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一詩表現了杜甫怎樣的思想情感

2021-03-04 06:16:16 字數 5652 閱讀 8157

1樓:匿名使用者

石壕吏》是唐代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一,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2樓:匿名使用者

同情貧苦。厭惡統治者的殘暴。

3樓:啊輕點太深了

同情百姓的疾苦,對國家憂災憂難之情

《石壕吏》一詩表現了杜甫怎樣的思想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同情貧苦人民。厭惡統治者的殘暴。

5樓:匿名使用者

詩人寫出了這些普通人樸實無華卻可歌可泣的精神世界,令後人讀之不免一灑"千秋之淚"。杜甫投宿石壕村,正碰上官吏捉人充軍。詩歌用素描的手法,清晰如畫地再現了詩人的這次親身見聞。

敘而不議,這是杜甫此類詩的特點。詩人的感情融會在平實的敘述之中,耐人尋味。一面是"夜捉人"的悍吏,一面是"逾牆走"的老翁,這是多麼不平常的時期!

"吏呼一何怒"與"婦啼一何苦"的對比令人驚心。而老婦的陳辭,更是催人淚下。就是這樣一位老婦,竟然真的被帶走了。

這或許是那位老翁"逾牆"時不曾料到的吧?

6樓:小妙問問

表達了作者將個人的遭際與國家命運、民生疾苦結合起來,抒發了憫時傷亂、憂國憂民的思想情感和愛國精神。

這首五言古詩篇幅不長,一共二十四句,一百二十字,而內容十分豐富。它以「耳聞」為線索,按時間的順序,由暮——夜——夜久——天明,一步步深入,從投宿敘起,以告別結束,從差吏夜間捉人,到老婦隨往;從老翁逾牆逃走,到事後潛歸;從詩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別,整個故事有開始、發展、高潮、結局,情節完整,並頗為緊張。詩的首尾是敘事,中間用對話,活動著的人物有五六個之多,詩人巧妙地借老婦的口,訴說了她一家的悲慘遭遇。

詩人的敘述、老婦的說白,處處呼應,環環緊扣,層次十分清楚。

詩人虛實交映,藏問於答,不寫差吏的追問,而只寫老婦的哭訴,從哭訴中寫出潛臺詞、畫外音,將差吏的形象融入老婦的「前致詞」中,有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詩人寫老婦的哭訴,語言樸實無華,一個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婦的口吻,且隨著內容的多次轉韻,形成憂憤深廣、波瀾老成,一唱三嘆,高低抑揚的韻致,使沉鬱頓挫達到極致。

全詩述情陳事,除「吏呼一何怒」二句微微透露了他的愛憎之外,都是對客觀事物的描述。在這裡,詩人通過新穎而巧妙的藝術構思,將豐富的內容和自己的感情融化在具體的形象裡,澆注於客觀的敘述中,讓事物本身直接感染讀者,讓故事本身去顯露詩人的愛憎。這種以實寫虛,以虛補實,虛實相映的藝術手法,使全詩顯得簡潔洗練,而又蘊涵豐富。

石壕吏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7樓:sujiawu殺

表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的思想感情。

《石壕吏》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詩,為「三吏三別」之一。這首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此詩在藝術上的一大特點是精煉,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善於裁剪,中心突出,風格明白曉暢又悲壯沉鬱,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典範之作。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為平息安史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20萬圍攻安慶緒所佔的鄴郡(今河南安陽),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於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

郭子儀等退守河陽(今河南孟州),並四處抽丁補充兵力。乾元二年(759)春,杜甫由左拾遺貶為華州司功參軍。他離開洛陽,歷經新安、石壕、潼關,夜宿曉行,風塵僕僕,趕往華州任所。

所經之處,哀鴻遍野,民不聊生,這引起詩人感情上的強烈震動。他在由新安縣西行途中,投宿石壕村,遇到吏卒深夜捉人,於是就其所見所聞,寫成這首詩。

8樓:now尛晴

石壕吏》是唐代詩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別」之一,這首五言古詩,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9樓:班門弄斧

體現了作者討厭戰爭,殘酷的戰爭破壞了家庭。揭示當時社會的混亂不堪和官吏的肆無忌憚。突出了作者對於社會混亂的不滿,但有求助無緣,從中表達了作者對於普通百姓的深切感慨和對老婦人一家的同情。

10樓:百度使用者

《石壕吏》是杜甫一首敘事詩,通過一家人在安史之亂的悲慘的遭遇,真實地反應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災難,表達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我第一次,請大家多多包涵。

11樓:辣媽菲菲

八年級下冊第24課《石壕吏》講解。梳理課文知識點,感受憂國憂民情懷。

12樓:飛哥雷雨

通過作者親眼所見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13樓:匿名使用者

戰爭給人民帶來的苦難是深重的,但深明大義的人民卻強忍悲痛而同仇敵愾,勇於為國分憂。

14樓:成成林林

對當政的痛恨,對美好的嚮往,但卻無力迴天的心情

15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愛國愛人民的情感

16樓:匿名使用者

石壕吏相當於現在的村長,現在村長的水準也高不到哪兒去,杜甫真是一位偉大的預言家

《石壕吏》歸納詩歌思想內容,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

17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作者描寫的有吏夜捉人 連老婦也被抓 揭露了官吏的殘暴,朝廷的昏庸無能 烘托出戰爭的慘烈 體現出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18樓:百度使用者

文章寫了差役趁夜捉人,最後老婦人被抓的故事。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有兩點﹕一、這首詩固然通過石壕吏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但最主還是反應「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

二、作者並不反對平定「安史之亂」,因為「安史之亂」不平,國家就不會安息,所以又是對「老婦人」慨然赴國難這種精神的褒揚。這也反映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刻矛盾。表現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藝術上,精煉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愛憎分明。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

