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021-03-03 21:35:35 字數 5065 閱讀 9569

1樓:匿名使用者

**》【光明專論】

如何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三談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

**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我們黨探索社會主義社會治理取得的最新成果,是領導改革開放的經驗總結和認識結晶,反映了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自覺。

改革目標的科學提升

改革開放是實現社會主義制度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必由之路。從農村改革到城市改革,從經濟體制改革到政治體制和其他體制改革,從對內改革到對外開放,我們黨始終堅持改革的正確方向,不斷在實踐中深化對改革近期目標和長遠目標的認識,不斷健全和完善符合中國國情、充滿生機活力的各方面體制機制。十八大科學總結改革開放30多年經驗,根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新要求,明確提出到2023年的改革目標是:

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執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這個基礎上,十八屆三中全會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機聯絡起來,確立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這是三中全會的一大亮點,既是對各個領域改革目標的科學提煉,又是對改革總目標的根本提升。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各個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各個領域行使國家權力、治國理政方略的綜合體現。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使之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健全的治理體系、高超的治理能力,是國家有序執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在當代中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轉化為國家治理的效能。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有利於統籌謀劃各個領域的改革,保證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這個總目標的確立,反映了當代中國發展的要求,是我國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達到新的歷史高度的根本標誌,為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瞭總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2樓:0000火麒麟

1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的制度和制度執行力的集中體現。

在我國,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各個領域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各個領域行使國家權力、治國理政方略的綜合體現。國家治理能力,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使之相互協調、共同發展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有機整體,有了好的國家治理體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國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發揮國家治理體系的效能。

2健全的治理體系、高超的治理能力,是國家有序執行、健康發展的基本條件,也是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國家長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當代中國,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必須轉化為國家治理的效能。把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有利於統籌謀劃各個領域的改革,保證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這個總目標的確立,反映了當代中國發展的要求,是我國改革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達到新的歷史高度的根本標誌,為新形勢下全面深化改革指明瞭總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3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適應時代變化,既改革不適應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又不斷構建新的體制機制、法律法規,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

圍繞這個目標指向,十八屆三中全會對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具體安排,強調要緊緊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深化社會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緊緊圍繞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深化黨的建設制度改革。這六個「緊緊圍繞」,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思路,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具體路徑。

如何認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3樓:光復藏南

國 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們 黨提出的全新理念,標誌著我們黨對中 國 特 色社 會主義規律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境界。

社會主義是一種新 生的社 會制度,還處在實踐和發展的初期。怎樣治理社 會主義社會這樣全新的社會,世界社 會主義歷史上沒有成功的經驗,只能在實踐中探索。馬 克思、恩格斯沒有遇到全面治理一個社 會主義國家的實踐,他們關於未來社會的原理很多是**性的;列寧在**十月革 命後不久就過世了,沒有來得及深入探索這個問題;蘇聯在這個問題上進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實踐經驗,但也犯下了嚴重錯誤,沒有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黨在全國執 政以後,不斷探索這個問題,雖然也發生了嚴重曲折,但在國家治理體 系和治理能力上積累了豐富經驗,取得了重大成果,改 革開放以來的進展尤為顯著。我國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民 族團結,同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不斷出現動亂局面形成了鮮明對照。這說明,我們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總體上是好的,是適應我國國情和發展要求的。

同時也要看到,我們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方面還有許多不足,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主要是國家制度體系還不完善,法制還不健全,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還比較突出,各級幹部的能力素質還不適應形勢任務需要,社會參與、群眾自治程度還不高,國 家治理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水平有待提高。我國經濟社會各領域存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都與制度不完善、法制不健全、制度和法律執行不力密切相關。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我國正在經歷從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農村社會向工業、城市社會,從「熟人社會」向「陌生人社會」轉型,這種轉型是實現現代化的必然趨勢。長期農業、農村社會形成了深厚的「人治」傳統,而工業化、城市化的現代社會則以「法治」為主要特徵;如果說「熟人社會」難免是「人情社會」的話,那麼「陌生人社會」則必然是法 治社會。就是說,我國社會轉型已經對國家治理提出了新要求,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就是對時代要求的迴應。

