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字古文的原意是什麼,古文的可是什麼意思

2021-03-03 20:49:24 字數 5993 閱讀 2448

1樓:匿名使用者

秀 xiù

(1)(形)清秀:眉清目~。

(2)(形)聰明;靈巧:內~|心~。

(3)(形)特別優異:優~。

(4)(名)特別優異的人才:新~|後起之~。

古文的可是什麼意思

2樓:匿名使用者

「可」字在古文中有以下意思:

1、用作動詞,意思是:可以;能夠。

古文出處:春秋·左丘明《餚之戰》:「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釋義:部隊(因長途行軍)筋疲力盡,鄭國又有了準備,這樣做恐怕不行吧?

2、用作動詞,意思是:認為……可以;肯定。

古文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吾子好道而可吾文。」

釋義:你喜好聖道,而肯定我的文章,或許我的文章離道不遠了。

3、用作動詞,意思是:適合;適宜。

古文出處:清·李漁《芙蕖》:「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

釋義:芙蕖恰如人意的地方不止一樣,請讓我詳細地敘說它。

4、用作動詞,意思是:值得。

古文出處:唐·韓愈《師說》:「其可怪也歟?」

釋義:難道值得奇怪嗎?

5、用作動詞,意思是:痊癒。

古文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瘦得渾如削,百般醫療終難可。」

釋義:瘦的骨瘦如柴,經歷了無數的**也難以痊癒。

6、用作副詞,意思是:大約;大概。

古文出處:明·魏學洢《核舟記》:「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三黍許。」

釋義:船從頭到尾大約有八分多長,大約有兩個黃米粒那麼高。

7、用作副詞,意思是:莫非;怕是。

古文出處:元·施耐庵 《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李小二入來問道:『可要吃酒?』」

釋義:李小二進來問道:難道是要喝酒嗎?

8、用作副詞,意思是:難道;豈。

古文出處:南宋·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釋義:怎麼能回首啊,當年拓跋燾的行宮外竟有百姓在那裡祭祀,烏鴉啄食祭品,人們過著社日,只把他當作一位神祇來供奉。

3樓:熱詞課代表

「囧」,本義為「光明」。從2023年開始在中文地區的網路社群間成為一種流行的表情符號,成為網路聊天、論壇、部落格中使用最最頻繁的字之一,它被賦予「鬱悶、悲傷、無奈」之意。

4樓:匿名使用者

在古文中,「可」一般用作動詞、形容詞、或副詞,有多種含義。

動詞:1、許可;同意;准許。如:距關,毋內諸侯,秦地可盡王也。——《史記·項羽本紀》

又如: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陳壽《隆中對》

2、能夠;可以。如:忠之屬也,可以一戰。——《左傳·莊公十年》

可使以其技鳴。——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3、值得,堪 。如:可愛者甚藩。——宋· 周敦頤《愛蓮說》

4、相稱;適合 。如:其味相反,百皆可於口。——《莊子·天運》

5、應當,應該。如:及平長,可娶妻,富人莫可與者。——《史記·陳丞相世家》

形容詞:

1、善,好。如:況君前途尚可。——《世說新語·自新》

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2、合意,認為正確,是;對。如:古之無變,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與不可。——《韓非子》

3、 適當。[驢]至則無可用。——柳宗元《黔之驢》

副詞:1、可是;卻 。如:可怎生糊突了盜跖、 顏淵。—— 元· 關漢卿《竇娥冤》

2、大約、近似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唐· 柳宗元《小石潭記》

3、就,便。如:可哀痛。——漢· 賈誼《論積貯疏》

4、 表被動的助動詞。如:可使報秦者。——《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可」在古文中另讀 kè :

可汗(hán),中國古代鮮卑、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君主的稱號。

5樓:帥氣的小宇宙

古文中「自」在不同情況下表達的意思不同,具體如下:

1、卻,可是。

例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唐▪蘇軾《江城子·記夢》

白話譯文:你我夫妻訣別已經整整十年,強忍不去思念可終究難相望。

2、親自。

例句:早自來謝項王。——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

白話譯文:早上我親自來感謝項王。

3、仍舊,依然。

例句: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閣》

白話譯文:修建這滕王閣的帝子今在何處?只有那欄杆外的長江空自東流。

4、自然,當然。

例句:重罰不用而民自治。——戰國▪韓非《韓非子·五蠹》

白話譯文:不用很重的刑罰人民自然會太平。

5、本是;本來。

例句:東家有賢女,自名秦羅敷。——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

白話譯文:他的家中有歌才德的女兒,本來的名字及叫秦羅敷。

6、別自、另外。

例句: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白話譯文:這一板已經另外的佈置字的位置。

7、用。

例句: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內不自以誣,外不自以欺。——戰國▪荀子《荀子·儒效》