善於裁剪,中心突出。

19樓:匿名使用者

石壕吏中寫了「安史之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表達了作者對戰爭給老百姓帶來災難的悲傷,對老婦勇於承擔苦難的同情,又希望平定戰爭,他的思想感情是很矛盾的

20樓:光的世界

通過詩中的描寫:有吏夜捉人 ;連老婦也被抓, 揭露了官吏的殘暴,朝廷的昏庸無能 烘托出戰爭的慘烈 體現出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

21樓:哦也卡卡無敵

對老婦的憐憫,對時局的憤慨

22樓:匿名使用者

同情百姓疾苦、含蓄的揭露了差吏的殘暴

2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詩人感時傷世思念親人的情感。

24樓:刑夏英從霜

因為「安史之亂」不平!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藝術上,揭露了官吏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把抒情和議論寓於敘事之中。善於裁剪,對安史之亂中人民遭受的苦難深表同情、作者並不反對平定「安史之亂」,中心突出,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

場面和細節描寫自然真實,所以又是對「老婦人」慨然赴國難這種精神的褒揚。這也反映了杜甫思想上的深刻矛盾,但最主還是反應「安史之亂」引起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沉重災難,國家就不會安息。二,愛憎分明,精煉是這首詩的一大特點,最後老婦人被抓的故事文章寫了差役趁夜捉人,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關於這首詩的主旨有兩點﹕

一、這首詩固然通過石壕吏乘夜捉人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殘暴。表現了安史之亂給百姓帶來的痛苦

25樓:城涵陽從筠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copy實主義的敘事詩,寫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徵兵,連年老力衰的老婦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統治知者的殘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亂」引起的道戰爭給廣大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石壕吏》體現了作者憂國憂民,關心民生的思想感情。

登高 杜甫中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26樓:金果

表現了詩人窮困潦倒、年老多病、流寓他鄉的悲哀之情。

《登高》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大曆二年(767)秋天在夔州所作的一首七律。原文:

登高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譯文: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

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

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

歷盡了艱難苦恨白髮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秋天,杜甫時在夔州。這是五十六歲的老詩人在極端困窘的情況下寫成的。

一天他獨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臺,登高臨眺,蕭瑟的秋江景色,引發了他身世飄零的感慨,滲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於是,就有了這首被譽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賞析:詩人無意片面描摹自然景觀之龐然大象,而是要在壯懷激烈的昂揚主觀中尋找自然永珍與內心的契合點,這種自我的悲劇意識的彰顯突出體現在這個「來」字上。

這個「來」字是一個完整充分的主觀視角,將天地永珍與個人主觀緊密聯絡在一起,並通過個人主觀將天地永珍攝收在主觀之心中,這個心便是天人合一的大心。

而非蠅營狗苟的小心,這個心便是可以容納滄桑物易世事悲涼的千古同心,這個心便是可以承載苦難面對災難躬行艱難而不輕言畏難的堅忍不拔的深深紮根於現實主義的偉大詩心。

正是這樣一個心將《登高》這個普通的悲秋題材熔鑄成一個驚天動地燭照千古的激昂悲壯的偉大詩篇。詩人不是遠眺無邊落木飄落,俯瞰無盡長江東流。

一個「來」字,便是無邊落木盡入懷抱,無盡長江流瀉心田,這種頂天立地的自覺,這種容天納地的闊大胸襟,使全詩煥然生色,不僅空前,亦復絕後,成為百代千古七律最為第一的絕筆。

最耐人尋味的還是全詩最後一句。這一句與上一句勢成流水,而又對偶頗工。早年我曾為潦倒所惑,以為是詩人刻意渲染自己的愁苦艱難,因此以為是全篇瑕疵。

後來得知當時杜甫因肺病剛剛戒酒,新停濁酒杯云云是近乎白描的直書境遇,便對此句有了新的認識。如果說前六句激昂震動,勢隱風雷,第七句微言大義,以國運身世為憾。

寄意深遠,都曾一見之下便深深**撼了我,那麼這一句清新自然,率真質樸,實在不是當初少年如我能夠深切體會的。在艱難苦恨繁雙鬢的蕭索中,不得不因病戒酒,想要借酒澆愁也不可得。

這個純粹個人性的缺憾,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是一個人暮年絕望感傷中的最大甚至全部慰籍,這中間的談言微中舉重若輕,無限悲涼,曲筆為之,盡在環中,實在是讓人氣奪。

杜甫的《石壕吏》與《白帝》中的哪些詩句表達了同樣的情景

石壕吏 聽婦前致詞 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白帝 戎馬不如歸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婦誅求盡,慟哭秋原何處村。這兩處詩句都表達了當時社會的動亂,及作者對這些受苦百姓...

《對雪》一詩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現了杜甫對國家和親人命運和無從著力的苦惱心情。對 雪戰哭多新鬼,愁吟獨老翁.亂雲低薄暮,急雪舞迴風.瓢棄尊無綠,爐存火似紅.數州訊息斷,愁坐正書空.示兒 一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遺憾和強烈的愛國之情.杜甫的 對雪 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對雪,這首詩寫於中唐 安史之亂 之...

小松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1。反映了作者出身輕微 也能成大業的 觀點 2。也諷刺了世俗 小人趨炎附勢的本質 詩 小松 表達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小松 是唐代bai詩人杜荀鶴的du一首七zhi言絕句。這首詩借dao鬆寫人,託物諷喻,詩中 版字裡行間充滿權 理趣,耐人尋味。詩中對小松的描寫,精煉傳神,表達了詩人雖然才華橫溢,但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