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語中殊勝什麼意思,佛經裡三殊聖什麼意思

2021-03-03 21:51:31 字數 1271 閱讀 1674

1樓:張永剛

事之超絕而稀有者,稱為殊勝。如吾人常讚歎極樂淨土因緣殊勝,因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普度眾生,凡有一念之善者皆可往生淨土,蓮花化生,實乃稀有之事。

——《佛學大詞典》

無性釋一卷三頁雲:卽是展轉差別無雜;故名殊勝。或復望彼聲聞等法,極懸遠故;又增上故;名為殊勝。以能引發大菩提故。

——《法相辭典》

佛經裡三殊聖什麼意思

2樓:

所謂的三殊勝,首先是加行發心殊勝,即以菩提心來攝持所修之善根;中間是正行無緣殊勝,指不被分別念所染,以無分別或專心志致的智慧來攝持;最後是後行迴向殊勝,是指在結尾以迴向來印持,令善根永不失毀,且蒸蒸日上。

「三殊勝」詳解:

一、加行發心殊勝:

做什麼事情都有一種發心,發心可分為不善、無記、善三種。

1、不善的發心:有些人行持善法,是為了獲得名聲財富地位等世間八法,表面上看來,這種發心並非不清淨,但實際上它不是解脫的根本因,故稱之為不善。比如有些人為了發財而聽經,有些人為獲得名聲而聽經,有些人為了治病而聽經,這些發心都被自私自利的毒染汙了,根本不牽涉解脫方面。

就像現在的許多人,到寺院裡去拜佛燒香,完全是圍著自己轉,發願也是害怨恨的敵人,這些絕對不是善心。做善事首先要觀察自己的心,如果心清淨,則可繼續行持;如果心不清淨,那就不要做了,最好把這件事情放下。

2、無記的發心:去聽經或放生,既沒有想到眾生,也沒有想到佛法,只是隨波逐流,聽別人說放生很熱鬧,自己就跟著去,把放生當作一種活動而已,自始至終沒有善妙的發心,只是走路吃飯的那種無記心。這樣行持善法,完全是一種無記法,所造的善根功德不大,故也應捨棄。

3、善的發心:又分上士道的發心、中士道的發心、下士道的發心。1)下士道的發心:

行善是為了來世獲得天人的果位、人間的轉輪王,生到特別快樂的地方去,有吃有穿,過得幸福,這是為了來世的人天福報而希求善法。

2)中士道的發心:修持善法只為斷除自相續中的煩惱痛苦,得到聲聞緣覺的寂滅樂果,屬於小乘行人的發心。現在有些人聽經聞法,就是希望自己獲得圓滿的佛果,也接近於這種發心。

因為在求法的過程中,他根本沒有想過眾生,只想自己平息煩惱而得妙果,這種動機不太合理。

3)上士道的發心:這是最好的一種發心,也即所謂的菩提心。

栴檀是什麼?佛經中為什麼常提到?

3樓:匿名使用者

佛經中以栴檀之樹、根、華俱香,來比喻菩薩的行持如同風吹草偃,見聞者無不受到感化,隨順同行。栴檀也常代表香中殊勝者,與修行之戒香作比喻。

麻煩採納,謝謝!

佛字在佛經中是什麼意思,在佛經裡是啥意思

佛,覺的意思。另外,佛有十個尊稱 如來 應供 正徧知 明行足 善逝 世間解無上士 調御丈夫 天人師 佛 世尊。在佛經裡是啥意思 阿彌陀佛?我明白您的問題。佛經裡經常有 是 字,這個意思通常要結合上一句所說的話來理解,一般有 這個 或者 此 以上 的意思。這是本人淺表的理解,僅供參考,如有錯謬,還請看...

自性 在佛語裡面是什麼意思,佛經的經,到底是什麼意思

自性即人們心中本來就有 本自具足的光明性智,是人的精神本體 法身 佛教裡的毗盧遮那佛就是法身佛,它所代表的就是自性中的光明智慧,所以又稱為大日如來佛。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尊大日如來佛,都有光明的法身,有一個心中的太陽。毗盧遮那佛 我們心中的光明力量,它帶給我們溫暖,我們心靈的創傷,平息我們內心的情...

佛語中菩提是什麼意思,佛教中的菩提是什麼意思?

菩提 真如 如來藏 本性 實諦 等。皆佛性。發菩提心,即是願意成佛,離苦得樂。佛教中的菩提是什麼意思?菩提就是 覺悟的意思。佛教修行的目標有兩個 一是解脫,也就是解脫生死輪迴,二是菩提,也就是覺悟,也就是智慧。但是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大小乘的覺悟,也就是智慧有較大的區別,大乘的覺悟要遠遠大於小乘的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