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的理論重點,區域經濟發展理論有哪些

2021-03-04 02:23:34 字數 5414 閱讀 4506

1樓:溫柔_竩澤墼

1、區域經濟需要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係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它的形成和發展最早源於2023年德國經濟學家杜能提出的農業區位論,至今已有近180年的歷史。然而,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科學,它大體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

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區位研究由微觀向巨集觀領域的不斷擴充套件,以及各國**為解決區域問題而加強對區域經濟活動的干預,大規模開展各種區域規劃工作,區域經濟學獲得了迅速的發展。

2、區域經濟學是研究和揭示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的一門學科。主要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力的空間分佈及發展規律,探索促進特定區域而不是某一企業經濟增長的途徑和措施,以及如何在發揮各地區優勢的基礎上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和提高區域整體經濟效益,為**的公共決策提供理論依據和科學指導。

3、具體分析區域經濟發展中的規律性問題,包括區域特徵分析,目標系統與政策、手段、產業結構演進、人口增長與移動、城市建設與佈局、區域國土規劃,區域聯合與區際利益的協調,區域比例關係。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城市化與城市經濟問題、空間結構理論、區域生產力佈局、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農村經濟、區帶規劃及管理、區域投融資等

今天區域經濟決定了地緣政治,區域經濟必將取代地緣政治成為地緣戰略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地緣政治與國家利益之間找出最佳的平衡點,現實的擺在了共和國的決策者面前。但發展仍然是我們的核心任務,絕不能動搖。

但在規定的時間內,集中力量,突出重點,有針對性地發展國防力量,確保在領土主權,霸權主義侵略、干涉、威脅面前立於不敗之地,是保障發展的根本。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有哪些

2樓:招遠王子

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物件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範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範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佈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裡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裡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絡,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係,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巨集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係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3樓:中國燃氣資訊

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是什麼?

答: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1.

具有地緣性。2.具有互惠性。

3.具有互補性。4.

具有互利性。5.具有優惠性。

6.具有優勢性。7.

具有覆蓋性。8.具有延伸性。

9.具有重點突破性。10.

具有影響性。

區域經濟學的基本理論有哪些

4樓:灰色最終

一、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理論

這種理論認為區域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處於不同的階梯上,高收入地區處於高梯度,低收入地區處於低梯度,而在高收入地區和低收入地區之間,還有幾個中間梯度。有梯度就必然有空間上的轉移,高梯度地區首先應用新技術,先發展一步,而後隨時間推移,逐步有序的從高梯度地區向處於二級、**的低梯度地區推移。隨著經濟發展,梯度推移加快,區域間差距可以逐步縮小,最終實現經濟分佈的相對均衡。

二、區域經濟發展輻射理論

(一)現代化與經濟發展中的輻射理論 輻射是一個物理學的概念,是指能量高的物體和能量低的物體通過一定的媒介互相傳送能量的過程。輻射有這麼幾個特點:(1)輻射是一個雙向的過程;(2)輻射的結果是隨著能量的傳遞而逐漸拉平物體之間的能量;(3)一個物體的能量只要高於周圍其他物體,淨輻射出去的能量就大於自然吸收的能量;(4)兩個物體距離越近,能量輻射越大;(5)兩個物體的能量落差越大,輻射越強烈;(6)輻射的速度和程度與輻射媒介有關,輻射媒介越有效,輻射越充分。

經濟發展與現代化程序中的輻射是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地區(輻射源)與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低的地區進行資本、人才、技術、市場資訊(輻射媒介)等的流動和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傳播。通過流動和傳播,進一步提高經濟資源配置的效率,以現代化的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生活習慣取代與現代化相悖的舊的習慣勢力。我們把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地區稱為輻射源。

輻射的媒介是交通條件、資訊傳播手段和人員的流動等。 原理:

(1)輻射源和被輻射地區間是雙向輻射,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的技術、人才、資金、思想觀念、思維習慣和生活習慣等向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擴散,前者對後者產生強有力的影響,而後者也會對前者產生一定的影響。兩者之間的差距是擴大還是縮小,取決於輻射的媒介和輻射方式。 (2)輻射從輻射源向周邊城市或地區逐步推開,範圍大小取決於其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

水平越高,輻射範圍越大,帶動能力越強。如在輻射中實現優勢互補的話,輻射源也能夠得到增強。

(3)輻射媒介包括道路、交通、通訊等,它們所決定的市場一體化水平,直接決定著輻射的有效性。當市場一體化水平較高,市場分割現象不顯著時,地區間的經濟交易和其他交流就會高效率的進行,輻射效率就高。反之,亦然。

(4)輻射的內容是所有影響現代化和經濟發展的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包括技術、資金、人才、自然資源、市場資訊、文化、環境和法律制度等意識形態方面的因素。 形式:

(1)點輻射:以大中城市為中心輻射源向周邊地區輻射擴散,逐步擴散到較遠的地區。 (2)線輻射:

以鐵路、公路幹線、大江大河以及大湖沿邊航道和瀕臨沿海的陸地帶為輻射的帶狀源,向兩翼地區或上下游地區推開。這裡,這些鐵路、公路幹線和河湖航道及陸地帶稱為輻射干線,處於輻射干線上的城市和地區是輻射源。線輻射不同於點輻射的重要特點是不僅包括輻射干線向兩翼的輻射,而且包括輻射干線上下游之間的輻射。

上下游的縱向線輻射和向兩翼的橫向線輻射同時向兩個方向推開,形成了一個有效的線輻射體系,輻射的範圍和程度都比點輻射寬廣。

(3)面輻射:點輻射和線輻射形成以中心城市或輻射干線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區域,這些地區形成的輻射源,進一步和周邊落後地區進行相互輻射,稱為面輻射。面輻射又分為攤餅式輻射和跳躍式輻射兩類。

攤餅式輻射是現代化和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與周遍地區進行資金、技術、人才、市場資訊的交流。這種輻射導致的發展時間是漸進的,空間是連續的,先進地區和落後地區沒有出現盲點。跳躍式輻射是各經濟發展水平和現代化相對較高的地區跨過一些地區直接與落後地區相互輻射,使後者的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

這種輻射從空間上來看是跳躍的,先進地區和落後地區之間出現盲區。

區域經濟增長的區域經濟增長理論

5樓:那孩子

(1)均衡增長和非均衡增長理論

1.均衡增長的基本命題是:由於不發達地區存在著生產與消費的低水平的均衡狀態,這些地區的經濟要增長,就必須打破這種均衡狀態,使整個區域的經濟同時得到增長。

哈維·萊賓斯坦於2023年在《經濟落後和經濟增長》中提出臨界最小努力命題,該命題認為不發達經濟既存在人均收入增長的趨勢,又存在人均收入降低的因素和力量,要使區域經濟獲得增長,從落後向發達狀態轉變,該地區必須在一定時期受到大於某一最小臨界規模的增長刺激。發展經濟學家內爾森認為,不發達經濟的痼疾表現為人均實際收入處於餬口或接近維持生命的低水平均衡狀態,即使在一個短期內經濟有所增長,但經濟增長又會導致人口的增長,從而使人均收入又回到原來的低水平狀態,即所謂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論」。

2.不平衡增長的核心觀點是:不發達地區不具備全面增長的資本和其他資源,向所有部門進行大規模投資和平衡增長是不可能的。

投資只能有選擇地在若干部門或區域進行,其他部門或地區通過利用這種部門或區域的投資帶來的外部經濟而逐步得到發展。非均衡增長理論主要包括:赫爾希曼(a.

o.hirschan)和辛格(h.singer)的非均衡增長理論,繆爾達爾(karl gunnar myrdal)的迴圈積累因果理論(cumulative causation theory),詹姆斯·杜森貝里(j.

s.duesenberry)和諾斯(d.c.

