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論述親子交往的意義及其影響的因素急

2021-03-03 21:45:44 字數 3479 閱讀 6030

1樓:狐狸上校

你是教育學專業的吧=_=你怎麼不去問老師?還有,這個問題一般去知乎問更好,那裡專業人士多

2樓:張霞

有血緣關係,患病基因相同可能性大,遺傳給子女

簡述親子關係的特徵?

3樓:若海秦濤

親子關係

作為人生中第一個重要的人際關係,對其一生的發展具有重要的影響。要了解親子關係的作用,首先要了解親子關係的特徵。

1.親子關係的不可替代性

親子關係是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關係,這種關係是與生俱來的,具有不可替代性,即是其他關係,如師生關係、朋友關係、同學關係、夫妻關係等都是不能替代的。通俗地說,人可以選擇朋友、老師,但卻無法自由選擇自己的父母,這是無法隨自己的意願而改變的關係。這種關係在人們出生以前就確定了,而且一旦這種關係確定下來,就不可變更。

任何一方都不能選擇這種關係,任何父母都無法選擇自己孩子的特徵,包括心理特點,無論你是否同意,都必須接受這種現實的關係。

2.親子關係的永久性

親子關係的永久性是最突出的,這種永久性是其他人際關係所不可比擬的。只要雙方存在關係,即使是夫妻關係,其永久性也遠不如親子關係。一個人從呱呱落地起,他與父母的親子關係就開始了,並將伴隨他的一生。

而且,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具有長期性與滲透性。孩子一生中可以有許多位教師,然而親生的爸爸、媽媽是終生的,是不能更換的,另外,家庭教育與生活密切結合,並滲透在生活裡的方方面面,無時不有,無處不在。無論家長是否意識到對孩子的教育,這種教育影響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的發展。

3.父母對子女的養育功能是全面的

子女成長每一方面的責任、義務等都屬於家長的職責範圍,都是父母分內的事。而在其他人員(如教師)則是在特定的範圍內有一定的限度。赫思(hess,1980)也指出,親子關係與其他關係不同,親子關係不僅直接涉及到生活、養育等方面,而且,家長養育子女沒有固定工作時間,尤其是學齡前和學齡初期兒童是全天候的,同時父母的角色功能是長久的,甚至是終生的。

而其他關係,如師生關係是特定的,較多地侷限於教育、教學範圍,教師對學生的職責是有特定的時期與階段的。

4.親情是維繫親子關係的紐帶

父母對子女的愛發白天性,是奉獻、是給予,這種愛是不索取任何回報的,所以它是無私的、崇高的。子女依戀父母,這是人之常情。從孩子出生起,母親的懷抱,父親的眼神,親人的逗弄都會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並在美好的感受中引起快樂的情感體驗。

同樣,孩子也會給父母親帶來無限的歡樂,成為他們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源泉。而且,親子間以情感滿足為主,並不追求其他更多的功利性目的。親子雙方在互動過程中孕育了濃厚的親情,以此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種關係伴隨著深厚的情感體驗,彼此的親切的接觸容易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親子關係中的情感力量是巨大的。馬克思曾作過精闢的論述:「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呢?

父母的心是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最愛的太陽,它的火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轉引中國人大影印資料:《社會學》1992[1])

5.親子關係在不同年齡階段有不同的特徵

親子關係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而出現不同的特徵。嬰兒時期的親子關係是直接的,是由父母給予的關懷,他們所依賴的是父母,尤其是母親,他們企求母親的稱讚與關心十分強烈,害怕被母親拒絕。到了小學階段(兒童時期),由於空間擴大,對社會環境及學校的適應問題應運而生,認同的物件由父母擴大到教師和同學,兒童的親子關係已經不再只由父母給予單向的增強,父母對兒童的行為或加以限制或加以接納,但這時期重要的依附關係的種種特徵仍保持十分穩定。

到了中學、大學的青年時期,他們從兒童走向**期,心理上逐漸向家庭之外發展,確立與友伴的和諧關係,尋找自己認為有意義的職業,渴望擺脫他人的束縛,有時會與父母發生衝突,如果處理得好,子女能理解父母的苦心與想法,對父母的感情又可恢復到兒童時期那樣濃厚。可見,根據各階段親子關係特徵,父母要決定其態度和行為方式,處理好親子關係是十分重要的。

親子關係雖有以上特徵,但在各種環境中會形成各種型別的親子關係,主要有以下幾種:

(1)養育型。在這種親子關係中,父母的主要功能是養育子女,其他功能明顯不足。這種親子關係形成的主要原因:

