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如何跟孩子解釋什麼是死亡

2021-03-03 20:54:35 字數 6657 閱讀 6482

1樓:小豆角愛唱歌

這裡是幾位父母和專家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親人去世】

媽媽甲:我的建議是,如果媽媽自己處於悲傷之中,就要跟孩子如實講,比如說「媽媽現在還不能談,等我可以談的時候再談」.不用努力表現得很堅強.

當你覺得合適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談一下你的心情,也讓孩子跟你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專家點評:讓孩子知道真實情況十分重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能談,並不是因為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為親人的過世而難過.

最好讓情緒比較穩定的親屬協助安撫孩子.等自己的情緒穩定時,再來照顧、安慰孩子.

【寵物死去】

媽媽乙:最好的辦法是就事論事,簡單明瞭地回答他的問題.比如,你可以說「死了,就是身體停止活動,不能感受到餓了或冷了,也不會呼吸、吃東西了」.

不用解釋過多,另外,可以幫助孩子給小貓舉行一個葬禮,藉助這個機會告訴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專家點評:簡單明瞭的解釋是必要的,不過,照顧到孩子心裡的感受更重要.可以給孩子一個表達「傷心」的機會,舉行葬禮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還可以耐心、仔細地聽他說說自己對小貓的感情,對小貓的懷念等.孩子這樣做,就會把美好的種子播種在自己的生命中.

【涉及死亡的報道】

【專家看法】

如倘若我們認為,孩子比**更脆弱,我們自然就會努力蒙上孩子的眼睛、捂住孩子的耳朵、淡化孩子的心裡感受.

曾經有一個禪師用一朵雲的故事

,來說明生死相依的道理.雲朵在天空消失,你可以說她死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雲朵並沒有真正死去.

她被陽光蒸發,變成雨水,流入江河湖海,滋潤萬物.生命也是如此.有這樣一種有關生命的觀點:

我們的祖先並沒有真的死去,我們身體裡每時每刻都流淌著他們的血液,存放著他們的細胞,承載著他們的精神,我們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死亡,並非生命的消逝,而是生命的轉化.如果我們能夠通過生活中的事例坦誠地談論死亡,那麼我們就會覺察,死亡可以教會我們如何生活.

小編總結:死亡的解釋,可以採用上述的列子,可以讓孩子瞭解死亡是人生的的一部分,是無法避免的,這會使孩子更懂得珍惜生活,珍惜身邊的一切,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帶給讀者們很多益處.

西點父母課堂裡有很多家長在一起討論與孩子的話題,也有家庭教育專家講課,希望能幫助到你!

如何向孩子解釋「什麼是死亡?

2樓:無聊人訊怫

我小時候

父母是沒有跟我談論過死亡的。

我第一次面對死亡,是在七歲,

那一年爺爺去世了。

我還清晰的記得小寶第一次問我死亡的時刻,

她說:媽媽,你什麼時候會死?

孩子問起去世的爺爺/奶奶去了**,

你如何回答?

孩子對於死亡充滿了巨大的恐懼,

你如何化解ta的緊張情緒?

中國人很忌諱談論死亡,

我們對於死亡,總是懼怕、不願正視,

對摯愛的親友的死亡難以接受,無法解脫。

怎樣給我們的下一代講述死亡?

從這部影片中或許能夠找到答案。

電影《尋夢環遊記》,英文片名coco

中文譯名很難讓人很難記住,

coco恰好是片中連線生死兩界的關鍵人物,寓意深刻。

主角是追逐**夢想的墨西哥小男孩miguel,他在亡靈節之日誤入一個五彩斑斕又光怪陸離的亡靈世界,遇到了他的家族先輩,開始了一段奇遇。

亡靈節和我們的清明節相似,

是關於祭奠死者的節日,

墨西哥人在靈堂逝者的**下,

插滿豔麗的萬壽菊,

供奉上逝者喜歡的食物,

晚上還會在墓地裡聚會。

彩色剪紙指引著逝者的靈魂歸家與家人團聚。

與我們悲痛肅穆的清明節不同,

墨西哥亡靈節的基調卻並不悲傷

暗示逝者世界其實也是充滿色彩和生機的,

他們在另外一個世界「生活」著。

光怪陸離的亡靈世界

電影中有一個設定:

