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為什麼要擒拿鰲拜,一代帝王康熙為什麼要擒拿鰲拜?

2021-03-04 05:14:06 字數 4128 閱讀 4686

1樓:星子

康熙擒拿鰲拜是歷史有名的傳奇故事,史料記載都為歌頌祖孫二人感情深厚,共同清理鰲拜黨羽,更是歌頌孝莊決斷英明,支援康熙。

但事實上又是如何呢?

其實,康熙決定祕擒鰲拜後,曾坎坷不安四五天,這幾天對他來說可謂是寢食難安。因為他在等待孝莊的表態。康熙祕擒鰲拜並沒有事先告知孝莊,因為他認為孝莊並不會答應。

擒拿鰲拜對於孝莊來說並不是好事

。首先,四大輔臣是由孝莊提出的,她為了天下太平對輔臣一再容忍,況且她也不想打自己的臉。另外,孝莊由於之前順治與她反目成仇,心裡留下陰影,所以對於康熙的信任並不是特別深。

綜其以上兩點,孝莊才會不肯謝政。但康熙對於孝莊和輔政大臣的不謝政,已經是等得心急如焚了。所以擒拿鰲拜,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已經形如「逼宮」了。

最後,康熙贏得了勝利,孝莊妥協了,康熙拿到政權,孝莊退出了政治的舞臺。拿到政權的康熙出於對孝莊的內疚和補償竭盡孝道,對其侍奉有加。

一代帝王康熙為什麼要擒拿鰲拜?

2樓:林顧姝

鰲拜前半生軍功赫赫,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後半生則操握權柄、結黨營私。康熙在黃錫袞、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援下,主政於朝,後定下計策,在武英殿擒拿鰲拜。鰲拜被生擒之後,老死於囚牢中,他是位影響清初政局的一個重要人物。

具體經過如下:

順治十八年(1661)正月初八,年輕的福臨去世。順治立下遺詔,指定由皇三子玄燁嗣位(即康熙),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輔政大臣。順治死後,四位輔政大臣曾經在順治靈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輔佐小皇帝玄燁。

雖然這一盟誓意義重大,但事實證明四大臣並不能抱成一團,忠心輔主。鰲拜雖居四輔臣之末位,卻得以擅權自重,日益驕橫,開始走上專權的道路。

費揚古之子倭赫是康熙身邊的侍衛,在御前對鰲拜表現得不怎麼禮貌,鰲拜對此深為銜恨。康熙三年(1664)四月,鰲拜遂以倭赫等人擅騎御馬、取御用弓矢射鹿之罪名將其處死。費揚古對鰲拜痛恨不已,鰲拜又以「怨望」的罪名,將他及其子尼侃、薩哈連一併處死,家產籍沒,給予都統穆裡瑪(鰲拜之弟)。

費揚古一門慘遭家破人亡之禍。不過,鰲拜這次意圖打擊蘇克薩哈的舉動失算直接導致了自己的**。

鰲拜沒有想到卻有三個不怕死的**敢於違拗自己換地的要求。他對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聯三人極為惱怒,分別以蘇納海「藐視上命」、撥地遲誤,朱昌祚、王登聯「紛更妄奏」的罪名,俱論死罪。康熙雖然年幼,但心知蘇納海等三人並無大罪,只因惹怒了鰲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於是召集輔政四大臣詢問意見。

鰲拜堅持要將三人處以極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蘇克薩哈知道自己若反對極易惹火燒身,只好沉默不語。但小皇帝不允鰲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擬定的處罰,即將三人各鞭一百,沒收家產。鰲拜公然無所顧忌,最終竟矯旨將三人處死。

然後,鰲拜強行換地。

康熙六年(1667)六月,索尼病死。索尼雖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鰲拜的勢力,不過他臨死前的一個動作卻在其身後造成解決鰲拜問題的良好轉機。這年,小皇帝玄燁已年滿14歲。

