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馬藏族的介紹,白馬藏族的來歷

2021-03-04 00:07:44 字數 5104 閱讀 5400

1樓:溫柔_鞷逞廞

白馬藏族現今大部居在甘肅省文縣鐵樓白馬藏鄉白馬峪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縣、松潘縣、九寨溝縣境內,人口約一萬八千人(2023年統計)。白馬藏語意思為「藏兵」 的意思;史料的「白馬」是古地名(今甘肅省文縣白馬峪河上游),吐蕃王朝時期的藏兵居住的地方。

「白馬藏族」的來歷 10

2樓:匿名使用者

白馬藏族屬於藏族的分支,居住在九寨溝的高山上。"白馬"是古藏語,漢語意思為"藏族的兵"。公元6世紀的某一天,吐蕃王朝東征大軍與唐朝的部隊在九寨溝一帶相遇,於是,一場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戰開始了,最後,這場戰役以吐蕃王朝的勝利而告終。

奇怪的是,這支打了勝仗的隊伍並沒有跟隨大部隊繼續前進,而是就地留守。整個東征結束了,大部分的士兵都相繼被召回,而這支隊伍卻沒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遠被遺忘在這片異鄉的土地上。這是一個憂傷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故鄉的影子在思念的淚水中漸漸模糊,一切只能重新開始。他們躲在高山森林裡,過上了半農半牧的隱蔽生活。時光在飛快地流逝,為了能夠永遠記住"藏兵"這個特殊的身份,他們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白馬"。

這又是一支忠誠了一千多年的隊伍。如今,深山老林已變成白馬藏族心目中最理想的家園,但他們用古藏語歌唱或講述先民故事的習慣依然沒有改變。

白馬藏族的每個寨子後面的山都是神山,長在神山上的樹都是神樹。這些樹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是絕對不可侵犯的,如果有人膽敢砍了這裡的樹,不但會遭到全寨人的唾棄。刻在門窗上惟妙惟肖的動物造型並不是一種簡單的裝飾,而是一種有著深刻內涵的信仰。

據說,它與白馬藏族的動物崇拜有著緊密的聯絡。比如說,有黑熊部落、猴子部落、蛇部落,最大的要算羊部落,部落裡面又分小的部落,小的家族。動物的名字就是部落的名稱,這是白馬藏族一種奇特的文化現象。

每當逢年過節,各個部落在戴上他們本部落的標誌性面具後,驅邪祈福的歌舞表演就開始了。當地人把這種舞蹈稱為"十二相舞",實際上,這既是森林裡動物真實生活狀態的一種翻版,也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這種氛圍中,孩子們不知不覺就度過了他們美麗的童年時光,長大後,心領神會的他們又不約而同地成了舞者中新的一員。

3樓:匿名使用者

白馬人實則氐族的直系(目前暫被列為藏族),前身的主體是白馬氐族,現今大部居在甘肅省文縣鐵樓鄉白馬峪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縣、九寨溝縣境內,人口約一萬八千人(2023年統計)。

"白馬"是古地名(今甘肅省文縣白馬峪河上游),歷代為氐族人聚居地,曾有白馬氐人在那裡生活。

白馬藏族屬於藏族的分支,居住在九寨溝的高山上。"白馬"是古藏語,漢語意思為"藏族的兵"。公元6世紀的某一天,吐蕃王朝東征大軍與唐朝的部隊在九寨溝一帶相遇,於是,一場昏天昏地短兵相接的激戰開始了,最後,這場戰役以吐蕃王朝的勝利而告終。

奇怪的是,這支打了勝仗的隊伍並沒有跟隨大部隊繼續前進,而是就地留守。整個東征結束了,大部分的士兵都相繼被召回,而這支隊伍卻沒有接到任何回家的指令,永遠被遺忘在這片異鄉的土地上。這是一個憂傷了一千多年的故事。

故鄉的影子在思念的淚水中漸漸模糊,一切只能重新開始。他們躲在高山森林裡,過上了半農半牧的隱蔽生活。時光在飛快地流逝,為了能夠永遠記住"藏兵"這個特殊的身份,他們給自己起了一個新名字"白馬"。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每年正月十五日晚上,白馬山寨裡的男女老少排著火把的長龍,一路高呼著,彎彎曲曲地穿過山寨,走遍田野地角,他們要用火把驅除邪氣,祈求吉祥和幸福。在白馬山寨,點燃第一支火把很有講究,要依照農曆年號屬相,推舉最年長的阿尼(爺爺--白馬藏語)承擔。屆時,老阿尼最先點燃火把緊跟著。

