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的軼事典故,黃庭堅的小故事

2021-03-04 00:18:39 字數 5594 閱讀 9069

1樓:愛刷予

與黃光和尚

黃庭堅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來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稱花光和尚。仲仁酷愛梅花,每值春暖花開,他就終日坐臥花間,吟誦賞玩。

曾於月夜見梅影映窗,疏影搖曳,悄然可愛,於是欣然提筆摹寫。此後,他的梅花畫技大進,將梅花枝幹虯曲、疏影橫斜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墨梅畫法的始祖。黃庭堅對仲仁畫作稱歎不已,誇他所畫梅花「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觀和蘇軾留下的詩卷給黃庭堅觀賞,並且畫梅數枝及煙外遠山相贈。蘇、秦都是黃庭堅在京城的至交摯友,但兩人均先他而逝。在長沙,黃庭堅遇到了秦觀的兒子和女婿。

窮困潦倒的他們,正護送秦觀靈柩北上。黃庭堅見到兩位晚輩,竟握著他們的手失聲痛哭,隨即贈銀二十兩作辦喪事之用。此時此地,又見亡友遺作,想起官路飄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洶湧,作《花光仲仁出秦蘇詩卷思二國士不可復見開卷絕嘆因花光為我作梅數枝及畫煙外遠山追少遊韻記卷末》。

快閣名聞天下

中國南方樓臺亭閣甚多,但快閣算得上是中國聞名的古閣樓建築之一。快閣雄踞在泰和縣城東側的泰和中學校園內。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

快閣名聞天下,始於宋代大詩人黃庭堅的名詩《登快閣》。黃庭堅任泰和知縣時,也常登閣遊憩,並於元豐五年(2023年)賦下膾炙人口的《登快閣》詩。此後,「閣名遂大著」。

史載:「迨黃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名聞天下」。

為母親洗滌

史載:黃庭堅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與舅舅鬥對

有一天,李常來到黃庭堅家,見黃庭堅正伏案攻讀,便想試一試外甥的才學。進書房時,李常見院內有一棵桑樹,便以桑、蠶、繭、絲、錦緞之間的關係為題,吟頂真上聯道:

桑養蠶,蠶結繭,繭抽絲,絲織錦繡。

見舅父又來考試,黃庭堅非常高興,才思益發敏捷。他從手中握的那管毛筆得到啟發,立即答對出下聯: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筆,筆寫文章。

李常見外甥小小年紀便能對出這樣難度較大的聯句,從此對黃庭堅更加器重、愛護,著意精心栽培,使之進步更快。

收藏中華震旦角石

在南京古生物博物館「遠古時代的動物明星——頭足類」展覽上,一塊曾經由黃庭堅收藏的珍貴化石當之無愧成為「鎮展之寶」。它是一塊距今4.6億年的「中華震旦角石」,最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左側保留了黃庭堅的真跡。

長度達到19釐米、寬11.4釐米、高度2.5釐米,表面很光滑。

左側很清晰地刻有四句詩:南崖新婦石,霹靂壓筍出。勺水潤其根,成竹知何日。

並署名「庭堅」,下方還有章。該詩文是黃庭堅早期之作。而化石很可能是黃庭堅在2023年,也就是被罷免國子監教授之後其前往江西太和縣任知縣期間所得。

這塊「中華震旦角石」並不算大,但由於刻有黃庭堅的詩文,它應該是世界上第一塊被人類所收藏的化石標本。

黃庭堅的小故事

2樓:各種怪

1、為母親洗滌

史載:黃庭堅雖身居高位,侍奉母親卻竭盡孝誠,每天晚上,都親自為母親洗滌溺器(便桶),沒有一天忘記兒子應盡的職責。

2、與舅舅鬥對

有一天,李常來到黃庭堅家,見黃庭堅正伏案攻讀,便想試一試外甥的才學。進書房時,李常見院內有一棵桑樹,便以桑、蠶、繭、絲、錦緞之間的關係為題,吟頂真上聯道:

桑養蠶,蠶結繭,繭抽絲,絲織錦繡。

見舅父又來考試,黃庭堅非常高興,才思益發敏捷。他從手中握的那管毛筆得到啟發,立即答對出下聯:

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筆,筆寫文章。

李常見外甥小小年紀便能對出這樣難度較大的聯句,從此對黃庭堅更加器重、愛護,著意精心栽培,使之進步更快。

3、黃庭堅和蘇東坡住在金山寺中。有一天,他們打麵餅吃。二人商量好,這次打餅,不告訴寺中的佛印和尚。

過了一會兒,餅熟了,兩人算過數目,先把餅獻到觀音菩薩座前,殷勤下拜,禱告一番。不料佛印預先已藏在神帳中,趁二人下跪禱告時,伸手偷了兩塊餅。蘇軾拜完之後,起身一看,少了兩塊餅,便又跪下禱告說:

「觀音菩薩如此神通,吃了兩塊餅,為何不出來見面?」

佛印在帳中答道:「我如果有面,就與你們合夥做幾塊吃吃,豈敢空來打擾?」

3樓:森海和你

1、與黃光和尚

黃庭堅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北宋元祐年間(1086—1093)來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稱花光和尚。

仲仁酷愛梅花,每值春暖花開,他就終日坐臥花間,吟誦賞玩。曾於月夜見梅影映窗,疏影搖曳,悄然可愛,於是欣然提筆摹寫。

此後,他的梅花畫技大進,將梅花枝幹虯曲、疏影橫斜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成為墨梅畫法的始祖。黃庭堅對仲仁畫作稱歎不已,誇他所畫梅花「如嫩寒清曉,行孤山籬落間,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觀和蘇軾留下的詩卷給黃庭堅觀賞,並且畫梅數枝及煙外遠山相贈。蘇、秦都是黃庭堅在京城的至交摯友,但兩人均先他而逝。在長沙,黃庭堅遇到了秦觀的兒子和女婿。

窮困潦倒的他們,正護送秦觀靈柩北上。

黃庭堅見到兩位晚輩,竟握著他們的手失聲痛哭,隨即贈銀二十兩作辦喪事之用。此時此地,又見亡友遺作,想起官路飄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洶湧,作《花光仲仁出秦蘇詩卷思二國士不可復見開卷絕嘆因花光為我作梅數枝及畫煙外遠山追少遊韻記卷末》。

2、快閣名聞天下

中國南方樓臺亭閣甚多,但快閣算得上是中國聞名的古閣樓建築之一。快閣雄踞在泰和縣城東側的泰和中學校園內。這座閣樓始建於唐代乾符元年(874年),距今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歷史。

快閣名聞天下,始於宋代大詩人黃庭堅的名詩《登快閣》。

黃庭堅任泰和知縣時,也常登閣遊憩,並於元豐五年(2023年)賦下膾炙人口的《登快閣》詩。此後,「閣名遂大著」。史載:「迨黃太史庭堅繼至,賦詩其上,而名聞天下」。

3、與舅舅鬥對

有一天,李常來到黃庭堅家,見黃庭堅正伏案攻讀,便想試一試外甥的才學。進書房時,李常見院內有一棵桑樹,便以桑、蠶、繭、絲、錦緞之間的關係為題,吟頂真上聯道:桑養蠶,蠶結繭,繭抽絲,絲織錦繡。

見舅父又來考試,黃庭堅非常高興,才思益發敏捷。他從手中握的那管毛筆得到啟發,立即答對出下聯: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筆,筆寫文章。

李常見外甥小小年紀便能對出這樣難度較大的聯句,從此對黃庭堅更加器重、愛護,著意精心栽培,使之進步更快。

黃庭堅,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遊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著有《山谷詞》,且黃庭堅書法亦能獨樹一格,為「宋四家」之一。

