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是小馬
那些成語故事都是。
有哪些成語故事或諺語能反映中國傳統文化
2樓:繁人凡人
1 虛心求教。
歐陽修是北宋大文豪,他文才出眾,官居高位,但卻非常注重虛心向別人求教,每寫完一篇文章,必先「草就紙上、粉於壁,興臥觀之屢思屢議」。其作品《醉翁亭記》,用字精煉,文辭優美,被人們傳誦至今,此文就曾得益於一位砍柴老樵夫的指教。
歐陽修任滁州太守時,好友智仙和尚在琅琊山上為其建造了一座亭子,歐陽修取名「醉翁亭」,並寫下《醉翁亭記》一文。文章寫成後,歐陽修抄寫了很多份,命人貼到外面,希望行人幫助他修改和提意見。
看到文章的人都紛紛讚賞歐陽修的文采。這時,有乙個砍柴的老樵夫說他這篇文章有點太囉嗦了。歐陽修於是為老人再次誦讀此文,虛心請老人指教失誤之處。
剛開始讀:「滁州四面皆山也,東有烏龍山、西有大豐山、南有花山、北有白公尺山,其西南諸峰,林壑優美……」老樵夫認為囉嗦的地方就在這裡,說道:「我砍柴時站在南天門,大豐山、烏龍山、白公尺山還有花山,一轉身就全都映入眼簾,四周都是山!
歐陽修聽後忙說:「言之有理。」隨即修改為:「環滁皆山也」五個字。這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醉翁亭記》言簡意賅的開頭。
2 夜拒**。
東漢弘農人楊震(字伯起)勤奮好學,知識淵博,他教了20多年書,從不接受州郡官府的徵聘。後來他想步入仕途,人們認為楊震年歲已大,步入仕途已晚,但他的志向卻越來越堅定。大將軍鄧騭聽到楊震的名聲後,聘他為幕僚。
當時楊震已經50多歲。後來,他又先後擔任荊州刺史和東萊太守。
楊震在到東萊郡赴任的時候,途經昌邑,縣令王密是他從前舉薦的茂才。夜裡,王密揣著十斤**來送給楊震。楊震拒絕說:「老朋友瞭解王君,王君卻不瞭解朋友,這是為什麼?」
楊震正色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能說沒有人知道?」
王密聽了,滿面羞澀,只好拿著**走了。
後來,楊震又調任涿郡太守。他為官公正清廉,子孫們吃飯穿衣很簡樸,出門全是步行。朋友們勸他為子孫置辦產業,楊震不肯答應。
他笑著說:「讓我的後代被人稱為清官的子孫,把這當作遺產留下,不是也很豐厚嗎?」
諺語(誠實):
刁巧伶俐奸,不如忠厚老實戇。
巧詐不如誠拙。 老不哄,少不瞞。
心口如一終究好,口是心非難為人。
貪是諸惡源,誠為萬善本。
半瓶水晃盪,滿瓶水不響。
當認為自己白璧無瑕的時候,那麼,生命之花就開始枯萎了。
弓太滿則折,月太滿則缺。
是成語故事,成語故事有哪些
中國人不可不知的17個成語典故 一 鐵杵磨針 刻舟求劍,塞翁失馬,亡羊補牢,掩耳盜鈴,杯弓蛇影,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故事有 1 濫竽充數成語故事 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 竽是一種簧管樂器 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這個成...
有什麼成語故事,成語故事有哪些,說名字
守株待兔 刻舟求劍 葉公好龍 狐假虎威 亡羊補牢 買櫝還珠 成語故事有哪些,說名字 5 葉公好龍,刻舟求劍 揠苗助長,井底之蛙 半老徐娘,鐵杵磨針 四面楚歌,指鹿為馬 紙上談兵,鄭人買履 有備無患,遠走高飛 越俎代庖,胸有成竹 一絲不苟,鑿壁偷光 自慚形穢,草船借箭 負荊請罪,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飲...
歷史成語故事,有關歷史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歷史故事成語很多,例如圍魏救趙,完璧歸趙,負荊請罪,背水一戰,囊螢映雪等 有關歷史的成語故事有退避三舍。負荊請罪。管鮑之交大義滅親。太公釣魚.畫龍點睛.自相矛盾.葉公好龍.大雨治水 畫龍點睛,濫竽充數,自相矛盾 關於歷史故事的成語 望梅止渴 三顧茅廬 四面楚歌 臥薪嚐膽 背水一戰 圍魏救趙 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