眾人一邊跑,一邊高喊著:「喔一把」。若是兩寨相鄰,兩隊火把往往向中間靠攏,並行揉雜,然後旋成一圈兒,人們就在中間載歌載舞,歡呼雀躍。

5樓:冰雪水櫻

白馬藏族是在隴南市文縣鐵樓鄉白馬河一帶居住的藏民族(隴南是氐民族的發祥地,據史籍記載及考證,現存的白馬藏族就是隴南古老氏民族的後裔)。「池哥晝」,是文縣鐵樓鄉白馬人所獨有的一種古老而又原始的民間祭祀活動的表現形式,即面具舞。「池哥」是白馬人對於「面具」的讀音,「晝」譯成漢語為「跳」,意思是「跳面具舞」;「池哥」也被當地人理解為「兄弟」,象徵著他們對先人達嘎的兒子們的尊崇和紀念。

白馬人在每年元霄節前後,從正月十三日開始到正月十八日結束,隆重地舉行一次「池哥晝」,以歡歌狂舞來抒發自己民族的豪情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池哥晝」屬男性舞蹈,由男人扮演,四個池哥相傳為先祖達嘎的兒子,兩個女菩薩是玉皇大帝的女兒,剛毅、強悍的池哥頭戴重達三四公斤重的木雕彩繪獸面具,頭插野雞尾羽和紅黃紙花,反穿羊皮襖,身後豎一條老羊皮捲成的大尾巴,身掛銅鈴,左手執兵器,右手拿拂塵。女菩薩頭戴面具眉清目秀,慈祥和藹,尾隨其後還有毛老頭、毛老婆、毛小孩等丑角,臉上塗抹鍋底灰,滑稽可笑。

正月十三,在位於東方的第一個村寨麥貢山組織一年一度的祭祀活動。「會首」一手點燃柏枝,一手點燃黃標紙後,再舉酒祭天地和神靈,口頭禱告三番,隨著三聲炮鳴,在大鼓樂和鞭炮聲中開始表演(先繞村寨、後到家門),表演中「池哥」和「菩薩」的舞姿較規範,節奏明快,剛柔相濟,「丑角」的表演全憑個人任意發揮來逗樂取笑。晚上,青年男女們穿上節日的盛裝又盡情的圍著篝火跳舞,這是白馬人對火神的崇拜。

白馬藏族「池哥晝」,在近年來經本區藝術家挖掘、提煉,創作出了一批舞蹈,在省上和全國匯演及藝術節上連連獲得大獎,深受專家、群眾的好評和愛戴。

誰知道白馬藏族漢姓的來歷??我查過很多資料,但都沒有用的.

6樓:地對空飛毛腿

白馬人白馬人即白馬氏,現在也稱為白馬藏人

他們是指分佈在四川平武、

7樓:匿名使用者

白馬人所居住的區域以前稱為湔氐道。一般而言,白馬人都有小名、白馬語名、漢名三套姓名,每家每戶都有漢姓,其中楊姓居多。

中國未識別民族(undistinguished ethnic groups in china),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人口統計裡,是指所有因人數太少或者是已被漢族或其他族群同化而還未被正式確認的民族或族群,也可能是民族問題未明而未獲中國**所承認的少數民族,有的則是在其他國家享有少數民族地位而在中國沒獲得承認,或者是已被中國**所承認的少數民族,而在民族劃份上出現爭議,第五次人口普查未識別民族人口734,438人(2023年),這一群體人口占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的0.697%,數量上次於列第19位的傣族。

白馬人(氐族人)歸為藏族 約1萬人,目前暫列為藏族,所以又叫白馬藏族。

藏族和白馬人差異大到風馬牛不相及。只是白馬氐逐漸吸收藏族部份生活習慣。

說白馬語,分佈在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白馬河流域的木座、白馬等鄉村,和阿壩九寨溝縣下塘地區的屋角、馬家等鄉村松潘縣小河地區,以及甘肅省武都地區文縣的白馬峪河等地,有民族學家認為白馬人的祖先為氐人,在漢代被稱為白馬氐。

白馬人的祖先為氐人,在漢代被稱為白馬氐。漢武帝時設立了武都郡以管理白馬氐為主的氐族人。唐初松贊干布建立吐蕃後,擴張到今甘肅東南、四川西北一帶後。白馬氐逐漸吸收藏族部份生活習慣。

五胡亂華食人時期,羌、氐(白馬藏族)戰敗後或被大量**,或是逐漸被同化(漢化或鮮卑化)。一部分白馬氐被吐蕃征服並同化,到了現代的人口普查被暫時識別為藏族。

8樓:索_瑪

都是根據藏族姓的其中一個字來的。如果你想去了解白馬藏族,可以去9寨溝看看。

9樓:匿名使用者

康區和衛藏有這種名字最多了,我猜是因為**現在越來越多的漢人,所以才有通婚,然後又名字一半藏族、一半漢族。

我許多四川朋友都這樣。

白馬藏族導遊詞?