人的死亡並不是真正的死亡,

而是會變成亡靈繼續生活;

只有當人間都忘記了這個亡靈,

不再有人擺放逝者**紀念,

亡靈才會「終極死亡」。

張愛玲說過:一個人一生中會死三次,

第一次是腦死亡,意味著身體死了,

第二次是葬禮,意味著在社會中死了,

第三次是遺忘,這世上再也沒有人想起你了,

那就是完完全全地死透了。

說的是一個道理:死後被人遺忘很可怕。

藉由這部影片,我們可以告訴孩子些什麼道理?

正確的死亡觀

每個人的生命都有終點,我們都會老去,

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現象,應該坦然面對,

但死亡不是結束,愛會一直延續;

認識生命的意義

加倍珍惜生命,珍惜當下;

加強家庭價值觀

家人就是一切

家是愛的港灣,要有家族傳承。

01正確的死亡觀

「死亡教育」最早起源於美國,

從上世紀80年代起,

美國就在中小學推行「死亡教育」,

老師和家長結合進行正式+非正式的引導。

現如今「死亡教育」逐漸演變成為一門教育學分支學科。

死亡教育其實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日本的生命教育始於2023年,

口號是「熱愛生命,選擇堅強」;

澳大利亞的生命教育始於2023年,

旨在培養青少年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

紐西蘭的生命教育始於2023年,

針對5―12歲的學生,

課程包括校內和回家功課,重點是如何「照顧身體」;

英國建立了沿襲澳洲生命教育中心的慈善性機構;

德國對生命教育的理解是

「死亡的準備教育」和「善良教育」;

瑞典的生命教育有百年曆史,

允許瑞典小學生到太平間與遺體接觸,

認識一個人死亡對自己、對親人意味著什麼,

還會讓小朋友摸著孕婦的肚子,

讓ta瞭解人的出生,認知生命。

給孩子解釋「死亡」也是遲早的事,

解釋這個概念,可以分年齡段進行:

對於6歲以下的孩子,理解力有限,可以用比較法,「活著」就是可以吃飯、睡覺、呼吸、走路、說話等,「死亡」就是這些都不能做了。還可以用「實施法」,比如,飼養的小動物死了,家長和孩子一起討論安葬的位置、埋葬的方式等。

而6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更直接一點,壞訊息就是壞訊息:死亡,即永遠不會回來了,不管我們多麼傷痛,也改變不了這件事。死亡是不可逆的、是令人悲傷的。

通過討論死亡,

我們希望孩子能夠

坦誠面對死亡事實,正確認識死亡,

學會悲傷,學會懷念

能在情感管理上成長。

02生命的意義

對孩子恰當地進行「死亡教育」,

一來消除孩子對死亡的誤解恐懼,

二來更加認識生命的可貴與價值。

比如帶6歲以上的孩子去掃墓時,

可以告訴ta,

死的人沒有知覺,什麼都不能做,

但活著的人,要通過掃墓等方式,

知道自己的祖先、來歷,要敬畏崇拜祖先。

告訴孩子,

活著的人需要繼續好好活下去,

珍愛生命、珍惜當下、多做善事,

才能不辜負自己的生命,

才能給逝去的人一個交代。

通過死亡教育,還應該讓孩子懂得感恩,

感恩生命、感謝父母、

感激每個擦肩而過的生命,

在有限的生命裡,

追求自己的夢想,

創造無限的價值。

養成孩子的安全意識,

避免自殘或殘害別人/動物的生命。

03家庭價值觀

這部影片其實最想告訴人的是:

family is everything.

家庭大過天!

如何教育孩子弄清楚「家」的意義?