白話譯文: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對內不用來欺騙自己,對外不用來欺騙別人。

8、是。

例句:女子無計可奈,見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從了他。——明朝▪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白話譯文:女子無計可用,但是見到王先生外表並不是俗人,只能先跟了他。

6樓:青萍之末

才 i cái

1.才力;才能。

《詩‧魯頌‧駉》:「思無期,思馬斯才。」

朱熹集傳:「才,材力也。」

《論語‧子罕》:「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

晉左思《魏都賦》:「通若任城,才若東阿。」

宋王安石《三司鹽鐵副使陳述古衛尉少卿制》:「具官某以才自奮,能世其家。」

孫中山《上李鴻章書》:「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

2.有才能。

《論語‧先進》:「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

宋司馬光《舉張舜民等充館閣札子》:「河南府左軍巡判官劉安世,才而自晦,願而有立,力學修己,恬於進取。」

《明史‧許寧傳》:「而以寧才,擢都督僉事。」

3.人才。

《國語‧齊語》:「夫管子,天下之才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明詩》:「晉世群才,稍入輕綺。

張、潘、左、陸,比肩詩衢。」

《儒林外史》第三回:「我在這裡面喫苦久了,如今自己當權,須要把卷子都要細細看過,不可聽著幕客,屈了真才。」

4.副詞。同「才」。剛剛;剛才。

宋柳永《西平樂》詞:「嘉景清明漸近,時節輕寒乍暖,天氣才晴又雨。」

《紅樓夢》第三一回:「才鴛鴦送了好些果子來,都湃在那水晶缸裡呢。」

***《水調歌頭‧游泳》詞:「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5.副詞。同「才」。開始;方始。

晉夏侯湛《昆弟誥》:「惟正月才生魄。」

丁玲《阿毛姑娘》:「小二再三的問是不是肚子痛,她才點了一下頭。」

6.副詞。同「才」。只;僅僅。

《漢書‧賈山傳》:「秦始皇計其功德,度其後嗣,世世無窮,然身死才數月耳,天下四面攻之,宗廟滅絕矣。」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溼餘水》:「山岫層深,側道褊狹,林鄣邃險,路才容軌。」

宋黃庭堅《留王郎》詩:「百年才一炊,六籍經幾秦。」

7.副詞。同「才」。如果。

《朱子語類》卷十二:「《大學》曰:『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才意誠,則自然無此病。」

8.副詞。同「才」。表示事情發生得晚或結束得晚。

魯迅《南腔北調集‧〈木刻創作法〉序》:「但是至今沒有一本講說木刻的書,這才是第一本。」

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走了約莫半個時辰,才好容易一拐一拐地走到秦媽媽的草棚門前。」

9.副詞。同「才」。表示只有在某種條件下,或由於某種原因、目的,然後怎麼樣。

丁玲《太陽照在桑乾河上》四二:「他就在這種艱難的環境中懂得只有鬥爭,只有堅定,才有出路。」

10.副詞。同「才」。強調確定的語氣。多與語助詞「呢」連用。

《紅樓夢》第五七回:「林姑娘才也不認得。別說姑娘們,就如寶玉,倒是外頭常走出去的,只怕也還沒見過呢。」

周立波《山鄉鉅變》上二:「是的,她才不管呢!」

11.副詞。同「才」。吳方言。全,都。

12.通「材」。本性,資質。

《孟子‧告子上》:「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

《孟子‧告子上》:「富歲子弟多賴,凶歲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爾殊也。」

13.通「材」。材料。

《後漢書‧馬融傳》:「五才之用,無或可廢。」

李賢注:「五才,金、木、水、火、土也。」按,《左傳‧襄公二十七年》作「五材」。

14.元金仁杰《追韓信》第三摺:「這的是他不得天時,失了地利,惡了秦民,更擄掠民才。」參見「才力」。

15.通「裁」。裁決;裁奪。

《戰國策‧趙策一》:「今有城市之邑七十,願拜納之於王,唯王才之。」

16.通「裁」。裁汰,除去。

漢桓寬《鹽鐵論‧詔聖》:「故衣弊而革才,法弊而更制。」

17.姓。

明代有才寬。見朱保炯謝沛霖《明清進士題名碑錄索引》。

ii zāi

通「哉」。

語氣詞。

馬王堆漢墓帛書甲本《老子‧德經》:「以正之國,以畸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也才。」

