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認識魯迅對《儒林外史》戚而能諧,婉而多諷的評價

2021-03-03 21:28:21 字數 1843 閱讀 9955

1樓:弱智不笨笨

用幽默的語言描述悲慘的故事;

用委婉的議論表現社會的黑暗

總結魯迅對吳敬梓《儒林外史》的評價,並結合作品談談你的看法。 10

2樓:小兔

吳敬梓與魯迅,這兩位前後不同時期的傑出**家,由於他們的時代、生活、思想有類似之處,特別是兩人都出身於知識階層,對同階級士人的生活、思想都十分熟悉。吳敬梓以知識分子生活為題材創作了《儒林外史》,魯迅的《孔乙己》、《白光》等也是描寫知識分子生活的著作,我們放在一起進行考察。不難看出,魯迅的**多少受到吳敬梓**的影響,但又有所發展,取得了吳敬梓所不能比擬的成就。

本文試圖從主題思想方面對二者的作品進行比較。

一、「匡世」思想

《儒林外史》通過一些正面人物提出了作者的理想——禮樂兵農的救世良方,但對於理想能否實現則是抱著深沉的懷疑態度的。在最後一回中,吳敬梓以無限悽婉的筆觸向讀者提出他自己無法回答的問題:「看官!

難道至今以後,就沒有一個賢人君子可以入得《儒林外史》麼?」[1]對吳敬梓提出的匡世理想,我們應該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一方面,應當看到其批判當時黑暗現實的一面;另一方面,也必須看到由於受時代和階級的侷限,他並不能堅持先進的理想,只能在憤懣與懷疑中度過寂寞的一生。

3樓:我為你祈禱黎明

應該結合魯迅的《中國**史略》來談談吧,主要應該是,1。對敘事特徵的論述,2。對諷刺藝術的論述,這是魯迅比較強調的兩點。

1。敘事特徵:就是沒有貫穿始終的人物和線索,好像沒有主幹一樣。(魯迅的評價有點偏頗,其中還是有主幹的,就是對文人士子命運的探索,對於科舉制和現實社會的批判)

2。諷刺藝術:戚而能諧,婉而多諷(這個魯迅評價得很準確,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的特點就是平淡自然、亦莊亦諧、悲喜交融)

4樓:匿名使用者

魯迅認為這是一本帶有大量諷刺手法的作品,表達了作者對那些**汙吏的痛恨之情。我覺得這是一本中國古代有名的諷刺**,很值得小學生去細細品讀。

魯迅對儒林外史評價的意思 15

5樓:sc瘦臉**

意思:等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出來以後,才從旁觀者的角度,指摘時弊,機鋒指向讀書人階層,文章風格悲慼中而帶有詼諧,婉約中藏有譏諷。

魯迅:「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

《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學風格。吳敬梓能夠真實地展現出諷刺物件中的二重結構,顯示出滑稽的現實背後隱藏著的悲劇性內蘊。

周進撞號板、馬二先生對御書樓頂禮膜拜、王玉輝勸女殉夫的大笑等,所有這些瞬間的可笑又蘊含著深沉的悲哀,這最惹人發笑的片刻恰恰是內在悲劇性最強烈的地方,語言上,在口語基礎上提煉而成的白話,具有極強的表現力和諷刺意味。

6樓:奶思呀呀

評價原文:迨吳敬梓《儒林外史》出 乃秉持公心 指摘時弊 機鋒所向 由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諧 婉而多諷 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

意思:等到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出來以後,才從旁觀者的角度,指摘時弊,機鋒指向讀書人階層,文章風格悲慼中而帶有詼諧,婉約中藏有譏諷。

通過對種種不和諧、悖於人情、逆於常理的荒謬現象的揭露,注入描寫人物的自吹自擂、大言不慚、自作聰明、弄巧成拙、欺世盜名、自命清高、自相矛盾等等。正像果戈裡所說:「我們的**們,我們的怪物們。

讓大家笑個痛快。笑真偉大,它不奪去生命、田產,可是在它面前,你會低頭服罪,像個被綁住的兔子。」

7樓:匿名使用者

翻譯成白話的意思就是:等到

吳敬梓的《儒林外史》出來以後 才從旁觀者的角度 指摘時弊 機鋒指向讀書人階層 文章風格悲慼中而帶有詼諧 婉約中藏有譏諷 於是**一部(相對於經史子集而言)才開始有稱得上褒貶時弊的書籍

對儒林外史的評價,簡單一些,魯迅對儒林外史評價的意思

儒林外史 的評價 2 近代文學家魯迅 秉持公心,指摘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 其文又戚而能諧,婉而多諷 通過對種種不和諧 悖於人情 逆於常理的荒謬現象的揭露,注入描寫人物的自吹自擂 大言不慚 自作聰明 弄巧成拙 欺世盜名 自命清高 自相矛盾等等。3 近代文學家胡適 吳敬梓評傳 該書一個藝術特色是速寫...

儒林外史每回梗概,儒林外史每回概括

儒林外史 長篇 清代吳敬梓作。五十六回。成書於1749年 乾隆十四年 或稍前,先以抄本傳世,初刻於1803年 嘉慶八年 以寫實主義描繪各類人士對於 功名富貴 的不同表現,一方面真實的揭示人性被腐蝕的過程和原因,從而對當時吏治的腐敗 科舉的弊端禮教的虛偽等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諷 一方面熱情地歌頌了少數...

誰知道儒林外史中的人物介紹,儒林外史典型人物介紹

元朝末年,諸暨縣的一個村子裡有一個少年叫王冕,因家境貧寒,他從小替人放牛,聰明穎悟,勤奮好學,他畫的荷花惟妙惟肖,呼之欲出,並且他博覽群書,才華橫溢。他不願意接交朋友,更不願意求取功名利祿。縣令登門拜訪,他躲避不見 朱元璋授他 諮議參軍 的職務,他也不接受,心甘情願的逃往會稽山中,去過隱姓埋名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