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天然殆
給你舉個例子吧. 你用一隻50毫米鏡頭在一條馬路**拍攝時代廣場。你想把整個地區都拍攝清晰,但又無法把光圈收縮到超過f/11(再小的光圈就要求使用1/30秒的慢速快門,這會使行駛中的汽車模糊)。
使用超焦距的辦法,你可以把焦點設在30英尺處,這樣做就取代了會把焦點對在前景上的金髮美人的自動對焦系統。在取景屏上,因為大部分影像似乎處在焦點之外而會顯得不順眼。你堅持拍下了這張**,結果發現在印出的**上從15英尺到無限遠的所有景物都相當清晰,即都處在景深之內。
2樓:稻子
一般來說光圈與速度成反比關係,光圈越大速度越快,這樣景深的拍攝物**就差所以鏡頭模糊。
單反拍照,背景是模糊的要怎麼調的?
3樓:方小喵喵喵
單反拍照,拍出模糊的背景,需要調整相機的景深:拍攝物與背景儘可能距離遠、鏡頭與拍攝物儘可能距離近、使用大光圈(光圈值f越小)、將變焦倍率(焦距)設定成最大。
擴充套件資料:景深的規則,後景深 > 前景深。
(1)、鏡頭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
(2)、鏡頭焦距:
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焦距越短,景深越深;
(3)、主體與背景距離:
距離越遠,景深越淺;距離越近,景深越深;
(4)、主體與鏡頭距離:
距離越遠,景深越深;距離越近(不能小於最小拍攝距離),景深越淺。
4樓:寫字的老北風
在攝影時,拍攝的**呈現主體清晰、背景模糊的效果,被稱為“散景”。
散景”(ボケ:bokeh)一詞源於日語,形容模糊不清的樣子,一般表示在景深較淺的攝影成像中,落在景深以外的畫面,會有逐漸產生鬆散模糊的效果。
散景的出現,源於較淺的景深。
當相機的鏡頭對著某一物體聚焦清晰時,在鏡頭中心所對的位置垂直鏡頭軸線的同一平面的點都可以在膠片或者接收器上相當清晰的影象,在這個平面沿著鏡頭軸線的前面和後面一定範圍的點也可以結成眼睛可以接受的較清晰的像點,把這個平面的前面和後面的所有景物的距離叫做相機的景深。
光軸平行的光線射入凸透鏡時,理想的鏡頭應該是所有的光線聚集在一點後,再以錐狀擴散開來,這個聚集所有光線的一點,就叫做焦點。當擴散到一定程度時,點擴散為可識別的一個圓,就是彌散圓。景深以外的地方,畫面變得模糊。
並越遠越明顯。
上圖可見,光圈對景深的影響很大,光圈越大,則景深越小,因此著名的人像鏡頭佳能大眼睛85l的光圈達到f/1:1.2。
上面描述光圈時,使用1:1.2這個概念,而不是通常表述的1.
2,就是因為光圈值其實是焦距與光圈開孔的比值。因此,同樣孔徑大小的光圈,在不同焦距上的光圈值是不一樣的。由此可以認為,焦距越長,則景深越小,人像鏡頭的焦距通常是中長焦,比如85mm、100mm等,當焦距達到200mm時,如果光圈還是常見的1.
