹杖背一布袋入市,見物就乞,無論給他什麼,即裝大布袋,永遠也裝不滿;有時茬稠人廣眾面前,將袋中之物傾倒於地,叫道開:「看、看、看,隨即哈哈一笑,收回袋內。

他笑口常開,蹙額大腹,經常佯狂瘋顛,出語不定,就地而臥,隨遇而安。他給人歡喜快活、逍遙自在、大肚能容的深刻印象。手持禪杖,肩荷布袋,所有供身資具通通放在囊袋中。

他一生奇事不勝列舉,高興就臥在雪裡,雪也不沾身;能夠預卜吉凶和氣候,天晴時,穿著高齒木屐,跑到橋上,豎膝而臥,雨天則穿上溼草鞋,在路上急急行走,表示天快下雨,每一次都很靈驗,被認為是一大奇人。有一首偈說: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遊,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雲頭。

便是形容布袋和尚逍遙放曠,無拘無束的一生。

布袋和尚隨緣度眾,處處顯示禪機。據《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七記載,一次,有一位禪僧走在布袋和尚前面,和尚從該僧背後摸了一下,禪師回頭,和尚就說:「給我一文錢。

」 禪師回答:「道得出,便給你一文錢。」和尚立刻放下布袋,叉手而立。

又有白鹿和尚問他:「如何是布袋?」他即刻放下布袋。

又問:「如何是布袋下之事?」他則揹著布袋走了。

有一次,布袋和尚在站在街上,有一位禪僧問他:「請問和尚在這裡做什麼?」 他回答:「我等一個人。」

禪師看了看說:「來了!來了!」

他說:「你不是這個人。」

禪師問:「誰是這個人?」

和尚就說:「你給我一文錢。」隨後,布袋和尚唱頌道:

只個心心心是佛,十方世界最靈物。

縱橫妙用可憐生,一切不如心真實。

騰騰自在無所為,閒閒究竟出家兒。

若睹目前真大道,不見纖毫也大奇。

萬法何殊心何異,何勞更用尋經義?

心王本自絕多知,智者只明無學地。

非聖非凡復若乎,不強分別聖情孤。

無價心珠本圓淨,凡是異相妄空呼。

人能弘道道分明,無量清高稱道情。

攜錦若登故國路,莫愁諸處不聞聲。

樑貞明三年(九一七),布袋和尚端坐在明州嶽林寺東廊下的一塊磐石上,將入滅前,說了一偈:「

彌勒真彌勒,

分身千百億,

時時示時人,

時人自不識。」

說完安然坐化。至此,眾人才知道行履瘋顛的布袋和尚,原來就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不久,有人在別州看見和尚仍揹著布袋到處走,於是世人競相描繪他的影象供奉在家中。

據說,他的全身舍利至今仍完好儲存在嶽林寺大殿的東堂上。

今天,一走到寺院,在山門前就可看見笑意盈盈的彌勒菩薩,好像歡迎每一位上山的信徒或遊客。以下的詩偈,最能說明菩薩的滿腔歡喜:

眼前都是有緣人,相見相親,怎不滿腔歡喜;

世上盡多難耐事,自作自受,何妨大肚包容。

大肚包容,了卻人間多少事;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

大肚包容,忍世間難忍之事;

笑口常開,笑天下可笑之人。

布袋,是獨一無二的。在整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被他的笑所滋養,每個人的心靈被可以被他的笑所淨化,每個人都可以從他的笑容間感受到純真的幸福。成道後在幾乎45年的生涯中,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笑,那就是他的資訊,他的信條,他的經典。

他的笑深不可知,卻是人們心底鳴響的歡樂**。他的笑駐留在每個聽見笑聲的人的心中,他的笑扣動了他的本性,他的笑更創造出了一種人類的共鳴。

彌勒,是佛教中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中的未來佛。佛教誕生於公元前的古印度,彌勒當然是印度籍的,而布袋和尚是奉化人,後者怎麼會是前者呢?當然,在奉化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裡,一致持「布袋」是彌勒轉世化身的說法。

