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晚期政沾改革的中國教育,分析清朝末年教育改革的影響

2021-03-03 21:51:31 字數 1858 閱讀 8641

1樓:毗沙王

2023年,清**廢除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完全採用新式學堂教育。各地設立大中小學堂,開設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傳統文化教育。

分析清朝末年教育改革的影響

2樓:匿名使用者

清末「新政」時期的

教育改革,因其廢舊(科舉)而終止了一個施行了1000多年的教育制度,又因其倡新(學)而開啟了近代中國教育的新篇章,所以在中國教育史上地位特殊。從介紹近代以來至「新政」前的教育概況入手,通過對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主要內容、特徵、侷限性及其原因的分析,著重從以下四個方面論述了清末「新政」教育改革所產生的深遠影響:科舉制度的廢除,為近代教育和人才培養新體系的發展掃清了最嚴重的一道障礙;《奏定學堂章程》的頒佈與實施,促進了近代新式學堂的發展,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大大提高;官派出國留學和鼓勵自費留學,培養了一大批學貫中西的人才;新式學堂開設了大量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課程,推動了「新學」的傳播,促進了人才綜合素養的提高。

如何看待清朝後期改革

3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後期的改革屬於改良式的,而且前期也比較成功,如果沒有戊戌變法這種比較激進的改革,應該可以逐漸過渡到君主立憲制的社會,只要熬過慈禧這一關,光緒和其他大臣實際上是相當認同君主立憲制的,而且在二次鴉片戰爭之後,一直到後面的八國聯軍進北京之間,清朝的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如果不是慈禧在位,改成光緒或者其他皇帝直接主持大局,那麼未必會失敗。一次和二次鴉片戰爭賠款看似巨大,但實際上當時的中國**順差極大,幾乎不進口什麼東西,那些銀兩很多都回流了,**並不缺錢,而且當時建立的準工業化工廠已經初具規模,士兵的標準**都已經是仿國外的步槍了。而從時間上來講,從二次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進京,將近40年的時間,能夠把一個純農業國家改造成一個區域性準工業化的國家,已經相當難得了。

如果沒有當時的開眼看世界,現在說不定已經四分五裂了。

當然了以上屬於我個人感覺,如果按照歷史書的說法,那麼2023年以前的任何一次改革,都是失敗的,意義都不大,都是不積極的,都是保守的。

4樓:52帕汀森

只是保守派為了維護封建統治的一種形式而已。他們並不希望真的削弱皇權,也不願意觸動封建地主和貴族的利益。只是迫於現實壓力的一種轉移手段。

清王朝已病入膏肓,也是這個所謂的改革也無法挽救的。

5樓:慧

學習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思想

6樓:天傷·無極

雖可救國,但還是失敗

我們的中國在清朝末期是什麼樣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清朝bai晚期(2023年—2023年)

du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也zhi

是近代中國dao半殖民地半版

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權

。鴉片戰爭(2023年—2023年,2023年—2023年) 開啟中國近代史,西方列強迫使清廷簽訂不平等條約,以武力獲得在華利益。

清朝在抵抗外侮與內憂的同時,也一直處於改革派與守舊派拉鋸的局面。在列強入侵的同時西方科學與文化亦引入中國,讓清朝發起一連串的改革與革命,如洋務運動,促使中國文化的成長與革新。

然而甲午戰爭(2023年—2023年)的失敗使改革的努力受到沉重打擊,並使列強瓜分中國。而維新運動隨守舊派的抵制而告終。在義和團排外失敗、引來八國聯軍後,清廷也推動清末新政,雖取得一些成效,但部分內容讓許多知識分子失望,轉而支援革命。

近300年江山氣數殆盡,2023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發,革命風暴席捲全國,清朝統治迅速崩潰,次年2月12日宣統帝溥儀被迫頒佈退位詔書,結束了清**自2023年入關以來268年的統治。

8樓:暗夜行天

列強入侵瓜分中國,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中國教育部承認的美國大學有哪些,獲中國教育部認可美國大學名單上有哪些大學

教育部的涉外監督網 詳細列明瞭認可的美國大學名單 不過美國學校在中國被接納的程度 特別是企業認可的學校一般要看名氣的 比如常春藤 比如top50 top100 或者一些行業內的知名學校 不說耳熟能詳 至少有所耳聞 老實說中國大多數人也不瞭解美國學校 不然也不會出現唐駿們了 獲中國教育部認可美國大學名...

英國教育模式是怎樣的,英國教育和中國教育有什麼區別

英國bai實行5 16歲義務教育制度。du1998 1999財政年度教育經費zhi 佔國內dao生產總值的4.9 公內立學校學生免交學費。私立容學校師資條件與教學裝置都較好,但收費高,學生多為富家子弟。英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發達的國家,擁有世界較好的高等教育水平,是近現代高等教育體制的發源地。英國有世...

為什麼中國教育制度不能儘快改革 國內有什麼阻力呢

中國的教育制度已經改革很多次了,但都是治標不治本。這從中也有很多因素,列如 中國的經濟條件已經決定了中國的學生沒有太多的選擇,中國在學校的投入尚且難以滿足,城鄉的教育水平非常不平衡,教育資源也得不到充分利用。第二 因為中國起步較晚人們對現代科學的認知,其實還是沒有從萬般維有讀書高的理念走出來。第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