這部電影告訴了我們很多。

比如家人就是無條件的愛,

曾曾祖母最終理解miguel的**夢想。

她手拿花瓣對曾曾孫說,

「你永遠別忘了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有多麼愛你。」

家人給了我們不計回報的付出,

對於家人的愛,我們理應感恩,永久銘記。

比如家庭要有傳承,

比如供奉先輩**的靈堂,

以及禁止族人碰**的規矩,

以及做鞋手藝的傳授,

一個家庭,要有家族精神和價值觀的傳承。

比如家人就是陪伴和包容,

曾曾祖父背井離鄉追逐**夢想,

留下妻子一手撐起整個家,

妻子對丈夫缺席子女的成長又恨又惱,

但後來在亡靈世界兩人卻能和好。

小男孩miguel來到曾祖母膝邊,

唱起兒時她父親對她唱過的remember me,竟然喚起她的兒時記憶,

父母的陪伴對子女很重要,

子女或晚輩對長輩的培養同樣重要。

一部電影無法成為死亡教育的教科書,

但總可以引起家長們的思索,

我們應該怎樣跟孩子討論死亡?

我們應該怎麼樣引導孩子不懼怕,

更珍惜生命,更懂得感恩?

希望我們未來都能學會因事施教、積極引導,

讓孩子樹立正確的生命觀、家庭觀!

如何讓孩子懂得什麼是死亡呢?

3樓:無秉朋佳

慢慢教,這麼大的孩子不會完全明白,最多知道死亡是可怕的,但是每個人都會死,孩子的接受力遠比大人想的大的多。沒有直面死亡,只是說不會有陰影的。

4樓:劉珠賀初陽

有一本書《馬提與祖父》,是關於讓孩子瞭解死亡的

5樓:霍巍邊韶麗

人老了以後會去另一個世界,那裡像仙境一樣,有很多很多玩具很多很多好吃的東西,但是要離開你的家人,

6樓:匿名使用者

溫和地和孩子聊聊死亡的話題。與其藉著這個時機告訴孩子要珍惜生命,不如多陪陪孩子,孩子就能理解生命的寶貴。很多孩子到了6歲左右,就會開始思考人死後會怎樣。

當然,也有孩子根本不考慮這些事,尤其是那些完全遵循父母設定的「好孩子路線」的孩子,肯定早已斷絕與那個世界的交流。因為想那些事,就不能好好學習了。當孩子因畏懼死亡而不停哭泣時,如果父母能默默地陪伴守護,孩子自己就能發現什麼才是面對死亡的積極態度。

說到生命,父母也許會告訴孩子要珍惜生命,會說殺死蟲子很殘酷,但其實並不要緊。因為只有經歷死亡,才能理解生命。孩子殺死蟲子之後就會知道自己做了壞事,這樣更能起到教育作用。

讓孩子理解活著的偉大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嗎?雖說珍惜生命沒錯,但如果所有的生命都要珍惜,那人類什麼也不能吃,就無法生存了。連咬人的蚊子也不能拍死,那還怎麼生活?

與其告訴孩子要珍惜生命,不如由父母多陪著孩子,這樣就能讓孩子有切身體會,例如「希望爸爸永遠活著」「要是媽媽死了可怎麼辦」等等。只要父母陪在孩子身邊,孩子就能理解生命的寶貴。 檢視原帖》

如何給孩子解釋關於死亡的話題?