但除了篤誠的善男信女,誰會把這些離奇的傳說當真?至五代始,又以布袋和尚為彌勒造像。」

數千年中華文明史反覆證明:任何一種外來文化,都需要在與本國國情較相適應的條件下,與本國傳統文化逐步結合,才能得到傳播和發展。作為代表古印度文化的佛教也不例外。

在它傳入中國的過程中,它與中國的傳統文化(儒、道等)不斷互相影響、吸收,產生了新變異。本來是外來文化,卻逐漸發展成為具中國特色的宗教,最後竟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直白的話,佛教從傳入中國的那一天起,就開始不再是原來的印度佛教了。

彌勒信仰是佛教三大世俗化信仰之一,在南北朝,它曾一度超過觀世音信仰、阿彌陀佛信仰而在我國民間流傳最廣,在現在全國各地,如在著名的敦煌、龍門等地遺存的佛像中,彌勒佛像的數量大大超過觀世音佛像、阿彌陀佛佛像,這就是明證。隋唐之後,隨著整個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進一步合流,有廣泛群眾基礎的彌勒信仰也進一步實現民族化、民俗化。

根據馬克思主義辯證法原理,一種事物內容的變化,必然引起其形式的相應變化,佛教內涵的中國化,必然要求其形式有相應的連動變化。於是,佛或菩薩像的塑造——作為佛教最直觀的形式,也就逐步中國化了。原來在印度佛教中頭戴天冠的彌勒塑像改變「國籍」,成了以布袋和尚為原型的中國彌勒——布袋和尚,實則是佛教中國化的外部標誌或符號之一,甚至也是佛教中國化程序中的一座具體直觀的里程碑。

至於中國佛寺裡的彌勒是以奉化布袋和尚為原型,而不是以別的僧人為原型,這可能不能排斥一定的偶然性,但更多的是必然性,至少是存在的合理性。譬如可能因為他是當時有名的高僧(宋《高僧傳》等許多歷史、宗教著作和地方誌書中有其傳,就是今天的《辭海》也專門有「布袋和尚」的詞條),也許是因為他圓寂前的偈語「彌勒真彌勒,化身億千百。時時示時人,時人皆不識」起了作用……不管怎樣,重要的是布袋和尚成為彌勒造像這一現象恰是與中國佛教的演變、發展非常吻合的。

丟了彌勒佛怎麼辦,給女朋友請的彌勒佛給丟了怎麼辦

1.沒有任何寓意 放心 不會有事的 放鬆不要緊張 2.接下來就是找一找 如果沒有 又喜歡 就再請一尊 3.印光法師並不提倡把佛菩薩像戴在身上,此舉並不如法,請看 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 與鄔崇音居士書 一九三五年 崇音居士慧鑑 前三日,接到 歧路指歸 二本,見後附之徽章,頗不謂然。二年,北京法源寺道階...

彌勒佛翡翠大隻一點的有嗎,翡翠彌勒佛什麼人都可以戴嗎

翡翠祿來前段時間有個類似的產品,克重接近35g,什麼概念,一般小掛墜平均3g,這件寶貝相當於12個普通小掛墜,送長輩或者領導那是相當高大上了,才幾百塊,翡翠祿來是大v,你可以去看看連線還在不在。翡翠彌勒佛不能隨便亂戴,這三點一定要注意!都說 男戴觀音女戴佛 但大家只知道如何隨大流戴彌勒佛,但卻不知道...

家裡請的彌勒佛可以讓外人拍照嗎,家裡可以請彌勒佛嗎

家裡請的佛像拍不拍看樓主個人意思,讓眾生看見佛的形象也是讓其與佛結緣呢。漢傳佛教是不禁止給佛像拍照的,大多數寺院禁止拍照是出於保護佛像的目的,因為據說照相時的閃光燈會使佛像的金退色。如果是一些重點文保單位,那就更不能拍照了,不僅是佛像,還有殿內的彩繪 油漆等,都會受到損傷,所以大家儘量不要在殿內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