《莊子‧列禦寇》:「必且有感搖而本才。」

於省吾《雙劍誃諸子新證‧莊子二》:「按感讀撼,才讀哉。

西周金文哉字皆以才為之。」

iii cái

同「才」。

----漢語大辭典

7樓:雲南萬通汽車學校

1、懸掛、綁縛。《賣炭翁》:「半匹紅綃一丈綾,~向牛頭充炭直。」《過秦論》:「百越之君,俯首~頸,委下命吏。」

2、拘囚;關押。《譚嗣同》:「君既~獄……以八月十三日斬於市。」

3、繼;連線。班固《東都賦》:「~唐統,接漢緒。」

4、繩索、帶子。《陌上桑》:「青絲為籠~,桂枝為籠鉤。」

5、世系;系統。杜甫《贈比部簫郎中十兄》:「漢朝丞相~,樑日帝王孫。」

6、聯絡;關聯。柳宗元《封建論》:「大業彌固,何~於諸侯哉。」

7、是。《葫蘆僧判斷葫蘆案》:「因那日買了個丫頭,不想~柺子拐來賣的。」

8、附著;隨著。《蘭亭集序》:「情隨事遷,感慨~之矣。」

8樓:匿名使用者

可的意思是:肯定、贊成、贊同、適宜、值得等,具體的解釋如下:

一、讀音:kě

1、用作動詞,意思是:肯定、贊成、贊同。

2、用作動詞,意思是:適宜。

3、用作動詞,意思是:病癒、痊癒。

4、用作動詞,意思是:當、對著

5、用作動詞,意思是:值得、堪。

6、用作動詞,意思是:能夠。

7、用作動詞,意思是:卻。

8、用作動詞,意思是:約略、約計。

9、用作動詞,意思是:豈。

10、用作動詞,意思是:表示疑問。

11、用作動詞,意思是:真、確實。

12、用作連詞,意思是:但是、可是。

13、用作助詞,意思是:用於句中,表示加強語氣。

14、用作形容詞,意思是:美好的。

15、用作名詞,意思是:姓。如唐代有可中正。

二、讀音:kè

1、可汗,簡稱汗。古代鮮卑、突厥、回紇、蒙古等族君主的稱號。

相關組詞

可怕、可憐、可以、可能、可笑、可心、可愛、可是、認可、不可、可樂、許可、寧可、可惡。

字形演變

文言版《說文解字》:可,肎也。從口、丂,丂亦聲。凡可之屬皆從可。

白話版《說文解字》:可,肯。字形採用「口、丂」會義,「丂」也是聲旁。所有與可相關的字,都採用「可」作邊旁。

詞語解釋

1、可愛 [ kě ài ]

釋義:令人敬愛;令人喜愛。

2、可惡 [ kě wù ]

釋義:令人厭惡惱恨。

3、許可 [ xǔ kě ]

釋義:准許;容許。

4、可怕 [ kě pà ]

釋義:使人害怕。

5、可駭 [ kě hài ]

釋義:令人驚訝;令人震驚。

古文法的含義是什麼,古文中法字是什麼意思

法 古寫作 灋 會意。從 水 表示法律 法度公平如水的表面 從 廌 zh 即解廌,神話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它能辨別曲直,在審理案件時,它能用角去觸理曲的人。基本義 刑法 法律 法度 又有記載雲 法 是一種與鹿和牛類似的神獸,在古代人們將它作為斷案的工具,每當辦案時出現多個嫌疑人的時候,人們通常把...

棋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名詞 弈具。左傳 襄公二十五年 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動詞 下棋。王積薪聞棋 王積薪棋術功成,自謂天下無敵。棋,讀音 q 片語 棋佈錯峙 q b cu zh 指如對弈雙方所著棋子般交錯對峙。棋逢敵手 q f ng d sh u 比喻彼此本領不相上下。舉棋若定 j q ru d ng 下棋子好像有預...

古文中的臺字有何意義,古文中的備字都有什麼意思或意義?

臺 讀y 從口,與表示喜悅有一定的聯絡。本義 喜悅。也可表示 我 的謙稱,如 匪臺小子敢行舉亂。史記 卷三殷本紀第三 三臺。星名。古代用三臺來比喻三公。如 臺鼎 古代稱三公或宰相,意為職位顯要 即不躋臺輔,其 袁可立 精神亦有以自見。明 黃道周 節寰袁公傳 臺宿 三臺星 臺光 三臺星光 臺階 三臺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