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變法有怎樣的影響,王安石變法的作用和影響

2021-03-03 20:27:08 字數 4941 閱讀 7784

1樓:漫閱科技

王安石變法治平四年(1067)正月,宋神宗趙頊即位。神宗立志革新,熙寧元年(1068)四月,召王安石入京,任翰林學士兼侍講,次年二月升任參知政事。神宗一心依靠王安石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

當時,王安石已成為眾望所歸的人物,士大夫們大都以為只要王安石登臺執政,"太平可立致,生民鹹被其澤"。

王安石變法的作用和影響

2樓:杰倫式閃耀

一、作用:

1、青苗法

作用:大大增加了**收入;限制了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

2、募役法(又稱免役法)

作用:農民從勞役中解脫出來,保證了勞動時間,促進生產發展;增加了**財政收入。

3、方田均稅法

作用:清丈出大量隱瞞土地,增加了**收入;部分農民免除賦稅,得到實惠。

4、農田水利法

作用:水利工程廣為修建,保證了灌溉;耕地面積增加, 農業生產發展,**稅收增加。

5、市易法

作用:限制大商人對市場的控制,有利於穩定物價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的財政收入。

6、均輸法

作用:降低國家支出,減輕了納稅戶的額外負擔,限制了富商大賈對市場的操縱和對民眾的盤剝,便利了市民生活。

7、保甲法

作用:加強對農村的統治,維護農村社會治安; 建立全國性的軍事儲備;節省了大量的訓練費用。

8、裁兵法

作用:提高軍隊士兵素質。

9、將兵法(又叫置將法)

作用:改變了兵將分離的局面加強了軍隊戰鬥力

10、保馬法

作用:馬匹的質量和數量提高;**節省了大量養馬費用。

11、軍器監法

作用:**生產量增加,質量也有所改善。

12、改革科舉制度

作用:把科舉的立足點放在選拔具有經綸濟世之志和真才實學的天平上,擴大考選名額。

13、整頓太學

三舍法:實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進行教學的太學三舍法制度。以學校的平日考核來取代科舉考試,太學生成績優異者不經過科舉考試可直接為官;提舉經義局,修撰儒家經典,編纂《三經新義》;設定武學、醫學、律學專科學校,培養專門人才。

14、惟才用人

作用:重視對中下級**的提拔和任用,使許多低階**和下層士大夫得到發揮才幹的機會。

二、影響:

1、積極方面:

(1)積貧局面的改變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宋神宗年間國庫積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財政支出,財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徹底改變了北宋「積貧」的局面。社會經濟發展,人民負擔減輕,呈現了百年來不曾有過的繁榮景象。

(2)積弱局面的改善

改變「積貧積弱」的現象是王安石變法的總方針,富國強兵是變法的總目的。通過「強兵之法」的推行,積弱局面得以緩解,北宋國力有所增強。

保甲法的推行,加強了農村的封建統治秩序,維護了農村的社會治安,建立了全國性的軍事儲備,並節省了大量訓練費用;裁兵法提高了

軍隊士兵素質、加強了軍隊戰鬥力;保馬法使馬匹的質量和數量大大提高,同時**節省了大量養馬費用;軍器監法增加了**的生產量,質量也有所改善。

(3)變法的強兵措施扭轉了西北邊防長期以來屢戰屢敗的被動局面。北宋熙寧六年(2023年),在王安石指揮下,宋熙河路經略安撫使王韶率軍進攻吐蕃,收復河、洮、岷等五州,拓地兩千餘里,受撫羌族三十萬帳,這是北宋軍事上一次空前的大捷,也建立起進攻西夏地區的有利戰線。

2、弊端

在變法的指導思想上,王安石偏重於謀求開闢財源,獲取儘可能多的國家財政稅收。

如均輸法利用國家行政權力強制進行收購、運銷,以此手段來積累國家財富,違背了客觀經濟規律,變法導致國富民貧,而這於王安石變法的初衷「去重斂、寬農民、國用可足、民財不匱」是大相徑庭的,而且新法實行也過於急進。

