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莫相疑行》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021-03-04 00:18:39 字數 6607 閱讀 1057

1樓:匿名使用者

杜甫的 《莫相疑行》詩如下:

男兒生無所成頭皓白,牙齒欲落真可惜。憶獻三賦蓬萊宮刀,自怪一日聲輝赫。

集賢學士如堵牆,觀我落筆中書堂。

往時文采動人主,此日飢寒趨路旁。

晚將末契託年少,當面輸心背面笑。

寄謝悠悠世上兒,不爭好惡莫相疑。

表達了(寄言於世上的人們:莫要與人勾心鬥角爭長論短,人在世上活一遭,不要太過輕易的猜疑。)的思想感情。

供參考。

杜甫的《恨別》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樓:匿名使用者

作品抒發了詩**落他鄉的感慨和對故園、骨肉的懷念,表達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亂的愛國思想。

杜甫野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3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由望字著筆,因野望而生愁,國破家亡,天涯漂泊;近望吐蕃在川西猖獗;遠望安史在河北縱橫,加之遲暮多病,報國無門,感慨無限。結句點題並與首句呼應。語言凝練,感情深沉。

(表達了作者救國無望的思想感情!)

4樓:輕鬆的信仰

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成都草堂。詩以「野望」為題 ,是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懷念諸弟的自我寫照。

首兩句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西山」在成都西 ,主峰終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鬆、維、保三州,(在今四川松潘、理縣一帶),此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

南浦,南郊外水濱。清江,錦江。萬里橋,在成都城南。

中間四句是野望時觸發的有關家國和個人的感懷。三四句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風塵」指安史之亂導致的連年戰火。

杜甫四弟:穎、觀、豐、佔。只杜佔隨他入蜀,其他三弟都散居各地。

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真情實感盡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動。

五六句又由「 天涯」「一身」引出殘年「多病」,「未」貢微力,無補「聖朝」的內愧。「供」,付託。「涓埃」,滴水、微塵,指毫末之微。

杜甫時年五十,因此說已入「遲暮」之年。他嘆息說:我只有將暮年付諸給「多病」之身,但「未有」絲毫貢獻,報「答聖朝」,是很感慚愧的。

杜甫雖流落西蜀,而報效李唐王朝之心,卻始終未改,足見他的愛國意識是很強烈的。中間四句,由於連用對偶爾將詩人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特別是報效李唐王朝之心,藝術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後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於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 轉「蕭條」的隱憂。

這是結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 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

「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家國和個人憂念產生的原因。

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鬱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心頭。

尤其為「遲暮」「多病」發愁,為「涓埃」未「答」抱愧。

此詩前三聯寫野望時思想感情的變化過程,即由向外觀察轉為向內審視。尾聯才指出由外向到內向的原因。在藝術結構上,頗有控縱自如之妙。

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之情。

6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出詩人躍馬出郊時感傷時局、國破家亡,天涯漂泊的情懷。

7樓:匿名使用者

你把那首詩也傳上來呀

8樓:心之王者

表達了作者感傷時局、懷念諸弟,迫切想要報效國家,愛國愛民的思想感情。

原文: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萬里橋。海內風塵諸弟隔,天涯涕淚一身遙。惟將遲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聖朝。跨馬出郊時極目,不堪人事日蕭條。

釋義:西山終年積雪,三城都有重兵駐防;南郊外的萬里橋,跨過泱泱的錦江。海內連年戰亂,幾個兄弟音訊阻隔;彼此天涯海角,只我一人好不悽愴?

惟將遲暮的年光,交與多病的身軀;至今無點滴功德,報答賢明的聖皇。

我獨自地騎馬郊遊,常常極目遠望,世事一天天蕭條,真叫人不堪想象。

中間四句是野望時觸發的有關國家和個人的感懷。三四句由戰亂推出懷念諸弟,自傷流落的情思。海內外處處烽火,諸弟流散,此時「一身遙」客西蜀,如在天之一涯。

詩人懷念家國,不禁「涕淚」橫流。真情實感盡皆吐露不由人不感動。

首兩句寫野望時所見西山和錦江。西山主峰終年積雪,因此以「白雪」形容。三城,在當時駐軍嚴防吐蕃入侵,是蜀地要鎮。

杜甫雖流落西蜀,而報效李唐王朝之心,卻始終未改,足見他的愛國意識是很強烈的。中間四句,由於連用對偶爾將詩人的家國之憂,身世之感,特別是報效李唐王朝之心,藝術地得到有效概括。

七八句最後點出「野望」的方式和深沉的憂慮。「人事」,人世間的事。由於當時西山三城列兵防戍,蜀地百姓賦役負擔沉重,杜甫深為民不堪命而對世事產生「日」 轉「蕭條」的隱憂。

這是結句用意所在。詩人從草堂「跨馬」,走「出」南「郊」,縱目四「望」。

「 南浦清江萬里橋」是近望之景。「西山白雪三城戍 」,是遠望之景。他由「三城戍」引出成亂的感嘆,由「萬里橋」興起出蜀之意。這是中間四句有關家國和個人憂念產生的原因。

