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發展理論有哪些,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2021-03-30 15:26:24 字數 2791 閱讀 4526

1樓:招遠王子

關於區域經濟的研究物件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特定地理範圍的經濟學,它與一般經濟學並無什麼差別,只是其研究範圍是區域而不是國家,持此種觀點的多為初學者。

(2)研究人類經濟活動的地理分佈和空間組織規律,所以又將其稱為空間經濟學,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裡查森、胡佛等。

(3)研究區域的主要問題,持這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有諾斯、裡查森、胡佛等艾薩德(被譽為西方區域經濟學的創始人)、周起業和劉再興等。

(4)研究區際差異和聯絡,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杜貝。

(5)研究區域與經濟相互作用規律和相互關係,持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張敦富。

(6)從巨集觀角度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發展及其相關關係的決策性科學,持此種觀點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陳棟生、李京文、郝壽義和安虎森等。

2樓:中國燃氣資訊

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特點是什麼?

答: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1.

具有地緣性。2.具有互惠性。

3.具有互補性。4.

具有互利性。5.具有優惠性。

6.具有優勢性。7.

具有覆蓋性。8.具有延伸性。

9.具有重點突破性。10.

具有影響性。

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包括哪些主要內容

3樓:小雨手機使用者

區域經濟(regionaleconomy)是指在:

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理論;這種理論認為區域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就好像是處於;

(一)區域經濟發展梯度轉移理論;區域經濟發展梯度轉移理論是建立在工業生產生命迴圈;區域經濟的盛衰主要取決於它的產業結構優劣;處在創新階段的工業部門一般都佈局在處於高梯度的經。

(二)梯度發展理論的動態表象——三種效應;在區域經濟梯度推移。

區域經濟發展指標有哪些

4樓:化工儀表交流

區域經濟發展是一門經濟學理論(發展經濟學),首先由西方發展起來。 區域經濟(regional economy) 是指在一定區域內經濟發展的內部因素與外部條件相互作用而產生的生產綜合體。以一定地域為範圍,並與經濟要素及其分佈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

區域經濟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係。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包括: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理論、區域經濟發展輻射理論、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理論、區域經濟發展的比較理論等。

市場開放度、外資引進度、資源留存度、國家干預度是區域經濟評價的四大衡量指標。

5樓:花好月圓愛我

gdp 財政收入 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 農民人均純收入 環境指數 恩格爾係數 大約11項

區域經濟增長的區域經濟增長理論

區域經濟的理論重點

區域經濟學的理論體系由哪幾個部分組成?

6樓:匿名使用者

區域就是一定的地理空間。區域內的自然資源狀況、人口分佈狀況、交通狀況、教育水平、技術水平、工農業發展水平、消費水平、政治制度等等,對於該區域的社會經濟活動和生產過程的影響極大。如何使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達到整體最優效果呢?

區域經濟學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

區域經濟學與經濟地理學密切聯絡的一門學科。它一方面對區域的自然資源和自然條件進行經濟評價,對區域的經濟、社會因素進行分析,更主要的是制定區域發展綱要提出科學的依據,併為區域經濟建立起計量經濟模型。

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巨集觀區位論的基礎上逐漸演變發展起來的。最初興起於西方國家,東歐和原蘇聯在60年也掀起了區域經濟學研究的熱潮。我國則直到80年代後才開始這方面的工作

研究的主要範疇包括:區域經濟理論、生產力佈局理論、生產力佈局的經濟調節機制、新地域的經濟開發戰略和經濟規劃等。區域經濟學是20世紀50年代在巨集觀區位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門經濟學科。

早期有屠能的《孤立國》(1850),韋伯的《工業區位論》(1909)等代表著作。2023年,前蘇聯經濟學家涅克拉索夫的著作《區域經濟學》出版後,標誌著這門學科發展到一個新水平。

杜能的農業區位論

古典區位論的區位是指廠商經營生產活動的位置,如何確定最佳位置就是古典區位理論所關心的問題。德國經濟學家杜能最早注意到區位對運輸費用的影響,是在19世紀初葉他所出版的《孤立國對於農業和國民經濟之關係》 (1826)一書中。杜能指出距離城市遠近的地租差異即區位地租或經濟地租,是決定農業土地利用方式和農作物佈局的關鍵因素。

由此他提出了以城市為中心呈六個同心圓狀分佈的農業地帶理論,即著名的"杜能環"。

韋伯的工業區位論

德國經濟學家韋伯繼承了杜能的思想,在20世紀初葉發表了兩篇名著《論工業區位》(1909)《工業區位理論》 (1914)。韋伯得出三條區位法則--運輸區位法則、勞動區位法則和集聚或分散法則。他認為運輸費用決定著工業區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業區位是運距和運量最低的地點。

除運費以外,韋伯又增加了勞動力費用因素與集聚因素,認為由於這兩個因素的存在,原有根據運輸費用所選擇的區位將發生化。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論

德國地理學家克里斯培勒的中心地理論最具代表性,在其名著《德國南部的中心地》一書中,克里斯塔勒將區位理論擴充套件到聚落分佈和市場研究,認為組織物質財富生產和流通的最有效的空間結構是一個以中心城市為中心的、由相應的多級市場區組成的網路體系。在此基礎上,克氏提出了正六邊形的中心地網路體系。

廖什的市場區位理論

德國經濟學家廖什則在1d9年出版的《經濟空間秩序》一書中,將利潤原則應用於區位研究,並從巨集觀的一般均衡角度考察工業區位問題,從而建立了以市場為中心的工業區位理論和作為市場體系的經濟景觀論。

區域經濟的理論重點,區域經濟發展理論有哪些

1 區域經濟需要運用經濟學的觀點,研究國內不同區域經濟的發展變化 空間組織及其相互關係的綜合性應用科學。它的形成和發展最早源於1826年德國經濟學家杜能提出的農業區位論,至今已有近180年的歷史。然而,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科學,它大體形成於20世紀50年代。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區位研究由微觀向...

試述區域經濟增長與區域經濟發展的區別和聯絡

1全部區域經濟增長偏重於數量的概念,主要指由投入變化導致產出數量的增加,區域經濟增長方式即通過生產要素投入的變化,包括生產要素數量增加 質量改善和組合優化來實現經濟增長的方式。按照要素投入方式劃分,經濟增長方式大體分為兩種 一種是通過增加生產要素佔用和消耗來實現經濟增長,即粗放型增長方式 另一種是通...

怎樣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如何促進中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為什麼懸賞分不多給一點!怎樣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第五篇 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發展基礎和潛力,按照發揮比較優勢 加強薄弱環節 享受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務的要求,逐步形成主體功能定位清晰,東中西良性互動,公共服務和人民生活水平差距趨向縮小的區域協調發展格局。第十九章 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