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朗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2021-03-03 23:23:04 字數 5157 閱讀 8192

1樓:易書科技

進入布朗族村寨的房間要脫鞋。不能用手摸佛爺、和尚和老人的頭部。平時禁止砍伐神樹及周圍的樹林,不準在其中挖土取石,更不允許任何人在神林區內大小便。

布朗族婦女懷孕後,忌諱前往房賧佛和參拜佛爺。孕婦也忌諱參加別人的婚禮和葬禮,一般不能參加各種祭典。

布朗族的住房有地居式和竹樓兩種,一般分裡屋和外屋兩部分,裡屋為主人的寢室和存放東西處,外人不得進入。西雙版納布朗族住竹樓,登上布朗族的竹樓需脫鞋或換拖鞋。樓上室內火塘上的三腳架禁止踩踏,也不能從火塘上跨過,外來人不能將自己用過的三腳架支在布朗人家的火塘上。

布朗族每個家庭都供有家神,一般供於家裡尚屋內的中柱上,用芭蕉葉、甘蔗葉、蠟條等拴扎而成,禁止觸控。布朗族男子大多包白色或黑色頭帕。頭帕是布朗族男子尊嚴象徵,嚴禁外人觸控。

歷史上布朗族信仰小乘佛教,一般每個寨子都有奘房。進入布朗族村寨的奘房時要脫鞋。奘房內佛龕前的臺板地和佛爺、和尚的臥室,不能隨意進入。

參加布朗族的婚禮,應接受新郎、新娘的洗禮。一般當客人來到主人家竹樓前時,站在樓梯口迎接客人的新郎、新娘,一人捧水壺,另一人持毛巾,為來客倒水、捲衣袖,讓客人洗手,然後入席。

走路時,忌諱與別人擦肩而過,也不能從坐著的人的腿上跨過。

禁止任何人背靠院裡的中柱和在中柱上拴馬。

什麼是禮儀民俗

2樓:中國農業出版社

中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禮」重「儀」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優良傳統。

禮儀指的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素的影響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以建立和諧關係為目的的各種符合禮的精神及要求的行為準則或規範的總和。它是人們文明程度和道德修養的一種外在表現形式,是人與人社會交往時,把待人接物的內心尊敬之情通過美好的儀表、儀式表達出來。從社會交往來說,禮儀不僅是立身處世之本,也是一門待人交友的學問,它是人際交往的通行證。

3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作為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早已存在。在我國古籍記載中,早就出現了「俗」、「風俗」、「習俗」、「民風」等詞彙,其含義主要是指「民眾的知識」。民俗的英文為folklore,於2023年由英國考古學家威廉•湯姆斯提出來,意為「民眾的知識」或「民俗的學問」。

這一術語已為國際學術界通用。

禮儀民俗的基本內容包括三個方面:

1、物質民俗禮儀。它包括居住(建築)禮儀、服飾禮儀、飲食禮儀、生產禮儀、技術禮儀等;

2、精神民俗禮儀。它包括宗教禮儀、信仰禮儀、禮儀禁忌、民間文學、民間藝術、體育活動中的禮儀等;

3、社會民俗禮儀。它包括家庭禮儀、節日禮儀、人生禮儀、組織禮儀、社會活動禮儀等。

4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是廣大人民群眾在長期生產和生活中歷代相沿襲用積久形成的。東漢班固在《漢書?地理志》中認為,由自然條件不同而形成的習尚叫做「風」,由社會環境不同而形成的習尚叫做「俗」。

風俗的內容包括非常廣泛,種類也非常繁多,內容也非常龐雜,但大體上可以概括為心理、行為和語言三個大類。心理方面的風俗主要是指以信仰為核心反映在人們心理上的習尚,也稱為無形風俗。主要包括各種禁忌、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等等;行為風俗主要是指與心理風俗密切關聯而表現出的行為習慣。

包括祭禮、婚儀、祈禳等儀式和歲時節日、紀念、遊藝等活動習俗,也稱有形風俗;語言風俗主要指以語言為手段表現人們思想感情和意願要求的傳統性藝術,如神話、傳說、謎語、諺語、歌謠、說唱等。

我國傳統風俗孕育發生於原始社會前期,發展形成於原始社會後期及奴隸社會。我們中華民族在五千年文明發展史程序中,在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大地上,56個民族的人民群眾創造並繼續創造著寶貴而豐富的物質和精神財富,其中風俗文化就是其中的一個豐富寶藏。各種風俗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和生活勞動實踐而產生、變化和發展,特定的風俗是特定的社會時代人們物質生產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的反映。