north)的輸出基礎理論(export base theory)。

(2)新增長與區域創新理論

新經濟增長理論(也叫「內生增長理論」)是針對新古典增長理論中技術外生這一不足而提出的。它通過規模收益遞增和不完全競爭這兩個角度對經濟增長的源泉進行研究,其基本思想是經濟增長率由區域經濟系統內的諸因素的相互作用,而不是由外生的技術進步和人口增長所決定的。新增長理論主要包括三種理論模式:

(1)羅默模式——知識積累的增長模式,該模式刻畫了知識積累是決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強調增加研究與開發(r&d)部門的投入以提高知識積累率,進而促進經濟增長;

(2)盧卡斯模式——專業化人力資本的增長模式,該模式認為專業化的人力資本的積累是經濟增長的真正源泉;

(3)科斯特模式——資本投資的增長模式,該模式認為技術進步的源泉是資本投資。

創新(innovation)的形成和擴散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同時也是區域間經濟增長和發展不平衡的一個重要原因。熊彼特(j.schumpeter)最早提出了創新的概念,他認為創新是「間斷出現的現實生產手段的新組合」,包括新產品的引入(生產創新)、製造現有產品的技術變革(生產方法創新)、開闢新的市場或新的原材料**以及引入新的生產組織形式。

在有關創新研究的文獻中,傳信過程可以分為線性創新模式和非線性創新模式。線性創新模式表現為一項科學研究走向市場的發展過程。

非線性創新模式認為,傳信不是官方的或個人的科學和研究機構發起的,而是由客戶、技術應用者、供貨商或合作方發起的,它表現為一個數次的反饋過程:重要的資訊流從創新的後期階段又反饋到早期階段,這個過程存在緊密的內在聯絡。對於區域之間存在的創新差別,創新擴散理論認為,資訊傳播在創新擴散和吸收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

擴散過程或者遵循相鄰效應(波浪式擴散),或者是遵循城市等級自上而下進行。奧地利學者梅耶(g.maier)和托特林(f.

todtling)提出了關於區域創新差別的一個構想框架。在該框架內,企業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它的內部結構和行為方式與它所處的經濟環境要求和條件相聯絡。影響企業創新體系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兩大類。

外部因素包括:

(1)與企業創新行為相關的區域環境條件,涉及到研究與教育結構的狀況,勞動力的技能以及同其他企業保持聯絡和協作的可能性,與大學和科研機構的聯絡等;

(2)企業所處行業的市場結構特徵;

(3)**的區域公共政策,包括技術引進政策,鼓勵創新政策等。內部因素主要是企業的組織和戰略目標的特徵,他們對企業創新行為有重要的影響。企業規模影響與創新相關的資源裝備,也影響創新的持續性和創新專案的規摸。

區域內企業在相關功能方面的配備(研究與開發,企業計劃和市場營銷)和他們在生產上的共同作用,對生產創新和方法創新都是至關重要的。對中小企業來說,同大企業的緊密聯絡一方面可以較容易獲得與創新相關的資源;另一方面也可以證明,他們在大企業中具有一定的作用。有關區域創新的研究表明,企業的戰略目標以及管理者和僱員的觀念和行為方式,對區域創新差異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如果企業只是基於技術競爭優勢以外的東西來保持市場地位,那麼它的創新意識必然下降。企業管理者懼怕風險,或者僱員在變化面前持拒絕態度,都會阻礙區域內的創新。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有哪些,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物件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 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範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範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2 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佈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 裡查森 ...

試述區域經濟增長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區別和聯絡

1全部區域經濟增長偏重於數量的概念,主要指由投入變化導致產出數量的增加,區域經濟增長方式即通過生產要素投入的變化,包括生產要素數量增加 質量改善和組合優化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方式。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劃分,經濟增長方式大體分為兩種 一種是通過增加生產要素佔用和消耗來實現經濟增長,即粗放型增長方式 另一種是通...

怎樣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如何促進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為什麼懸賞分不多給一點!怎樣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第五篇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發展基礎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 加強薄弱環節 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要求,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第十九章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