變法在當時也引起了擾民、損民的後果。史稱,免役法出,百姓都叫苦不迭,連擔水、理髮、茶販之類的小買賣,不交免疫錢都不許經營,稅務向商販索要市利錢,稅額比本錢還多,乃至有的商人以死相爭。

保甲法推行時,為了逃避供養軍隊的高額賦稅與被抽去當兵的雙重威脅,民間發生了不止

三、兩起自殘事件,嚴重者直至砍下了自己的手臂。2023年,甚至發生了東明縣農民一千多人集體進京上訪,在王安石住宅前**的事。

三、王安石是宋朝人,變法不會影響明朝的滅亡。

3樓:喻湘所從雪

王安石變法一是要實現富國強兵,二是要緩和階級矛盾,減輕人民的負擔,從今天的角度來看是符合實際的需求的.

但是王安石的變法不可避免的觸犯到了大地主和官僚階級的利益,讓他們從自己的腰包裡掏出錢財來支援國家的財政是不可行的,加上王安石變法的急於求成和用人不當加速了變法的失敗.

雖然王安石變法失敗了,但他的部分內容也得以保留,比如興修水利,但總體上是一次完全失敗的變法,司馬光上臺以後就完全的廢除了變法.

4樓:匿名使用者

王安石變法是宋朝也是中國歷史上影響比較深遠的一次變法,此次變法對北宋的國力尤其是農業生產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變法的一些措施至今仍然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有人說王安石變法扭轉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對北宋的**統治起了鞏固和加強的作用;也有人說王安石變法並沒有收到實質性的效果,甚至對社會的穩定產生了一定的消極作用,說王安石變法本身就是一個錯誤。那麼王安石變法應該是怎樣一個定位呢?

王安石變法的內容很多,可分為理財和整軍兩大類。前者包括均輸法,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和方田均稅法等;後者包括將兵法,保甲法,保馬法和設軍器監等。總的來看具有進步的作用。

均輸法,市易法和青苗法是對富商和地主投機倒把,囤積居奇,盤剝農民的行為進行打擊,也增加**收入。方田均稅法和免疫法是限制官僚地主的特權,減輕農民的負擔,增加**收入。農田水利法有利於農業生產。

保甲法,保馬法,將兵法和設軍器監則有利於加強軍事力量,鞏固邊防。

王安石變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1)變法措施的推行,增加了**的財政收入,加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2)王安石變法促進了經濟發展,客觀上有利於社會進步。

(3)王安石能夠針對北宋統治錯綜複雜的積弊大刀闊斧進行改革,這種勇於改革和敢於鬥爭的精神,值得肯定。

5樓:張敦揚小男神

王安石變法的目的在於富國強兵,藉以扭轉北宋積貧積弱的局勢。然而變法觸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對。法令頒行不足一年,圍繞變法,擁護與反對兩派就了激烈的論辯及鬥爭,史稱「新舊黨爭」。

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沒有影響到明朝。

王安石變法是宋神宗時期,王安石發動的旨在改變北宋建國以來積貧積弱局面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變法自熙寧二年(2023年)開始,至元豐八年(2023年)宋神宗去世結束,故亦稱熙寧變法、熙豐變法。

王安石變法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

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

王安石在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體制改革的同時,也非常關注人才的選拔、培養和使用,主要是為變法造**。主要有改革科舉制度、整頓太學、惟才用人這三個具體措施。

6樓:youth小杰

有利於**財政收入大幅增長。通過一系列理財新法的實行,國家增加了「青苗錢」、「免役寬剩錢」、「市易息錢」等新的財政收入專案,在發展生產、均平賦稅的基礎上,財政收入有了明顯的增加,國庫充裕,宋神宗年間國庫積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財政支出,財政收入的迅速增加,徹底改變了北宋「積貧」的局面。

王安石變法的根本目的,是要改變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增強對外防禦,對內彈壓的能力,以鞏固和加強封建統治。