索尼上書請小皇帝遵循先帝順治14歲親政的先例,開始親政。七月,康熙親政,加恩輔臣,仍命佐理政務。皇帝已經親政,卻又無法應對鰲拜的威脅,蘇克薩哈便上疏請求解除輔臣之任,願往遵化守護順治陵寢。

這個舉動別有意味,那就是既然蘇克薩哈已經卸任(此時他已經排名第一),那麼鰲拜、遏必隆兩人按理也應辭職。這一招觸及到鰲拜的要害,可鰲拜卻不想就這樣退出政治舞臺。於是鰲拜給蘇克薩哈羅織了心懷奸詐、久蓄異志、欺藐幼主、不願歸政等24款罪名,提出應處凌遲、族誅之刑。

康熙同樣深知蘇克薩哈並不該殺,雖然自己已經親政,卻仍然無力保全蘇克薩哈一命。鰲拜氣勢洶洶,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強奏累日」,最終將蘇克薩哈處以絞刑,並誅其族。蘇克薩哈的被殺,使鰲拜與康熙之間的矛盾急劇上升。

至此,索尼已故,蘇克薩哈被殺,四大輔臣只剩下一個無足輕重的遏必隆,鰲拜更加肆無忌憚,為所欲為。雖然康熙已經親政,但鰲拜並不想歸政於他。當時在康熙宮廷中的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說:

「在康熙十五六歲時,四位攝政王中最有勢力的宰相(即鰲拜),把持了議政王大臣會議和六部的實權,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權威,因此,任何人都沒有勇氣對他提出異議。」此時的鰲拜已經對康熙的皇權構成了嚴重威脅。

康熙決意剷除鰲拜集團。鰲拜黨羽已經遍佈朝廷內外,行動稍有不慎,必將打草驚蛇,釀成大變。康熙決定不露聲色,於是挑選一批身強力壯的親貴子弟,在宮內整日練習布庫為戲。

鰲拜見了,以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樂,不僅不以為意,心中反暗自高興。康熙八年(1669)五月,康熙先將鰲拜的親信派往各地,離開京城,又以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然後他召鰲拜入宮覲見。

鰲拜此前常常出入宮廷,不以為奇。這次一召,他就毫無提防地來了。此前,康熙召集身邊練習布庫的少年侍衛說:

「你們都是我的股肱親舊,你們怕我,還是怕鰲拜?」大家說:「怕皇帝。

」康熙於是佈置逮捕鰲拜事宜。等到鰲拜入宮,康熙一聲令下,少年們一擁而上,鰲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

接著,康熙命議政王大臣等審訊鰲拜。大臣們審實後,宣佈鰲拜30條罪狀,應處以革職、立斬。據法國傳教士白晉記載,當時鰲拜請求覲見康熙,讓康熙看他為救康熙祖父皇太極而留下的傷疤。

結果,累累傷痕和對上兩代皇帝的功績,終於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其黨羽或死或革。

不久,鰲拜就在禁所死去, 卒於康熙八年(1669)。

3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我覺得,康熙擒拿鰲拜反映的是封建社會裡關於權利角逐最不可避免的一對矛盾,即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矛盾!

自從秦始皇設立丞相一職後,整個封建史都無法避免這一矛盾,雖然各個朝代對於丞相這一官職,時有時無,但那只是形式和官職上的設定與否,但實質上無論有無丞相一職,皇權與相權之爭始終貫穿於整個封建史!

清朝雖然沒有丞相一職,但是他最初有「四大貝勒制」,再有顧命制!

實際上這兩種制度體現的也是皇權與相權的矛盾!

「鰲拜現象」,就是顧命制帶來的消極影響,或者說隱患!

當一個大臣的權力過於大的時候,就會威脅到皇權,無論這個臣子是否有謀反之心,都會遭到皇帝的提防甚至制約!

鰲拜,我們從今天看,不能確切的就能說他真的要造反!只不過鰲拜的權力過大,他的性格又是很剛強很招搖!還是滿清「巴圖魯」!

一個人久賦盛名,再加上手中握有實權,行為處世又十分高傲和強悍!

這樣的人,皇帝一定會除之而後快!

