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梓寫的《儒林外史》原來是不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

2021-03-03 21:28:21 字數 5061 閱讀 2794

1樓:0小九

《儒林外史》是我國文學史上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魯迅先生評為「如集諸碎錦,合為帖子,雖非巨幅,而時見珍異。」馮沅君、陸侃如合著的《中國文學史簡編》認為「大醇小疵」。

全書故事情節雖沒有一個主幹,可是有一箇中心貫穿其間,那就是反對科舉制度和封建禮教的毒害,諷刺因熱衷功名富貴而造成的極端虛偽、惡劣的社會風習。這樣的思想內容,在當時是有其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加上它那準確、生動、洗練的白話語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優美細膩的景物描寫,出色的諷刺手法,藝術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請問《儒林外史》好看嗎?

2樓:童話姬與童話使

如果你喜歡古典文學的話,這本書是相當有趣的,裡面對當時的市井生活,人文環境的描寫很深刻,半白話文,沒啥之乎者也的大道理,對那些儒生的性格和行徑故事描寫的入木三分,有點像一本故事集,或者閱微草堂筆記一樣,挺有趣的

3樓:

好看。《儒林外史》原本僅55回。根據程晉芳《

儒林外史中介紹了那些人物分別是?

4樓:阿沾

儒林外史中的人物有:王冕、周進、范進、嚴

致和、嚴致中、匡超人、沈瓊枝等。

1、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王冕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的人物塑造上,他奠定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正如回目所說「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王冕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個「名流」,在他身上體現著中國士人的精神。

王冕,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

2、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對科舉考試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傷心欲絕,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了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

這一幕被幾個商人見到了,他們出於憐憫,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周進欣喜不已,向他們叩頭謝恩。後來,藉著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

3、范進,出自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儒林外史》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鬧捷報》,是書中一個很有特色的人物。范進生於白廟村的貧窮家庭。

《范進中舉》節選自清代傑出**家吳敬梓的現實主義長篇諷刺**《儒林外史》中第三回《周學道校士拔真才 胡屠戶**鬧捷報》。

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誇張的修辭手法生動地刻畫了他為科舉考試喜極而瘋的形象,又以岳丈在范進中舉前後的極其鮮明的肢體動作和言語表情上揭示了世態炎涼。

4、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稱貢生,次於凜生、凜生選入國子學成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監生,此種情況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

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他這個監生也是花錢捐來的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嚴監生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閤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一口嚥了氣。

5、嚴致中

嚴致中是一個貢生,經考選等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以後就稱為貢生。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一般要求「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

嚴貢生的第一次出場是在第四回中,范進在服喪期被張靜齋勸說一同前去湯知縣那裡「打秋風」,剛到高要縣坐定準備喝些茶水,嚴貢生便進來搭汕。

當得知二人是要去拜見湯知縣時,便開始稱自己與湯知縣是老相熟,又編造了一段與湯知縣相遇的故事,還誇讚湯知縣的為人,只是為了顯現對湯知縣的瞭解。

5樓:蠍女

一、吳敬梓的生平與著作

為什麼吳敬梓要寫《儒林外史》?

6樓:刷粉狗9陲

首先要了解作者及社會背景。 吳敬梓(1701~2023年),字敏軒。清代**家,漢族,安徽全椒人。

生於清聖祖康熙四十年,卒於高宗乾隆十九年。吳敬梓自幼處在名門望族的社會環境中,而成長的家庭卻是一直在走下坡路,中年後又驟然陷入貧困不堪的境地。在他一生所經的這種由「漸」而「驟」的家庭破落過程中,從宗族幾代關係以及自己的人際關係看,他接觸的士大夫階層很廣泛,認識與熟知的人物也非常多。

他看的嘴臉,受的冷暖,經歷的人事,體驗的世情,都極其豐富深刻。這就培養了他富有正義的敏銳感覺和體察現實的清醒頭腦,使他能夠看透清朝黑暗統治下士大夫階層的墮落與無恥,看透政治的罪惡與社會的腐敗。正是這種身世經歷,成為吳敬梓嚴肅的現實主義精神的直接淵源。

其次作品本身內涵主旨,中心。 《儒林外史》對於士林階級進行了無情的鞭撻,含淚的批判。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儒林外史》「秉持公心,指摘時弊。

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通過對種種不和諧、悖於人情、逆於常理的荒謬現象的揭露,注入描寫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慚、自作聰明、弄巧成拙、欺世盜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裡所說:

「我們的**們,我們的怪物們!……讓大家笑個痛快!笑真偉大,它不奪去生命、田產,可是在它面前,你會低頭服罪,像個被綁住的兔子。

」 《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有鮮明的目的,那便是「作者之意為醒世計,非為罵世也」。作者雖然極盡諷刺之能事,卻是要挽救被諷刺的這一群,正所謂「善者,感發人之善心;惡者,懲創人之逸志」。作者以悲天憫人的手筆描寫了八股制度下眾多儒林人士的悲劇性命運,進而了一幅封建科舉時代的社會風情畫,抨擊了制度的腐朽和社會的黑暗,使《儒林外史》成為中國古典諷刺**中的聖品。

《儒林外史》是吳敬梓什麼時候寫的?

7樓:棟忠蔚霜

儒林外史》是我國清代一部偉大的現實主義的長篇諷刺**,大約在2023年前後,作者50歲時成書,先後用盡了吳敬梓的20年。

吳敬梓為何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8樓:峰海霽雲

為什麼吳敬梓能寫成這樣一部諷刺現實的經典之作《儒林外史》呢?借用司馬遷的一句話:「此人皆意有所鬱結,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來者。

乃如左丘無目,孫子斷足,終不可用,退而論書策,以舒其憤,思垂空文以自見」也就是說吳敬梓之所以要寫這部書,並非想成為網路**作家,而是才能得不到施展,只能通過寫書的這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那麼吳敬梓他「意有所鬱結」的地方究竟在**呢?