杜甫「跨馬出郊 」,「極目」四「望」,原本為了排遣鬱悶 。但愛國愛民的感情,卻驅迫他由「望 」到的自然景觀引出對國家大事、弟兄離別和個人經歷的種種反思。一時間,報效國家、懷念骨肉和傷感疾病等等思想感情,集結心頭。

尤其為「遲暮」「多病」發愁,為「涓埃」未「答」抱愧。

杜甫 絕句 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9樓:卡門kamen之歌

表達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後暫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

《絕句四首》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其中第三首絕句曾入選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全詩用詞簡練,用字精準,用意單純,用情至真,是杜詩中寓情於景的佳作。

全詩(節選)如下: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如下: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鳴叫,一行白鷺直衝向蔚藍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口停泊著從東吳開來的萬里船。

註釋如下:

西嶺:西嶺雪山。

千秋雪:指西嶺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泊:停泊。

東吳:古時候吳國的領地,江蘇省一帶。

萬里船:不遠萬里開來的船隻。

10樓:

這首詩描寫了春天美好動人的景色。第一,二句大處著眼,視野開闊,描寫了自然界的大環境。詩的開頭突出「遲日」,統領全篇。

正因為春天來到,才會出現「花草香」「泥融」「沙暖」等現象。後兩句生動地描寫了兩種可愛的動物,寫燕子的動態,顯出春意繁鬧;鴛鴦的靜態顯得悠閒自在。動靜搭配,相映成趣。

這首詩意境優美,格調清新,自然流暢。

【中心思想】這首詩抓住陽光、江山、春風、花草及其香味、燕子和鴛鴦、泥融與沙暖等特有的春天景物,給讀者描繪了一幅明麗紛繁的春景圖,表達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後暫居草堂的安適心情,也表達了詩人對初春時節自然界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歡悅情懷。

11樓:張張張小亞林

寫了詩人對春天景物讚美的思想感情。

12樓:工作室

抒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13樓:金典_哈哈

這首詩以色彩鮮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風光反襯詩人強烈盼望歸家的心情,抒

發了作者長久旅居他鄉的感慨。

杜甫的詩《又呈吳郎》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14樓:雪域籃心

《又呈吳郎》一詩,詩人首先以身說法,以情感人。善待老婦人,既表現他憫窮尊老專

,急人所難的善良品質,更屬是現身說法,用自己的行為舉止,真情實意去感動吳郎。其次是由近及遠,以「淚」感人。詩人借一件窮苦寡婦撲棗的小事,聯想到整個國家大局及身處水深火熱的窮苦大眾,以至於流淚,這既是一種由近及遠,推己及人,先人後己憂患天下的精神,用時也從更廣泛的意義上點醒吳郎在危難時刻相互關照是理所當然,不必斤斤計較,為了一點小事而使人陷入困境。

從這些隱晦曲折的地方體現出詩人對百姓的摯愛真情。

杜甫的《春望》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15樓:春天就下雨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sāo)更短,渾欲不勝簪(zān)。「

我們可以看到:在作者眼裡,山河依舊在,只國家破閤家亡。用花流淚、鳥驚走,說明人們流離,心傷。同時也是作者自己的心傷。

家人聯絡不上,歲月卻漸漸流逝。感嘆生命的短促,人生的無奈。

我們可以站在他的角度,來想想如果我們會有怎樣的感情呢?

為國家哀傷,為家人擔憂,為人們流離感慨。

春望就表達了:安史之亂時,對國家的愛,對人們的愛,對家人的愛。

愛國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16樓:明白婆婆

抒發了詩人憂國思家的感情,反映了詩人渴望安寧、嚮往幸福的願望。

《月夜》表達杜甫怎樣的思想感情

17樓:金牛咲

表達了作者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抒發了詩人不能同親人團圓的孤寂、悲傷之情。

《月夜》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原文為: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雲鬟溼,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譯文:今夜裡鄜州上空那輪圓月,只有你在閨房中獨自遙看。遠在他鄉憐惜幼小的兒女,還不懂得你為何思念長安。

染香的霧氣打溼你的鬢髮,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何時能並肩坐在薄帷帳下,月光照你我盡把淚痕擦乾。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天寶十五載(756年)春,安祿山由洛陽攻潼關。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今陝西白水縣)的舅父處。

六月,長安陷落,玄宗逃蜀,叛軍入白水,杜甫攜家逃往鄜州羌村。七月,肅宗在靈武(今寧夏靈武縣)即位,杜甫獲悉即從鄜州隻身奔向靈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軍所俘,押回長安。八月,作者被禁長安望月思家而作此詩。

18樓:白羊麥片

此詩藉助想象,抒寫妻子對自己的思念,也寫出自己對妻子的思念。首聯想象妻子在鄜州望月思念自己,說透詩人在長安的思親心情;頷聯說兒女隨母望月而不理解其母的思念親人之情,表現詩人懸念兒女、體貼妻子之情;頸聯寫想象中的妻子望月長思,充滿悲傷的情緒;尾聯寄託希望,以將來相聚共同望月,反襯今日相思之苦。全詩構思新奇,章法緊密,明白如話,情真意切,深婉動人。