在這一點上,鰲拜不會裝孫子,或者說不是康熙不給他留後路,而是他沒有給自己留後路,鰲拜比起王翦,就笨多了!王翦非常清楚贏政的為人,在奉命以秦國傾國之兵攻打楚國的過程中,就不斷的想辦法,打消秦王對他的猜忌,所以不斷的向贏政索要土地!大量置辦田產,讓秦王認為他在秦國有家底,不會叛變!

而在攻下楚國後,立即把索要的土地都還給了贏政,並且馬上告老還鄉!

比起王翦,鰲拜太高傲和低估康熙了!即使康熙是個以「仁君」著稱的皇帝,但是關係的至尊皇權問題,他都不能感情用事!這是一個封建皇帝必須具備的素質!

無可厚非!自家臥榻,豈容他人酣睡!

4樓:匿名使用者

功高振主已經屬於忌諱了 何況是被阻礙拎著當兒皇帝

康熙是怎樣智擒鰲拜的?

5樓:匿名使用者

讓我來正說歷史,請大家不要被影視劇據迷!

首先:我們要弄清楚一點

鰲拜是權臣,但不是奸臣,

6樓:匿名使用者

假借摔跤 把他抓起來的

7樓:匿名使用者

跟鹿鼎記裡的劇情是差不多的。

8樓:青冥二次元

孫子兵法:康熙智擒鰲拜的故事,康熙成功捉拿了鰲拜

9樓:匿名使用者

假借摔跤,把他捉住了

10樓:匿名使用者

康熙讓人物色了一批十幾歲的貴族子弟擔任侍衛,個個長得健壯有力,讓他們天天練習摔跤,有一天,鰲拜接到康熙命令,讓他單獨進宮商量國事,鰲拜像平常一樣大搖大擺的走進去,剛跨進門檻一群少年圍上來,有的擰胳膊,有的拖住大腿,鰲拜敵不過一下子被打翻在地,被抓進大牢

請問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鰲拜是怎樣被擒拿的?是怎樣死的?在**鹿鼎記中鰲拜又是怎樣被擒拿的?

11樓:匿名使用者

電視劇中是被康熙的侍衛魏東亭帶人擒拿的

12樓:先拜自己為師

歷史上是康熙用自己訓練的布庫房的布庫,用意圖弒君的罪名拿下的

13樓:匿名使用者

在鹿鼎記中是小皇帝和韋小寶再加上十八名小太監一起擒獲的

康熙擒拿鰲拜之後,為什麼不直接殺了他呢

因為鰲拜這個人,狂傲自大,囂張跋扈,而且他手中掌握著很大的兵權,根本不把年幼的康熙放在眼裡,所以康熙肯定要抓住他,之所以不殺他,是因為要把他的罪名公眾為天下。鰲拜是元老,他握有重兵,而且康熙它比較年輕,怕鰲拜,某返,所以要控制住他,不殺他的原因就是他是元老,為朝廷立過功勞也是一種收買人心的辦法 這種...

一代詞君無愧是,奈何生在帝王家,李煜為什麼被世人稱為千古詞帝

李煜不是好君主,但一定是個好詞人,留下了很多詩詞,值得千古傳唱。因為李煜做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詩詞,但是他不是一個明君。李煜是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他寫的詞廣為流傳。所以有了這個稱號。因為他很會作詞作曲,但是又是個帝王,心不在朝政,但是在詩詞上。李煜被人習慣性地成為南唐後主。他雖然是一代帝王,但是毫無成為...

雷鋒精神為什麼能影響一代又一代人

雷鋒是時代的楷模,雷鋒精神是永恆的。它是五千年優秀中華文化和紅色革命文化的結合,積小善為大善,善莫大焉。這與我們當前的 為人民服務 做人民的勤務員 都是一脈相承的。雷鋒精神永遠值得弘揚。雷鋒曾寫道 我,一個在舊社會受苦受罪的流浪孤兒 放豬娃娃,居然成為一個國防軍戰士,我的心就象大海的浪濤一樣,我要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