10樓:櫻桃du炒飯

白馬藏族被稱為藏族,卻不是藏族;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裡,沒有的一個民族;「語不與中國同,姓為中國姓」,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被有關專家考證為古老的氐族後裔的「白馬藏族」,至今保留著獨特的白馬文化。

白馬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聲調、舞姿均有突出的民族特色。他們的服飾十分獨特,不論男女,頭上都戴一頂盤形、圓頂、荷葉邊由羊毛壓模後製成的白色氈帽,並在帽頂側面插上一隻或幾隻白色雄雞的尾羽作飾物。白馬藏族有面具舞習俗,這種習俗非常古老,源於巫舞,起初是為了祭祀,後來發展成為民族性自娛原始宗教舞蹈。

白馬人是個特別擅長歌舞的民族。唱歌是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無論是勞動、愛情、年節、婚嫁,還是喪儀、祭祀都唱歌。

親朋相聚,節日喜慶,寨子裡的白馬人便會不約而同地團團圍坐在火堆邊,一人領唱,眾聲相合,響徹山谷,寒冬臘月,大雪封山,飲酒對歌,不分晝夜。醉了火塘邊躺,醒了又繼續唱。白馬人別具情趣的歌曲,是我國民族、民間藝苑中一株鮮為人知的奇葩。

白馬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了這些歌聲,才得以在那封閉的環境中熬過了悠遠漫長的歲月。

白馬人敬酒會唱一種高亢激昂的敬酒歌,從80多歲的老太太到山寨的小孩子都會唱,歌詞大意就是遠方的客人到山寨,跋山涉水不容易,來到山寨就是自己家裡……他們敬酒非常虔誠,客人不知不覺中就會喝的醉意朦朧,不過沒關係,只要你隨他們跳一陣「圈圈舞」,頓時醉意全無,又可以接著豪喝。

如有幫助望採納

白馬藏族是什麼民族,和藏族的關係

11樓:範安

白馬藏族主要是指藏族的一個分支主要分佈在四川九寨溝、綿陽平武一線,他們的穿著以及風俗習慣與安多、衛藏、嘉榮藏族略有區別。

白馬藏族面具解說

12樓:

九寨溝的民族主要以藏族為主~而藏族裡面嘉絨藏族是最多的!主要積聚在景區!嘉絨是以前的遊牧民族演變而來的~!

熱情大方豪爽!是在藏族裡服飾最華麗豪貴的民族~!有些藏衣現在市場價幾十萬!

最便宜的也是300以上~!白馬藏族是九寨溝較少的民族,主要積聚在縣城以下!白馬和嘉絨比是1比4。

還有很少部分安多藏族!我就是九寨溝的嘉絨藏族,現在成都工作~!

為什麼白馬藏族 不承認是藏族

13樓:匿名使用者

白馬人今天主要生活在四川平武、九寨、甘肅文縣一帶,他們被貼上「藏族」標籤是2023年的事。

據說50年 **對少數民族進行調查時,各地報上來的少數民族數量多達數百個,結果最終被確的只有55個,可見白馬人的問題並非個案。一個普查和確認過程,就把數百個「少數民族」在理論上給抹去了。

1、從已知的貫穿2000餘年的歷史文獻中看,作為最早稱為「氐」的這個白馬族群的活動範圍和延續性一直還算清晰、穩定;

2、 迄今為止,白馬人不但不與外族通婚,甚至也不與藏族通婚。這是白馬人具有極強的族群意識的最有力的證明。

3、 白馬人雖然沒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仍然活著的語言,且與藏語不同。

白馬藏簇的風俗人情,白馬藏族是什麼民族,和藏族的關係

白馬藏族被稱為藏族,卻不是藏族 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裡,沒有的一個民族 語不與中國同,姓為中國姓 他們有自己的語言,沒有自己的文字 被有關專家考證為古老的氐族後裔的 白馬藏族 至今保留著獨特的白馬文化。白馬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聲調 舞姿均有突出的民族特色。他們的服飾十分獨特,不論男女,頭上都戴一頂盤...

嘉絨藏族的介紹,嘉絨藏族的民族歷史

嘉絨在甘孜州丹巴縣 康定縣部分地區,阿壩州金川 小金 馬爾康 理縣 黑水 紅原和汶川部分地區,以及雅安市 涼山州等地,居住著講嘉絨語,並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嘉絨藏族,藏區稱這地區的藏民為 絨巴 農區人 嘉絨藏族是吐蕃人東侵時期吐蕃駐軍及移民和下象雄土著長期融合形成的一個民族。在 的藏族人眼裡他們是藏族原...

藏族的傳統服飾,藏族服飾的特點外貌和介紹

肥腰 長抄袖 大襟是藏裝的襲典型結構。牧區的皮袍 夾袍,官吏 貴族的錦袍及僧侶在宗教節日活動中的服裝具有這種特點。拉薩 日喀則 山南等地區的 對通 短衣 也有此特點。至於工布地區的 古秀 其基本結構也是和肥腰 大襟的袍式服裝相近的。只不過它的結構比袍類更簡化了,這種服裝不但省去了袖子,而且把衣襟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