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獲元珠是何意出自於哪,三千珠履是何意出自於哪?

2021-03-03 21:16:48 字數 3330 閱讀 9918

1樓:易書科技

「皆獲元珠」這個典故告訴人們,那些自以為是、盲目樂觀,又不許別人批評的人是很難有所進步的。

此典出自《叔苴子·外篇》:「昔人聞赤水中有元珠也,相與泳而探之。維時有探得螺者,有探得蚌者,有探得石卵與瓦礫者,各自喜為獲元珠也。

象罔聞之,掩口失聲而笑。人攻象罔,象罔逃匿皇帝所,三年不敢出。」

從前,人們聽說赤水中有大寶珠,於是便成群結伴地潛入水中打撈。有人撈到了螺,有人撈到了蛤蚌,也有人撈到了卵石和瓦片。一個個喜笑顏開,都以為自己獲得了寶珠。

象罔聽說這件事以後,忍不住捂著嘴笑出聲來。這些人都火冒三丈,一齊圍攻象罔。象罔嚇得逃到皇帝那裡躲起來,三年都不敢露面。

三千珠履是何意?出自於哪?

2樓:易書科技

【釋義】珠履:綴有珠玉的鞋子。形容門客多而且豪華奢侈。

【出處】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列傳》。

楚國的春申君黃歇,是戰國四公子之一,他禮賢下士,能言善辯,為楚頃襄王內治外交,功勞赫赫。

有一年,秦昭王聯合韓、魏兩**隊,任命白起為大將,共同討伐楚國。楚王就派黃歇出使秦國,去勸說秦昭王停止發兵。黃歇陳說利害,說服了秦昭王。

秦昭王命令白起停止出兵,並與楚國訂立了友好盟約。楚王為信守和約,就派黃歇和太子完一道去秦國當了人質。

後來,頃襄王病重,命在旦夕,可秦昭王竟然不讓太子完回國探視父王,於是黃歇就跑到秦國宰相應侯那兒去說情,黃歇說:「楚王恐怕活不長了,如果讓太子完回國繼承王位,將來他必定會感激秦國的恩德,與秦國親善;但楚王若是另立了太子,楚國今後未必會與秦國友好,請您去勸勸秦王,放太子完回楚國去吧!」

可秦王聽了應侯轉達的話仍堅決不允太子完回國,於是黃歇就讓太子完扮成楚國的使者,偷偷逃回了楚國。不久黃歇也回到了楚都。

頃襄王病逝,太子完繼位,稱為考烈王。黃歇因功高勞苦,被提拔為相國,並被封為春申君。黃歇名聲越來越大,投奔到他門下的食客竟多達3000人。

當時,齊國的孟嘗君、趙國的平原君、魏國的信陵君手下的門客也多得不可勝數,門客的待遇都極其豐厚。有一年,平原君派他的一名門客去拜見春申君。這個門客想炫耀一番,就故意戴著一隻玳瑁(形狀像龜的爬行動物的黃褐色甲殼)頭簪,手持一把飾有珠玉的香扇。

誰知,春申君的門客一點也沒顯露出羨慕的神色。原來,春申君好多門客的腳上竟然都穿著綴有珠玉的鞋子(三千珠履)!平原君的門客不禁自慚形穢,忙找個藉口,溜了。

竭池求珠是何意·出自於哪?

3樓:易書科技

「竭池求

bai珠」比喻貪得無du厭,卻往往事與zhi願違。

此典出自《dao

呂氏春秋·孝版行覽·必已》:「權於是竭池而求之,無得,魚死焉。」

宋國的司馬桓有一顆寶珠,他犯了罪而逃亡在外,宋王派人去詢問寶珠藏在什麼地方。他說:「扔到池子裡去了。」

於是,宋王就派人淘幹了池子裡的水去尋找寶珠,結果沒有找到寶珠,反而把池子裡的魚都給弄死了。

剜股藏珠是何意·出自於哪?

4樓:易書科技

「剜股藏珠」的這個典故告誡人們,做事情切不可輕重倒置。

此典出自《龍門子凝道記·秋風樞》。

海里有座寶山,有許許多多奇珍異寶,交錯雜陳,藏在裡邊,光芒四射,耀人眼目。

有個航海的人得到一顆直徑一寸的明珠,就乘船把它運回家。船航行了還不到一百里路,突然風起浪湧,船身不住地顛簸,只見一條蛟龍在海濤中出沒,樣子非常恐怖。船工勸他說:

「蛟龍是想得到那顆明珠啊!請您趕緊把它扔進水中,否則就會連累我們了。」航海的人左右為難:

丟掉吧,確實不捨得;不丟吧,情勢所迫,又怕大難臨頭。於是,他就剜開大腿上的肉,把珠子藏了進去。風浪也隨即平息下來。

這個航海人回到家裡後,取出了明珠,但沒過多久,他就因為大腿上的肉潰爛而死去了。

象罔尋珠是何意·出自於哪?

5樓:易書科技

「象罔尋珠」比喻探求或取得真道。

此典出自《莊子·天地》:「黃帝遊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還歸,遺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離朱索之而不得,使吃詬索之而不得也。

乃使象罔,象罔得之。黃帝曰:『異哉!