黨的十 八屆三 中全會提出建設「法 治中國」的任務,強調依法治國、依法執 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都是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我國的改革,本質上是社 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改革已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各領域改革的關聯性、互動性明顯增強,要求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更加註重從制度上解決問題。鄧 小 平同志2023年在《黨和 國 家領 導制度的改革》中指出,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域性性、穩定性和長期性;我們建立的社 會主義制度儘管還不完善,但是無論如何總比弱肉強食、損人利己的資 本主義制度好得多;我們的制度將一天天完善起來,它將吸收我們可以從世界各國吸收的進步因素,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

他2023年在南 方談話中又提出,再有30年的時間,我們才會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對 鄧小 平同志戰略思想的繼承和發展,著眼點和著力點都是要改革和完 善國家各方面制度。讀讀十 八屆三 中全會《決定》,涉及「制度」的內容何其多,可以說通篇都在講制度、講體制機制。

也就是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標誌著我國改革進入整體推進位制度創新、制度建設的新階段。

4樓:匿名使用者

請參考:

一、體現了我們黨治國理念的新變革

隨著經濟發展、公民社會的不斷成熟,我國原有的全能**的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狀況。我國必須逐漸轉變治理方式,逐步實現**的有效限權、放權和分權體系,構建國家與社會的共同治理模式。**與社會在對公共事物的管理中達到權力制衡、互相合作、協調互補的穩定狀態,必須堅定積極地推進社會管理體制的改革創新。

對此我們党進行了積極的探索。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第一次提出建立健全黨委領導、**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決定》強調必須創新社會管理體制,整合社會管理資源,提高社會管理水平,健全黨委領導、**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

十七大報告在進一步強調健全黨委領導、**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格局的同時,明確提出健全基層社會管理體制。十八大報告提出加快形成黨委領導、**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社會管理體制,強調加快形成政社分開、權責明確、依法自治的現代社會組織體制,彰顯了法治在社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面對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積極推進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為確立社會與國家相對應的政治地位奠定了紮實基礎,為構建國家與社會共同治理模式提供了制度支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把治理問題提到總目標的高度,強調國家治理、**治理、社會治理問題,意味著黨的執政理念由**自上而下的「管理」轉變為**自上而下與社會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治理」,這顯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創新。

二、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現代化是世界各國普遍追求的理想目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將「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作為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目標。這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規律不斷認識的結果。

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是黨和人民不懈奮鬥的目標。從我國現代化程序看,總體形勢是好的,但在現代化的程序中黨政不分、政企不分、職能越位、缺位問題依然突出,職責交叉、權責脫節現象依然較多,人治代替法治問題依然存在。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旗幟鮮明地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體現了我們黨以制度現代化推動國家現代化的努力。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可以使黨和**及時更新治理理念,通過創新和完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領域各項制度機制和法律法規,最大限度地減少體制機制障礙和制度漏洞,使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學、更加完善,實現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科學化、規範化、程式化。國家治理體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制度保障,要把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與國家治理體系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制度的重要作用,用法律和制度促進並保障各專案標的實現。

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從辯證唯物論的角度來說,生產關係決定生產力的發展。反過來,生產力的發展也促進生產關係的改變。我國現在的生產力也就是社會經濟處於高度發展階段。必然要求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否則必然會影響經濟的發展。如何推進地方 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如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的治理,農業農村部要求如何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硬體基礎設施建設是bai基礎,素質du教育和執行管理才zhi 是根本!農村村級經dao濟薄弱,村內民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髒亂容差顯現突出,需要長時間教育和引導,再好的設施,建成後沒有有效的管理和執行都白搭。村級根本拿不出錢來保運轉。據報道,日前農村部部長表示,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這是實施鄉專村...

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什麼共同發揮作用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 決定 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必須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這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把握的一個基本原則,是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長遠發展的根本大計。我們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 一手抓德治,把法治建設和德治建設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實現法律和道德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