19樓:若_鋢

鄜(fu孚)州:地名,今陝西富縣。

望月懷遠。這在古典詩歌中是一個爛熟的題目。在杜甫生活的盛唐時期,古典詩歌固然正處於大開拓、大發展的階段,但如像對景傷懷、思親懷友這類的題材,卻已早經無數作者吟詠,要出新意頗不容易。

這一首五律,卻在內容表達與章法技巧上脫落故常,出奇制勝,成為同類題材作品中千古獨步的名篇。

應該承認,這首詩之所以感人至深,首先在於它所抒發的是詩人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觸發的鬱勃真切的離情別緒。回溯詩人的生平我們可以知道,天寶十五年(756)五月,杜甫從奉先移家至潼關以北的白水。六月,安史叛軍破潼關,玄宗奔蜀,杜甫只得攜眷北行,至鄜州暫住。

七月,肅宗李亨即位靈武,杜甫隻身前去投奔,途中被叛軍擄至長安。這首詩就是身陷賊營的杜甫八月在長安所作。沒有那場驚天動地的大戰禍,便沒有詩人的這番家人離散,身陷絕境的悲慘經歷。

而如果沒有這番特殊的經歷,要產生詩中的哀惋悽切、深摯纏綿的離情也是不可想象的。此詩的重要價值,確乎在於它所反映的是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情感這一點上。

不過使得這首詩在眾多的抒寫亂世之離情的作品中高標獨秀的,卻無疑是作者匠心獨運的新奇角度與抒寫章法。在這裡,老杜並不一般地就景敷情、緣情述事,而是別出心裁從思念物件一邊落筆,從頭至尾細緻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對方的景況。無限的深情、痴情都從這一系列想象描寫中流瀉而出,達到了抒情的極致。

首聯二句,絕不說自己望月而憶妻,偏說妻子見月而思己,比起一般的直訴自己的情感的憶內之作,一開篇意思就深了一層。前人寫過「隔千里兮共明月」(謝莊《月賦》)和「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一類的名句,那都是兼及「憶」與「被憶」雙方的,這裡卻偏偏只提被憶的一方,抒寫角度的轉換,使得辭旨婉切,更顯出詩人對妻子的一往情深。妻子身邊,是時時尾隨著可愛的小兒女的。

詩人月夜思妻,必然密不可分地念及孩子。可是頷聯二句不正面說自己望月憶兒女,偏說兒女隨母望月,又想象兒女幼小,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長安的慈父。真是此情此景,將何以堪!

詩人刻骨銘心的憶內之情,又在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層。第三聯,想象愈加具體化,虛擬妻子在這個夜晚望月懷夫、久久不眠的情景,是整首詩中意境最優美,辭采最清麗的抒情句子。鬟溼而臂寒,狀看月之久與懷人之痴。

月色愈好而痛苦愈增,夜深天寒都渾然不覺。這位閨中娘子是如此多情而執著,難道還不值得我們的詩人深切思念嗎?王嗣奭《杜臆》認為此聯「語麗情悲」。

實為中肯。詩的末聯,方才將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擺進去,仍以想象之筆結情。這是盼望相思之願能償,有朝一日伉儷重逢,雙雙對此明月舒愁,抹掉戰亂帶來的傷痛痕跡。

這裡對前文的承接照應十分細密周到,表現出詩人情感之深婉沉綿,如「雙」承「獨」,「照」承「月」,「淚痕幹」反襯雙方各自「獨看」時的淚流不止,這些都真切地傳達出詩人憎恨亂離,盼望團圓的迫切心情。

杜甫的《闕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從詩的語 copy意看來,似乎是寫友人bai在暮春山中隱居讀書的生活。詩以du 暮春 為主 題,白zhi雲春光,dao落花流水,柳色清渾,一片春光春色,清新自然,幽靜多趣。全詩無 奇詞麗句,只把所見所聞如實道來,娓娓動聽,使人快樂無限 杜甫野望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全詩由望字著筆,因野望而生愁,...

杜甫寫《蜀相》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或願望

蜀相 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後 翌年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詩。作者借遊覽古蹟,稱頌蜀漢丞相諸葛亮輔佐兩朝,惋惜他出師未捷而身死。既有尊蜀正統觀念,又有才困時艱的感慨。字裡行間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懷。寫丞相雄才大略和忠心報國,嘆惜他壯志未酬身先死的結局,引得千載英雄事業未竟者的共鳴。杜甫 絕句...

杜甫登高寫的是什麼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登高 是杜甫詩集中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詩,寫於唐代宗大曆二年 767 的秋天,是詩 寓夔州時為深秋登高有感而作。這是一首 拔山扛鼎 式的悲歌,曾被人譽為 古今七言律第一 胡應麟 詩藪 內編 全詩寫登高所覽之景,雄渾蒼莽 在闊大雄健的氣象之中,滲透著一股勃鬱之氣。通篇語言凝鍊,聲調鏗鏘,氣韻流轉,對仗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