象罔乃可以得之乎?』」

這段話意思是說:

有一次,黃帝遊於赤水之北,登上崑崙山向南瞭望,回來的時候,把玄珠弄丟了(故事中用「玄珠」象徵「道」)。於是黃帝派知去尋找,知竭盡思慮,也沒有找到;黃帝派離朱去尋找,離朱努力辨別形影,也沒有找到;黃帝派吃詬去尋找,吃詬努力聆聽音響,也沒有找到。於是,黃帝派象罔去尋找,象罔既不思慮,也不辨別形影、聲音,完全無所用心,最後居然找到了。

黃帝說:「真奇怪,象罔無心無形無智無慮,就可以得道嗎?」這個故事的意思說,只有無心忘形、絕智去慮,才能得到真道。

從天而降是何意?出自於哪?是何意?出自於哪?

6樓:易書科技

【釋義】比喻出人意料地突然來臨或出現。

【出處】漢·班固《漢書·周勃傳》。

在漢文帝執政時期,邊境很不安寧,經常有敵來侵,在這一年,匈奴來擾,周亞夫受命文帝,帶兵在細柳對抗匈奴。

漢文帝帶領大臣們去慰勞軍隊。到了細柳周亞夫的駐軍營地,見軍士全部鎧甲在身,手執兵刃,嚴陣以待。皇帝的侍騎先馳到軍營,守衛營門的士兵說:

「將軍有令,不能隨便進入軍營!」侍騎重新拿著皇帝的令牌來到營門,守門兵士才放他們進營。但軍吏又攔擋車騎,說:

「軍內有規定,營內騎馬不得賓士!」漢文帝只好按轡緩行,皇帝一行人來到中營,周亞夫將軍才出來,他向皇帝作了一個揖說:「鎧甲在身,不能叩拜,請允許我以軍禮拜見!

」皇帝離營後,大臣們就議論紛紛說:「周亞夫太傲慢了,對陛下也不恭敬……」漢文帝卻讚揚周亞夫說:「他是真正的將軍。

」不久漢文帝便提升周亞夫為中尉。

漢文帝生了重病,臨終前告誡太子說:「記住,國家有了危險要任用周亞夫,這個人可以安定朝廷的。」

漢景帝即位後,任命周亞夫為車騎將軍。漢景帝執政才三年,吳王和楚王就開始謀反。周亞夫受命帶兵去平叛。

周亞夫領兵出征,走到霸上,趙涉攔住他誠懇地說:「你這次去平叛吳王和楚王,事關重大呀!吳王劉濞很強,他養了許多勇士,組成了敢死隊。

他知道你率兵去打他。他預先必有伏兵,你最好走右邊的路線,過藍田,出武關,到雒陽,遲不過一二日,可以直入武庫,擊鼓鳴金,諸侯聽見了會以為將軍從天而下,必然驚慌失措……」

周亞夫在聽了趙涉的忠肯意見之後,沉思了一會兒認為說得很有道理,便採納了,派兵斷了吳、楚的糧道,周亞夫利用吳、楚軍隊缺糧食而軍心動搖的機會輕鬆擊敗吳軍。

吳王劉濞逃跑到江南,一月後被越人斬首了。

此成語出自《漢書·周勃傳》,原文是:「涉曰:『……將軍何不從此右去,走藍田,出武關,抵雒陽,間不過差一二日,直入武庫,擊金鳴鼓。

諸侯聞之,以為將軍從天而下也。』」「從天而下」後演變為成語「從天而降」。

雕蟲小技是何意出自於哪

雕蟲小技抄 原指襲鳥蟲書,古代漢字的一種字型。後比喻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此典出自唐代李白 與韓荊州朝宗書 至於製作,積成卷軸,則欲塵穢視聽,恐雕蟲小技,不合大人。韓朝宗,是唐朝玄宗年間人,曾經做過荊州的刺史。他特別愛惜青年文士,樂於提拔後進的人才,有很多人經過他的推薦,都出人頭地有所成就。...

故劍情深是何意 出自於哪,迎刃而解是何意 出自於哪?

故劍情深 比喻結髮夫妻情義深厚 也指不喜新厭舊。此典出自 漢書 外戚回傳 漢武帝時,發生了一次因答迷信而起的 巫蠱之禍 很多人受到了牽連。皇后衛子夫 皇太子 皇太孫都因受此連累而死,只剩下一個襁褓中的皇曾孫。漢昭帝 武帝幼子 死後,大將軍霍光立皇曾孫為帝,即漢宣帝,封宣帝做平民時所娶的妻子許平原為婕...

身先士卒是何意出自於哪

釋義 作戰時,將帥衝在士兵前面,奮勇殺敵。出處 晉 陳壽 三國志 吳書 孫輔傳 孫策是東漢時的勇士,他勇猛過人,力大無比。他在短時期內削平了江東的割據。孫策善於用人,也能虛心聽取不同意見,所以他的將士願效命,謀士肯盡力。孫策在創立東吳政權的過程中,特別倚重士族中的傑出人物,如周瑜 魯肅等人。孫策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