父母之所以只能養育孩子,完全是環境的原因,有的父母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於孩子的生活,即主要用於解決孩子的溫飽問題,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去教育孩子。他們認為,養育孩子是他們的責任,教育孩子則是學校的任務,因而自己沒有教育孩子的義務。在實際生活中,很多父母將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飲食上,只知道改善孩子的生活條件,卻很少關心孩子的心理品質,很少考慮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導致家庭與學校缺乏溝通與合作,使學校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2)私有財產型。父母將孩子作為自己的私有財產,自己可以對其任意操作,可以憑自己的意見和情緒對待孩子,如隨意批評、指責孩子或指揮、命令孩子。他們的觀點是:

孩子是我的,孩子的一切都得聽我的。父母不考慮孩子的意見,不考慮孩子的情感,孩子的任何反抗都會使他們出現強烈的憤怒行為,孩子對父母只能是服從。孩子失去了獨立和個性,成為被動服從的機器。

(3)反向型。正常的親子關係中,父母處於主導地位,是這種關係的支配者,決定著這種關係發生的方向。但是,反向型的親子關係是依賴子女,子女處於支配地位,父母處於從屬地位,所有的決定幾乎都依賴子女,因為父母有強烈的依賴性,或在能力上有明顯的缺陷。

但是,由於子女的社會閱歷很淺,思維也很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出現判斷失誤,這必然給家庭帶來很多問題。這種情況的出現一般是父母往往從小對孩子嬌生慣養,百依百順,長大後就可能出現這些現象。

(4)衝突型。親子出現明顯的衝突,父母攻擊子女,子女反擊父母。這種攻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身體攻擊:父母體罰子女,子女攻擊父母;言語攻擊:父母用強烈的言詞責罵子女,子女也用同樣的方式對待父母;心理攻擊:

父母用冷落、諷刺以及心理折磨的方式對待孩子,孩子則對父母表現出很明顯的逆反行為,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現來激怒父母,甚至通過犯罪等極端行為來報復父母等。

(5)泛愛型。現在的獨生子女家庭中,泛愛型的表現非常突出,具體的表現如下:①過度保護:

對孩子作較多的限制,如不讓孩子外出,不讓孩子和他人交往,不讓孩子獨立地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結果使孩子形成膽小怕事、抑鬱的個性。②完全讚賞:

不論孩子做出什麼行為,父母一味對孩子讚賞,很少對其做出是非評價。結果是孩子做出正確的行為,父母給予鼓勵和讚賞,做出錯誤的行為也不能及時給予糾正或正面引導,因此使孩子無法形成是非觀和價值觀,不利於孩子個性品質的形成,而且易於使子女形成蠻不講理.甚至表現出強烈的攻擊的特點。

(6)亞平等型。親子關係本來就是一種不平等的人際關係,親子行為是一種不平等的人際行為。如果親子之間表現出完全平等的關係,親子就會表現出明顯的問題,實際上這種關係也是無法存在的。

因為,子女的依賴性較強,而且子女必然表現出對父母的一種依賴性,如果父母無法使他們依賴,那麼他們就會有突出的不安全感,子女心理容易出現問題。但是亞平等型是一種較有利於子女心理健康的良好關係,其特點是這樣的:父母在孩子的面前有一定的權威性,同時孩子也有較充分的民主,凡是要做出與子女有關的決定,父母都徵求子女的意見。

對很多問題,子女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對父母的某些做法提出反面意見。父母和子女的關係基本平等,既有父母子女親情,又有朋友之間的友誼。但是,在這種關係中父母起主導作用。

在所有的親子關係中,亞平等型是最健康的一種。

親子交往的影響因素有哪些,影響人際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親子交往其 復實更確切制 的提法應該叫 親子社交 也即是基於孩子成長問題的社交開展。通常是指家長之間的交往。但現在也有比如像okiddles這樣的 開始推廣一些既能讓小朋友們相互融合遊戲又能讓家長們共同參與 交流的親子活動,這是非常好的一種社交趨勢。家長因為相同的育兒理念 需求和興趣而逐漸聚合在一起...

親子活動的意義有哪些,關於親子活動的意義

詳見 扒樂網 親子活動 精彩回顧,個人覺得親子活動的意義還是挺大的對孩子的成長還是很有幫助的。一 幫助家長建立主人翁意識,激發家長積極合作的態度。二 讓家長走近幼兒園,使他們瞭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三 促進親子關係的健康發展 四 為幼兒與家長 教師與家長 家長與家長之間搭起一座溝通的橋樑。親子活動的意義...

海峽兩岸由隔絕到交往的原因及其影響

原因 1,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產物。2,兩岸 互信達到一定程度 3,兩岸人民共同需求,都是炎黃子孫。影響 經濟發展更進一步相,互依存進一步加強。兩岸人民進一步加強相互瞭解。降低兩岸武裝衝突的機率。海峽兩岸同胞密切交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從國家層面講,是國家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