我國傳統風俗是我國古代人民物質文化生產活動的產物,是古代社會風貌的反映。

我們中華民俗的魅力在於它的差異性與地域性,一方水土一方風俗,形成了各式各樣、千奇百怪的民風習俗,從而使中華風俗千姿百態,非常豐富多彩。

民俗作為民族文化的源泉,蘊藏著濃厚的文化底韻,許多有識之士進行了蒐集和整理,將之推陳出新,將俗變雅,達到雅俗,共賞,讓古老的文化重放光彩,大大豐富了現代文化生活。但隨著現代文化的快速發展,還有許多優秀的民俗文化被遺忘了,流散於民間;未登大雅之堂,不被重視。這些民俗文化往往遭到歪曲,難免精糟雜糅,良莠並蓄,結果被人不作選擇,不作分析,統統當做垃圾毒物進行無情拋棄,這就使優秀的民俗文化遭到了踐踏,古老的優良傳統得不到傳承和發揚。

的確,民俗文化同其他古代文化遺產一樣,由於社會時代的侷限,也存在「良俗」與「陋習」之分。特別是在我國古代,封建迷信、風水測字、手相八字、屬相生克、姓名測命等迷信落後的陳規陋習嚴重毒害著人們的思想,如果不加以剔除,危害是非常巨大的。因此我們應擇優而取、因陋而棄,保留和發揚優秀的民俗文化。

不論我們的民族怎麼發展,我們都可以從風俗文化中瞭解到我國的歷史,分析我國的現在,規劃我國的未來,就一定會使傳統風俗能為今人樹立時代新風尚再作貢獻。

在改革開放、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今天,全國各族人民都與時俱進,全面建設奔小康,我們有批判地發揚、整理和繼承民俗文化遺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對我們繼承歷史,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移風易俗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5樓:▁柒╮月

物質民俗禮儀。它包括居住(建築)禮儀、服飾禮儀、飲食禮儀、生產禮儀、技術禮儀等;

2、精神民俗禮儀。它包括宗教禮儀、信仰禮儀、禮儀禁忌、民間文學、民間藝術、體育活動中的禮儀等;

3、社會民俗禮儀。它包括家庭禮儀、節日禮儀、人生禮儀、組織禮儀、社會活動禮儀等。

傳統禮儀是什麼?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素稱「禮儀之邦」之稱,「禮」在傳統社會無時不在,出行有禮

,坐臥有禮,宴飲有禮,婚喪有禮,壽誕有禮,祭祀有禮,征戰有禮等等。這裡的「禮」包含了傳統禮制的精神原則與傳統禮儀行為兩大部分,禮義是禮制的精神核心,禮儀制度是禮義精神的外在表現,二者關係密切。這裡只就日常生活中的傳統禮儀擇要介紹。

一、行走之禮——在行走過程中同樣注意人際關係的處理,因此有行走的禮節。

古代常行「趨禮」,即地位低的人在地位高的人面前走過時,一定要低頭彎腰,以小步快走的方式對尊者表示禮敬,這就是「趨禮」。傳統行走禮儀中,還有「行不中道,立不中門」的原則,即走路不可走在路中間,應該靠邊行走;站立不可站在門中間。這樣既表示對尊者的禮敬,又可避讓行人。

二、見面之禮——人們日常見面既要態度熱情,也要彬彬有禮。

如何與不同身份的人相見,都有一定的規矩。比如一般性的打招呼,在傳統上行拱手禮。拱手禮是最普通的見面禮儀,方式是雙手合抱(一般是右手握拳在內,左手加於右手之上)舉至胸前,立而不俯,表示一般性的客套。

如果到人家做客,在進門與落座時,主客相互客氣行禮謙讓,這時行的是作揖之禮,稱為「揖讓」。作揖同樣是兩手抱拳,拱起再按下去,同時低頭,上身略向前屈。作揖禮在日常生活中為常見禮儀,除了上述社交場合外,向人致謝、祝賀、道歉及託人辦事等也常行作揖禮。

身份高的人對身份低人的回禮也常行作揖禮。傳統社會對至尊者還有跪拜禮,即雙膝著地,頭手有節奏觸地叩拜,即所謂叩首。現今跪拜禮只在偏遠鄉村的拜年活動能夠見到,一般不再施行。

在當今社會人們相見,一般習用西方社會傳入的握手禮。

三、入坐之禮——傳統社會禮儀秩序井然,坐席亦有主次尊卑之分,尊者上坐,卑者末坐。

何種身份坐何位置都有一定之規,如果盲目坐錯席位,不僅主人不爽,自己事後也會為失禮之事追悔莫及。如果自己不能把握坐何種席次,最好的辦法是聽從主人安排。室內座次以東向為尊,即貴客坐西席上,主人一般在東席上作陪。

年長者可安排在南向的位置,即北席。陪酒的晚輩一般在北向的位置,即南席。入坐的規矩是,飲食時人體儘量靠近食案,非飲食時,身體儘量靠後,所謂「虛坐盡後」。

有貴客光臨,應該立刻起身致意。

四、飲食之禮——飲食禮儀在中國文化中佔有極重要的位置,在先秦人們以「以饗燕之禮親四方賓客」,後代聚餐會飲也常常是一幕幕禮儀活劇。

迎賓的宴飲稱為「接風」、「洗塵」,送客的宴席稱為「餞行」。宴飲之禮無論迎送都離不開酒品,「無酒不成禮儀」。宴席上飲酒有許多禮節,客人需待主人舉杯勸飲之後,方可飲用。