8,那麼這個鏡頭通常被稱為“空氣切割機”,畫面中的人物如同是剪貼到另外一個背景上。
同樣影響景深的,還有拍攝距離。目標越近,背景越容易虛化,更簡單的,如果背景主動放在景深外面,則虛化更容易出現。
隨著攝影實踐,散景不僅是虛化,而且要利用虛化的作用,拍出美妙的效果。
製造精良的鏡頭,焦外畫面柔和自然,“刀銳奶化”就是形容焦外如同奶油般化開。
與之相反的,就是“焦外二線性”,在測試鏡頭的mtf曲線圖上,實線和虛線距離拉開,徑向和切向聚焦不在一個點上。在焦內時不太明顯,表現為色彩錯位(顏色不正),在焦外表現為兩個半重疊光斑散景。常見的就是詭異的空心異形光斑,如果光源不明顯,可能感覺畫面粗糙。
折返鏡頭的焦外光斑就是典型的空心圓,被喜歡這種效果的攝友暱稱為“甜甜圈”。
而鏡頭中光圈的形狀,會影響焦外光斑,所以新的高檔鏡頭會標榜9片圓形光圈等指標。
也有人特意用卡紙剪成圖案,形成焦外的特殊光斑。
用心形的黑卡紙,燭光變成了一顆顆跳動的心。
攝影是一個創作的過程,熟悉器材,掌握規律,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5樓:老朱
按照一下幾步操作即可得倒比較滿意的效果
1 使用av光圈優先
2 將光圈開至最大,即數值最小的位置
3 使用鏡頭長焦端
4 儘可能靠近被攝主體,如可能儘量使背景遠離
6樓:盛世紛繁終人散
樓上講了一大堆理論。我只能說,如果你用的是套機鏡頭,那麼就別盼著能有多好的虛化效果了。想要好的虛化效果,要麼買個大光圈定焦頭,要麼買個恆定光圈的長焦鏡頭吧。
總的來說,光圈越大,焦段越長,背景虛化效果就越好
7樓:匿名使用者
,一般情況下,通俗說法為拍攝主體為對焦焦點,光圈為最大光圈時背景就會虛化。光圈越小,背景虛化的效果越小,到最小光圈時,主體背景都變清晰。 前體是相機與攝影主體的距離越近,光圈的影響越小,也就是說當相機離花最近時,不管最大還是最小光圈,背景都會虛化,只是**的進光有變化,光圈越大時,**更亮,光圈越小,**會變暗,細節也就越多。
8樓:匿名使用者
買個長焦大光圈定焦鏡頭就可以了
9樓:匿名使用者
要是單反機,鏡頭都可以自動調節或者手動調節,首先要熟悉相機操作說明,則麼樣自動對焦,怎麼樣手動對焦.鏡頭機身上有很多鍵盤可以設定.鏡頭上的調節光圈大小和變焦環的調節實際上都是調節成像的焦距遠近的一種方式.
根據成像原理如果是虛像,不在焦點焦距之內.你要先清楚光圈,對焦環是如何操作的,然後根據所拍攝的物件進行操作和設定.相機的構造都沒有搞清楚呢就想著搞個啥花樣,臆想啊.
10樓:
光圈放到最大,焦距調到最長,儘量近點拍,背景離得遠一點就行。
11樓:風中雨蕭韻
這個需要3個要素,光圈、焦距和拍攝距離,光圈數值越小光圈越大,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淺,焦距越長景深就越淺,拍攝距離越近,景深就越淺,景深淺就是你說的背景模糊。
12樓:睡馬路咯
你說的是景深,大景深是主題和背景都清晰,淺景深就是主題和背景可以分離(主體清楚,背景模糊)!
景深可以通過鏡頭的光圈、鏡頭的焦距、還有拍攝主體距離來調節。想要淺景深,可以拉長焦距、縮短拍攝主體和拍攝者之間的距離,還有就是調大鏡頭的光圈。
13樓:雲兒的問題
光圈越大景深越淺(拍人物寫真一般都用大光圈突出人物)。光圈越小景深越深(拍攝風景一般小光圈)
大光圈和小光圈是什麼意思
14樓:太平洋電腦網
大光圈和小光圈是相對的定義,在相機的鏡頭上大光圈指的是鏡頭葉片開啟,進光量大,呈現出淺景深,營造出**背景虛化的效果;小光圈則相反。以下是詳細介紹:
1、大光圈指的是葉片開啟,增加了鏡頭的進光量,景深比較淺,簡單來說就是除了對焦的物體,其他**其餘部分會呈現出一種虛化的效果;適合拍攝人像、花卉、小擺件等;
2、小光圈指的是鏡頭葉片收窄,縮小了鏡頭的進光量,實現景深比較深的效果,對焦可以設定為無限遠,這樣適合在拍攝比較大規模的場景,或者是合照的時候使用。
15樓:匿名使用者
上面複製的內容太多了,你肯定看得頭暈