從新法次第實施,到新法為守舊派所廢罷,其間將近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中,每項新法在推行後,雖然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都能收到一些效果,「富國強兵」的效果是十分顯著的。

沒有影響到明朝。

王安石變法,是在北宋宋神宗熙寧年間進行的一場社會改革運動。治平四年(公元2023年)正月,宋神宗即位,立志革新,於熙寧元年(公元2023年)四月,召王安石入京,變法立制,富國強兵,欲改變積貧積弱的現狀。

王安石以「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財,取天下之財以供天下之費」為原則,以發展生產,富國強兵,挽救北宋政治危機為目的,以「理財」、「整軍」為中心,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社會、文化各個方面,是中國古代史上繼商鞅變法之後又一次規模巨大的社會變革運動。

變法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充實了**財政,提高了國防力量,對封建地主階級和大商人非法漁利也進行了打擊和限制。

但是,變法在推行過程中由於部分舉措的不合時宜和實際執行中的不良運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加之新法觸動了大地主階級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們的強烈反對。元豐八年(2023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終。

7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深得神宗賞識,熙寧二年(2023年),王安石出任參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改革,進行變法。王安石明確提出理財是宰相要抓的頭等大事,闡釋了政事和理財的關係,並認為,只有在發展生產的基礎上,才能解決好國家財政問題。執政以後,王安石繼續發揮了他的這一見解。

在改革中,他把發展生產作為當務之急而擺在頭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雖然強調了國家政權在改革中的領導作用,但他並不贊成國家過多地干預社會生產和經濟生活,反對搞過多的專利徵榷,提出和堅持「榷法不宜太多」的主張和做法。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導下,變法派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新法,從農業到手工業、商業,從鄉村到城市,了廣泛的社會改革。

與此同時,王安石為首的變法派改革軍事制度,以提高軍隊的素質和戰鬥力,強化對廣大農村的控制;為培養更多的社會需要的人才,對科舉、學校教育制度也進行了改革。變法觸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兩宮太后、皇親國戚和保守派士大夫結合起來,共同反對變法。因此,王安石在熙寧七年(2023年)第一次罷相。

次年復拜相。王安石復相後得不到更多支援,不能把改革繼續推行下去,於熙寧九年(2023年)第二次辭去宰相職務,從此閒居江寧府。宋哲宗元佑元年(2023年),保守派得勢,此前的新法都被廢除。

王安石不久便鬱然病逝。

王安石變法的原因,王安石變法的原因,目的,主要內容和作用分別是什麼?

王安石首先是個文人,所以變法的出發點是以富國為主,具體表現為發展民生,抑制土地兼併,其實各個朝代滅亡的根源基本上都源於土地兼併太厲害,導致太多的人失去土地,另一個應該就是想改革稅法以增加國家收入吧,這兩項可以說都觸動了上層人員的利益,所以阻力空前強大,其中不乏一些皇族,宋朝優待皇室,皇室成員一般都比...

求王安石變法的背景內容和意義王安石變法的背景,主要內容,意義?

王安石變法的背景 北宋初年,統治階級為了緩和階級矛盾,採取發展生產等一系列措施的積極作用。至宋真宗時,社會環境呈現相對穩定,經濟比較繁榮的局面。然而,於此同時,北宋建立以來固有的社會矛盾不斷加劇,集權統治所造成的消極影響也開始顯露出來,醞釀了動搖北宋王朝統治的危機。到了北宋中期,針對封建政權所生的政...

對王安石變法的認識,歷史 對王安石變法的認識

王安石變法與在其之前的范仲淹所組織的慶曆新政來對比,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很有趣的東西。當時,土地兼併劇烈社會階級矛盾尖銳,並引起封建國家的財政危機。1070年王安石實行變法。目的是 希望通過變法實現富國強兵,緩和階級矛盾,挽救封建統治危機。王安石抑制了大官僚大地主大商人的利益,維護了中小地主和小生產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