7樓:鉛球猥

對於幼兒園的孩子(4-6歲)家長可以說:"這個人壞了,沒法恢復了"。比如,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發育狀況,告訴孩子,這是**把房子震倒了,房子很重,人被房子壓得不能動彈,然後就病得很厲害,最後救不活了,這跟家裡玩具、燈、洗衣機等壞了,修不好了是一樣道理。

對於小學生(7-13歲)可以講一些具體的死亡概念。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概念,家長可以告訴他們,"這個人死了,生命沒有了,心臟不跳了,也不呼吸了。"

除了要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死亡教育外,重要的是,不要讓孩子總是接觸關於災難和傷害等的資訊。在家裡,父母最好讓家庭、讓孩子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如整天總是處於災難和死亡的悲傷情緒中,對成年人、對孩子都會有影響,尤其會讓孩子感覺到沒有安全感。而安全感的喪失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也許有一天,孩子突然問道什麼是死,該怎麼對他解釋?說死就是永遠沉睡,或是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但現在你還不能去……我們的文化氛圍常常讓我們選擇逃避或否認這個問題,這讓孩子以後很難對死亡有一個正確的理解。根據孩子的特點對「死亡」作出恰當的解釋,需要你的智慧。

這裡是幾位父母和專家的一些建議,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幫助。

媽媽甲:我的建議是,如果媽媽自己處於悲傷之中,就要跟孩子如實講,比如說「媽媽現在還不能談,等我可以談的時候再談」。不用努力表現得很堅強。

當你覺得合適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談一下你的心情,也讓孩子跟你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專家點評:讓孩子知道真實情況十分重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不能談,並不是因為孩子的錯,而是父母為親人的過世而難過。

最好讓情緒比較穩定的親屬協助安撫孩子。等自己的情緒穩定時,再來照顧、安慰孩子。

媽媽乙:最好的辦法是就事論事,簡單明瞭地回答他的問題。比如,你可以說「死了,就是身體停止活動,不能感受到餓了或冷了,也不會呼吸、吃東西了」。

不用解釋過多,另外,可以幫助孩子給小貓舉行一個葬禮,藉助這個機會告訴孩子,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

專家點評:簡單明瞭的解釋是必要的,不過,照顧到孩子心裡的感受更重要。可以給孩子一個表達「傷心」的機會,舉行葬禮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還可以耐心、仔細地聽他說說自己對小貓的感情,對小貓的懷念等。孩子這樣做,就會把美好的種子播種在自己的生命中。

涉及死亡的報道

專家看法如果我們認為,孩子比**更脆弱,我們自然就會努力蒙上孩子的眼睛、捂住孩子的耳朵、淡化孩子的心裡感受。

曾經有一個禪師用一朵雲的故事,來說明生死相依的道理。雲朵在天空消失,你可以說她死了。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雲朵並沒有真正死去。

她被陽光蒸發,變成雨水,流入江河湖海,滋潤萬物。生命也是如此。有這樣一種有關生命的觀點:

我們的祖先並沒有真的死去,我們身體裡每時每刻都流淌著他們的血液,存放著他們的細胞,承載著他們的精神,我們是他們生命的延續。死亡,並非生命的消逝,而是生命的轉化。

佛教裡怎麼理解死,佛教是如何看待死亡的

有生才有死.來的時候認為是生.離去才稱之為死.死也是生的開始.生即如是.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預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願您看佛經 佛說三世業報經 您會了解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輪迴的開始,死即是生 死亡 是什麼意思,佛學如何解釋?求解 陡變吧 佛學大詞典 對 死亡 解釋如下 死亡 即生命斷 佛...

佛教對人的死亡是如何解釋的,佛教對人的死亡是如何解釋的?

佛學 生死書 中記載 有生,自然有死,每個人遲早都需要面對死亡。當我們還活著的時候,我們可以用兩個方法處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視自己的死亡,藉著對於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以減少死亡可能帶來的痛苦。不過,這兩種方法都不能讓我們真正克服死亡。從佛教的觀點來看,死亡的實際經驗非常重要。雖然我們將會如何再生...

外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的,外國人如何教育孩子

美國的大人是從一開始就把小孩當成大人來對待的,比如孩子跟父母的朋友第一次見面,父母會將孩子隆重的介紹給朋友,而朋友會跟孩子握手,像大人間一樣的交談。是從意識裡就將孩子放到一個尊重的角度上,而不像中國的家長,不尊重孩子的人格,會把自己的種種意願強加到孩子身上。外國人如何教育孩子 應該是慢慢地講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