黃庭堅的詩以唐詩的集大成者杜甫為學習物件,構建並提出了「點鐵成金」和「奪胎換骨」等詩學理論,成為江西詩派作詩的理論綱領和創作原則,對後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宋代大詩人之一,黃庭堅對宋詩的影響甚至超過了一代大文豪蘇軾。

蘇軾作詩以氣運筆、放筆縱意、縱橫馳騁、大開大闔、變化莫測、結構複雜,無跡可求,所以蘇詩成就雖高,師之者極少,未能形成流派。黃庭堅的創作思路有跡可尋,甚**度,便於學習,所以其追隨者很多。黃庭堅的詩,法度嚴謹,說理細密,代表了宋詩的特點。

可以說,黃庭堅詩是最具宋詩藝術特色的,受黃庭堅影響形成的江西詩派,也影響了南宋一代詩風,並對後世造成深遠影響。蘇軾做侍從官時,曾舉薦黃庭堅代替自己,推薦詞中有「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句,可見推舉之重。

4樓:萊克攸

1, 一石二井的來歷

傳說有一天,許多小孩聚在河邊,連連用石子投井,結果自然是一無所獲。有個小孩連投十幾次也沒有結果,氣惱異常,拿起塊石頭將地下的石子砸得粉碎。這一砸,倒觸動了他的靈感,心想:

「把一顆石子砸成兩顆,投入兩口井中,不就是一石中雙井嗎?」他高興地宣佈了自己的發現。許多孩子羨慕他的法子高明,連聲誇獎。

不想七歲的黃庭堅走來,聽說之後,不以為然,說「一顆石子砸成兩顆,還不就是兩顆嗎?不行,不行」那小孩不服氣,學著黃庭堅的口氣說:「不行!

不行!只怕你倒更行!」

黃庭堅起先沒有準備投石子,經他這一激,倒想試試了。可石子拿在手中,又猶豫了:「這麼一顆石子,要投進兩口井中明明是不可能的,自己貿然來試不也是要出醜嗎?

」想到這裡,他舉起的手不覺又垂了下來。那小孩又起鬨說:「快看行的人呀!

」一名話,引得小孩都笑起來了。

黃庭堅從小就要強好勝,在學堂裡讀書不奪得頭名是決不罷休的。聽他這一起鬨,一急之下,又舉起了石子。也是情急智生,他想起平素跟小孩一起「打水漂」,一個石子可以在水面上跳十幾下,如果自己象「打水漂」一樣,讓石子先在一口井上跳一下,再漂到另一口井上沉下去,不就是一石中雙井了嗎?

這樣一想,他來勁了,找來一塊扁平的小石,瞄準目標,計算好距離,手一甩,那石子在後一口井上一沉,好似投中了,忽地又竄了上來,漂落到另一口井上,「刷」地一聲深了下去。

這一來,圍觀的孩子們都佩服極了,連連誇讚黃庭堅。一個過路的老農也連連稱讚:「好聰明的孩子!

好聰明的孩子!長大了必是**厚祿,榮華富貴!」黃庭堅長大後雖然不曾**厚祿,榮華富貴,可一石中雙井的故事卻一直在故鄉流傳下來。

2, 黃庭堅與蘇東坡在一起常常互相炫耀家鄉風光,人情世俗。蘇東坡一動就搬出「天府之國」、「大佛臨江」等等來誇耀眉山地方好。黃庭堅也不示弱,把雙井說得天上人間,舉世無雙。

還說雙井四十八進士,百零八舉人,村夫野老個個識文斷字,讀書的風氣熾盛極了。

蘇東坡將信將疑,卻又無法否定。

有一年蘇東坡來到雙井訪黃庭堅,只見山明水秀,風光綺麗。又正是臨近新春,家家忙著過年。橫楣對聯也紛紛貼出來了。

蘇東坡留意看了看,一幅幅確是文采盎然,書法端莊。心中暗暗佩服,開始相信了黃庭堅的話。

有一天,兩人遊山玩水來到一個小山坳,只見一個老漢正在貼對聯,蘇東坡眼睛有點近視,走近前一看,啞然失笑。拉著黃庭堅離開老漢家就說:「仁兄說貴鄉個個識文,人人斷字,眼前這個老漢怕就是個目不識丁呢!