所謂:「與人同飲,莫先起觴」。客人如果要表達對主人的盛情款待的謝意,也可在宴飲的中間舉杯向主人敬酒。

在進食過程中,同樣先有主人執筷勸食,客人方可動筷。所謂:「與人共食,慎莫先嚐」。

古代還有一列進食規則,如「當食不嘆」、「共食不飽、共飯不澤手」、「毋投骨於狗」等,主客相互敬重,營造和諧進食、文明進食的良好氛圍。

五、拜賀慶弔之禮——中國自古是一個人情社會,人們相互關懷、相互體恤,在拜賀慶弔中有許多儀禮俗規。

拜賀禮一般行於節慶期間,是晚輩或低階地位的人向尊長的禮敬,同輩之間也有相互的拜賀。如古代元旦**朝賀,民間新年拜年之禮。行拜賀禮時,不僅態度恭敬,口誦賀詞,俯首叩拜,同時也得有賀禮奉上。

慶弔之禮,主要行於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經歷誕生、成年、婚嫁、壽慶、死亡等若干階段,圍繞著這些人生節點,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禮儀。子孫繁衍是家族大事,誕生禮自然隆重熱鬧。

嬰兒滿月時,親戚朋友紛紛上門恭賀,並饋贈營養食品與幼兒鞋帽衣物。小孩長大**時要行成年禮,成年禮在中國傳統社會稱為冠笄之禮。男子20歲行加冠禮,重新取一個名號,表示該男子具有了結婚、承擔社事務的資格。

女子15歲行綰髮加笄禮,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齡。現代成年禮的年齡在18週歲,學校舉行集體的成年宣誓儀式,強調青年人的成年意識。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傳統社會十分看重。傳統婚禮有六道程式,所謂「周公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等。宋代簡化為納采、納幣、親迎三禮。

婚禮的高潮在親迎,新郎要到女家親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婦拜堂之後入洞房,行結髮禮與合巹禮。大婚之日,親友紛紛前來恭賀,主人要大宴賓客。壽誕禮,一般在四十歲以後開始舉行。

生日那天有慶生儀式,親友送壽禮致賀。最後一道人生儀禮是喪禮,誰也逃脫不了。中國人重視送亡,喪禮發達。

人死於正命,是白喜事。親戚朋友都來弔唁熱鬧。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們要奉上輓聯、挽幛或禮品、禮金。

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內入殮安葬。拜賀慶弔之禮顯示了人們相互扶助的社會合作精神與社會團結的氣象。

中國人的禮制精神是親親愛人,禮儀原則是自卑尊人。在與人交往時要放低姿態,謙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贏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結交比他地位低的人會得到很好的社會效果,「若要好,大敬小」。

並且敬人不僅是禮貌的姿態,或僅為禮儀性的表示,而是要有發自內心的對他人的尊重。如果沒有發自內心的恭敬,禮節就成為了虛套,這就不符合傳統的禮義標準。傳統禮俗中誠敬謙讓,和眾修身的禮義原則在當代社會仍然值得提倡。

當然現在我們對傳統禮俗的繼承是一個複雜問題,需認真辨析,擇善而從。

土家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土家族人,在社交活動中,重情節 禮行,講友好,尚文明,並形成了人生的四大禮儀 土家族是山地民族,形成了一套山的習俗。情禮文明,在社會上,土家族與人交往,都很講情禮文明,注重和珍惜民族聲譽。對人稱呼,無論親友長幼,尊敬 二字為先。在土家社會中,親戚來往非常密切,禮儀不少,且不問貧富,不論親疏。土家族有...

德昂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仫佬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德昂族的人口不多,村落也不大,但都比較重視相互之間的關係,不願互相發生糾紛,特別是鎮康地區的德昂族,常出現一幢竹樓裡住著幾戶經濟獨立的小家庭,他們可以是親兄弟姐妹的家庭 也可以是非親非故,性格相投的好友。這裡的德昂族,在他們的意識裡至今還保留著一種觀念,那就是許多個人家庭住在一幢大屋裡互相幫助 和睦...

俄羅斯族都有哪些禮節,俄羅斯族文明禮儀常識有哪些?

俄羅斯族禮儀 接吻 鞠躬 握手等禮節最為普遍。女子之間好友相遇時,一般是擁抱,有時也互吻。男子之間,則只互相擁抱。親兄弟姐妹久別重逢或分離時,要行握手禮,一般下級或晚輩不宜先伸手。男子遇到女子時,要等女子先伸手才能與之握手。對初次見面的婦女,只行鞠躬禮。到俄羅斯族人家中作客或辦事,進屋要敲門,得到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