清代安徽的文豪層出不窮,清代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就出自安徽桐城。而在桐城派出名之前,全椒縣吳氏的名頭已經響徹當地。吳敬梓的曾祖父吳國對中了榜眼之後更是給家族帶來了無上榮耀。

後來吳敬梓的爺爺則當過知州同知,他的爸爸做過縣教諭。雖然一代不如一代,但是祖上積累的田產等財富,在吳敬梓出生時就已經是遠近聞名的富有人家。

而有了如此良好條件的吳敬梓是想恢復祖先的榮耀的,不能這樣一代代的沒落下去了啊。於是努力學習並且天賦異稟的吳敬梓不負眾望,18歲就考上了秀才。但是之後連續三次鄉試名落孫山。

本來就對八股文不太感冒的他至此態度完全變為了厭惡。

後來的吳敬梓再也沒有考取功名,將精力完全放到作品《儒林外史》的創作中,所以他的作品旨在批判八股文與科舉制度對時人思想的束縛,在當時的社會裡,算的上一股清流。加上吳敬梓自己高明的文學水平,所以寫出了一部流傳後世的經典之作。吳敬梓也藉此成為了清代著名文學家。

9樓:秦廣·海陵

時代背景上,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國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社會表面的繁榮掩蓋不了封建社會的腐朽,統治者鎮壓武裝起義的同時,採用大興***,考八股、開科舉,提倡理學以統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籠士人,吳敬梓反對八股文、科舉制,憎惡士子們醉心制藝,熱衷功名利祿的習尚。他把這些觀點反映在《儒林外史》裡,以諷刺的手法,對醜惡的事物進行深刻的揭露。

《儒林外史》作者吳敬梓出身望族。曾祖父和祖父兩代人「科第仕宦多顯者」(程晉芳《文木先生傳》),共有六名進士,其中榜眼、探花各一名。而其父吳霖起是康熙年間的拔貢。

吳敬梓康熙六十一年(2023年)考取秀才,同年父親病逝。由於不善於治理生計,他過著揮霍浪子生活。雍正七年(2023年),他應科舉時,被斥責為「文章大好人大怪」,遭到侮辱。

後憤懣離開故土,靠賣文和朋友接濟為生。乾隆元年(2023年),吳敬梓參加博學鴻詞科預試。安徽巡撫趙國麟正式薦舉他入京廷試,但他「堅以疾篤辭」(顧雲《吳敬梓傳》),從此不再參加科舉考試。

至晚年,常處於飢寒交迫。這樣的個人經歷,令他本人對考八股、開科舉等利弊感受尤深。

書名上,「儒林」一詞源出《史記》「儒林列傳」。是「儒者之林」,指學術界等。國史列傳,自然是「正史」,作者專門以「外史」為書名,正是為了作區別,正如作者的摯友程晉芳在《懷人詩》中所揭示的:

「外史記儒林,刻畫何工妍;吾為斯人悲,竟以稗史傳。」則是作一正統記史之外的的儒林傳記,並且作者有意把書中故事假託發生在明代,以類「正史」,而實際上描繪的卻是清代廣泛的社會生活,反映了作者同時代的文人在科舉制度毒害下的厄運。

10樓:請叫我青山綠水

吳敬梓之所以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與他的經歷有關,才華橫溢的吳敬梓幾次鄉試,屢考不中,給了吳敬梓很大的打擊,已經嚴重傷及其內心。對清朝的科舉制度陷入了深深的懷疑,對科舉制度也表現的非常厭惡,為了揭露官場黑暗,**腐敗,以自己的獨到眼光,諷刺了科舉制度的弊端

11樓:琦琛

因為當時那個時代官場昏庸,百姓民不聊生,在這種環境之下,吳敬梓才能寫成不朽名作儒林外史。

12樓:lllljy金魚

吳敬梓生活在清代,是清代**家,由於清代腐朽的民風,以至於吳敬梓嚐盡人間冷暖,故此以自身感受為例寫出來《儒林外史》。

13樓:雨中唯我獨行

因為吳敬梓自身擁有很多經歷,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因為這種獨立的思考和獨特的經歷使他寫成《儒林外史》

14樓:匿名使用者

這與他本身的經歷有關,他從小遍嘗人間苦暖,所以他對當時的社會,以及統治階級是敵視的,批判的,所以寫了這部**。

15樓:粽子撲倒小天真

吳敬梓一生經歷了從康熙到乾隆三代,也 看到了人生百態。***、科舉制度、八股文,當時的那個社會處處黑暗,儒林外史也是吳敬梓為了讓大家看清這個社會而寫

儒林外史每回梗概,儒林外史每回概括

儒林外史 長篇 清代吳敬梓作。五十六回。成書於1749年 乾隆十四年 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1803年 嘉慶八年 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 功名富貴 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 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

誰知道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介紹,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紹

元朝末年,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 朱元璋授他 諮議參軍 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

對儒林外史的評價,簡單一些,魯迅對儒林外史評價的意思

儒林外史 的評價 2 近代文學家魯迅 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 通過對種種不和諧 悖於人情 逆於常理的荒謬現象的揭露,注入描寫人物的自吹自擂 大言不慚 自作聰明 弄巧成拙 欺世盜名 自命清高 自相矛盾等等。3 近代文學家胡適 吳敬梓評傳 該書一個藝術特色是速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