」黃庭堅順著他指的地方一看,真糟糕!老漢大概確實不識字,好端端一個「福」字貼在大門楣上卻頭朝下,腳朝上,貼倒了。黃庭堅心中暗暗叫苦,嘴上卻又不想服輸。

也是情急生智,他心中一動,故意裝著沒有發現什麼破綻似的說:「先生未與他交談,怎見得他目不識丁呢?」

蘇東坡說:「若不是目不識丁,怎麼好端端個福字會貼倒呢?」

黃庭堅故意問道:「什麼?」

「福字貼倒了!」

「請先生再說一遍。」

「福字貼倒了!」

「請先生再說。」

蘇東坡不耐煩地說:「福倒了!」

「請先生連著說說。」

「福倒了,福倒了,福倒,福倒……」說了幾遍,蘇東坡似乎覺察到了什麼,聲音越來越小,再也不好連下去了。

黃庭堅哈哈大笑,說:「對了!對了!

福倒了!福倒了!一字貼倒,玩味無窮,不是敝鄉人文風盛,學問高,誰人玩味得出來!

先生這回該有所見識了吧!」說著依然哈哈大笑。蘇東坡也跟著大笑,連說:

「有理,有理,禮儀之邦,詩書之鄉,名不虛傳,名不虛傳……」

直至今天,修水人年節貼福字多半倒著貼。有的「春」字、「吉」字也倒著貼,取「春到」、「吉到」之意。據說這一切都和黃庭堅糊弄蘇東坡有關呢!(

3,水果和藥

蘇軾婚後不久,應邀去黃庭堅家作客,才到那裡,僕人就趕來請他馬上回去,說夫人有急事。黃庭堅有心諷刺,吟道:「幸早裡(杏、棗、李),且從容(蓯蓉為一味中藥)。

」這句裡含三種果名,一種藥名。蘇軾頭也不回,蹬上馬鞍就走,邊走邊說:「奈這事(柰,蘋果之屬、蔗、柿)須當歸(當歸為中藥名)。

」東坡居士的才思實在令人拜服。

呂蒙正的軼事典故

有一次,宋太宗問呂蒙正誰出使遼國合適,呂蒙正推薦了一陳姓 宋太宗覺得不合適,就沒有同意。第二天,宋太宗問起人選的事,呂蒙正又以此人呈上,宋太宗再次否決了。當第三次問及時,他仍以此人呈上,氣得宋太宗把呈上的文書扔到地上,十分不高興 卿為什麼這麼固執呢?呂蒙正說 臣不是固執,而是陛下不能體察諒解啊。再次...

士師分鹿的典故,皋陶的軼事典故

陸游有句詩 士師分鹿真是夢,塞翁失馬猶為福。這 士師分鹿 是個典故。這典故說的是鄭國有一個打柴的,有一天在山上打死了一頭鹿,他力氣小拖不動,就找了個地方用蕉葉把它蓋上藏了起來。走了一段路後不放心,盤算著還是把死鹿帶回去。復轉回,但是怎麼也找不著藏鹿的地方。反反覆覆之後,他開始懷疑自己是在做夢。於是下...

韋應物的小故事,收集關於鳥的故事(典故 成語 神話等),越多越好

韋應物 737 792 中國唐代詩人。長安 今陝西西安 人。一說卒於貞元九年 793 15歲起以三衛郎為玄宗近侍,出入宮闈,扈從遊幸。安史之亂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職,始立志讀書。代宗廣德至德宗貞元間,先後為洛陽丞 京兆府功曹參軍 鄂縣令 比部員外郎 滁州和江州刺史 左司郎中 蘇州刺史。貞元七年退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