簡單說一下光圈的意義,光圈數字就是鏡頭焦距和通光口徑的比值,又稱焦比,所以數字越小光圈越大,光圈越大的鏡頭鏡頭口徑越大,體積也越大,**也越高
大光圈的用處就是可以增加通光量,可以提高快門速度在弱光不用三腳架或者閃光燈也能手持拍攝
大光圈可以增加虛化,所以一般大光圈都鏡頭都用來做人像頭一般鏡頭的最佳光圈是最大光圈搜尋幾檔之後,所以大光圈的鏡頭的銳度在系統光圈下比普通鏡頭的要高
16樓:匿名使用者
光圈是一個用來控制光線透過鏡頭,進入機身內感光面光量的裝置,它通常是在鏡頭內。大光圈的通光量大,景深淺。小光圈通光量小,景深深。
大光圈和小光圈在攝影中具體的應用如下:
大光圈(f1.8 f2.4等)會讓**的背景非常的虛化,拍攝人像、花卉、一些小東西,可以拍出很有意境的感覺。
小光圈適合拍攝集體照,很多人在用相機拍集體照的時候,經常拍不清楚後面的人,只有前面的才是清晰的,這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光圈太大了,我們可以把光圈調小(例如f9.0 f11等)再次進行拍攝。
17樓:匿名使用者
給你上了張圖,能看見嗎?這個就是光圈的機械原理,其他的,我想光圈的作用你也清楚了就不廢話了,有圖直接點,恭喜你加入燒錢家族
18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點。同一環境下,大光圈光孔大,進光量補償多,背景虛化好,快門相對可以快~反之小光圈口小進光當然少了,光少了我就得放慢點快門多給點時間多補點光啊~記得給分啊,親~
19樓:匿名使用者
光圈越大 f數值越小 進來的光也就多了 畫面就亮了 背景(或前景)更模糊
反之就是光圈越小 數值越大 進來的光少 畫面變暗 背景和前景都比較清晰
要配合iso感光 和 快門速度來調整正題的畫面亮度
20樓:匿名使用者
光圈數值越大,實際通光孔越小
蘋果6splus鏡頭拍照模糊是什麼原因?
21樓:超哥來網購了
蘋果6splus鏡頭拍照模糊的原因主要是鏡頭對焦的問題。
不行的話還有一個解決辦法更換攝像頭:
2、接下來請在支援頁面中,點選 iphone 進入手機欄目,如圖所示
3、隨後便可以在售後技術支援頁面中,看到關於 iphone6 plus 的 isight 攝像頭更換計劃的入口。
4、接下來可以看到關於 iphone6 plus 攝像頭更換計劃的詳細資訊頁面,在這裡可以輸入 iphone 的序列號,查詢即可。
5、如下圖所示,當前的這部 iphone6 plus 手機便符合這個條件。
6、如果你的 iphone6 plus 符合這次攝像頭更換計劃的話,便可以前往當地所在的蘋果售後進行處理了。
7、如果當前使用的 iphone6 plus 手機的序列號也符合,但目前並未出現拍照模糊的話,也不必擔心。因為蘋果承諾在 iphone6 plus 購買以後的三年內,都可以享受這個攝像頭更換計劃。
用單反相機拍照攝影出的**不清晰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20
22樓:呦喂
一、對焦不準。先半按快門對焦和測光,在光線不是很好的時候拍照,可適當提高相機的iso感光度,以提高快門速度,也可使用內建閃光燈補光;
二,在按下快門後手沒有持穩。由於快門速度太慢,60分之一秒以下容易出問題,長焦鏡頭時,快門速度低於焦距的倒數也不行。手持拍攝時,可把鏡頭的防抖功能開啟(有此功能的話),按快門按鈕時持穩相機;
三、快門太澀。得用力才能按下,增加了抖動機率。也有人按快門太用力久了快門就變澀,不用力按不下去,用力就會抖動,人感覺不出來抖動,相片能反應出來。
在光線充足的時候拍攝,這樣可使用較高的快門速度,可避免**模糊。
四、閃光燈不到位。用專業相機,裝置越好,對光要求越高,好的閃光燈是必備,還有儘快適應手動對焦,對特定鏡頭要練到有感覺,拿起裝置,目測距離,左手憑感覺推到位,右手同時快速半安到按下快門,使用三腳架穩定相機,可避免**模糊。還有各檔的特點也要看說明書和聯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