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我眼睛借你
地球的內部結構可分為三個主要部分:地殼、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層,也是蔓延範圍最廣的區域。
地幔位於地殼下面,深度約為30至2,900公里。地幔的厚度約為2,900公里,它包含著地球大部分的質量,佔地球總體積的84%左右,因此蔓延的區域最寬。地幔主要由矽、鎂、鐵、鋁等元素組成的岩石構成,分為上、下兩層,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物理性質和化學組成有所不同。
地幔的上層和下層之間存在著名為「轉換帶」的地層結構,這個地層結構的存在也是地幔被劃分為上、下兩層的原因之一。地幔在地球演化和構造運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內部熱力和物理運動是地球板塊漂移、火山活動、**等自然現象的重要原因。
2樓:軒雨的文案館
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三層:地殼、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幔是地球的最大層,它位於地殼下方,延伸到地球半徑的約2/3處。
因此,地幔是地球內部結構中蔓延的最寬的區域。地幔主要由岩石和礦物組成,溫度和壓力很高,具有流動性。地幔的上部和下部都存在不同的物理和化學性質,是地球研究的熱點之一。
地幔中的物質迴圈和流動是地球上岩石圈運動、火山噴發、**等現象的重要原因。
3樓:網友
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地殼、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幔是介於地殼和地核之間的部分,它是由熔岩和岩石組成的,深度大約為2900公里到6400公里。
在地幔中,有一層被稱為軟流層或稱為阿斯通莫夫深度不連續面(asthenosphere),它是地球上流體性最強的部分,其厚度在不同地區可能會有所不同。
軟流層的厚度是地球內部結構中最寬的蔓延區域。這是因為軟流層是地幔中的乙個相對較淺的區域,由於高溫和高壓等因素,使得軟流層中的岩石呈現出流體狀態。這種流體狀態可以讓岩石在地球內部產生對流運動,從而引發**和火山噴發等自然災害。
此外,軟流層還是構造板塊移動和地球磁場形成的重要區域。
需要注意的是,軟流層並不是乙個均一的層,其深度和性質在不同地區可能會有所不同。不過,總的來說,軟流層是地球內部結構中最寬的蔓延區域之一。
4樓:你不好我好
地球的內部結構分為地殼、地幔、外核和核心四個層次。在這些層次中,地幔是蔓延的區域最寬廣。
地幔位於地殼之下,是從地殼到地核的區域,其厚度大約約為2,900公里。地幔主要由岩石組成,包括可塑性較高的上地幔和相對更粘稠的下地幔。這一層的物質處於高溫高壓狀態,具有部分流動性,形成了地球的對流迴圈,對地球的構造和動力學過程產生重要影響。
地幔中的對流運動導致地殼板塊的運動,也影響地球表面的地質活動。因此,地幔作為地球內部結構中蔓延最寬廣的區域,對地球的動力學過程和地殼演化具有重要作用。
5樓:星海船長
地殼(crust):這是地球的最外層,厚度在5到70公里之間。地殼包括大陸地殼和海洋地殼,其中大陸地殼比海洋地殼厚。
地幔(mantle):地幔位於地殼之下,厚度約為2900公里。這是地球內部最寬的區域。
外核(outer core):外核是地球的液態部分,厚度約為2200公里。
核心(inner core):核心是地球的中心,直徑約為1200公里,主要由鐵和鎳組成。
所以,地幔是地球內部最寬的區域。
6樓:網友
在地球的內部結構中,最寬的區域是地球的外核,外核是地球內部結構中的一層,位於地球的核心和地球的地殼之間,厚度約為2200公里。外核主要由液態鐵和鎳組成,溫度較高,因此呈現液態狀態。
地球的外核是乙個重要的地球物理學研究領域。地球的磁場是由地球內部流動的液態外核所產生的,因此研究地球的外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磁場和地球物理學。同時,地球的外核也是地球內部熱量傳遞和**波傳播的重要媒介,研究外核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地球的熱力學和**學特徵。
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地球的外核是地球內部結構中最寬的區域,但它的厚度相對於整個地球來說仍然非常薄,只佔地球半徑的約3%。
7樓:答不出來啊
地幔蔓延的區域最寬。主要地幔是地球內部主要組成部分,位於地殼下方。
8樓:網友
地球的內部結構可以分為三個主要層次:地殼、地幔和地核。其中,地幔是最寬的一層,大約佔據了地球半徑的84%。
地幔的深度從地殼底部開始,一直延伸到地球的核心外層,深度約為2,900千公尺。地幔由矽、氧、鐵、鎂等元素組成,是地球最厚的殼層。地幔的上部是軟流圈,下部則是硬流圈。
在地幔的上部,存在著一層稱為「軟流圈」的區域,這個區域的特點是物理狀態比較柔軟,而且地幔的岩石物質可以流動和對流。這種流動和對流產生的熱量和能量是地球內部熱對流的主要**,對地球的構造演化和地殼運動等過程都有重要的影響。
因此,地幔的軟流圈是地球內部結構中最寬的區域。
9樓:小海艾娛樂
地球的內部結構中,蔓延最寬的區域是地球的外核。外核是地球內部的一層,位於地球的核心和地球的地幔之間。它主要由液態的鐵和少量的鎳組成。外核的寬度約為2,200公里。
外核是地球內部的乙個重要層次,它具有特殊的地球物理性質。其中最重要的特徵是外核是液態的,而核心則是固態的。這是由於在外核的高溫和高壓條件下,鐵的熔點被降低,使其可以維持液態狀態。
外核的流動和運動產生了地球的磁場。地球的磁場是由外核中的液態鐵的對流運動所引起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地球的地磁動力學。地球的磁場對於地球的生命和維持大氣層的穩定性非常重要。
總之,地球的外核是地球內部結構中蔓延最寬的區域,它是液態的,具有重要的地磁動力學作用。
地球的內部結構中最薄的一層是
10樓:歷史小管家
地球的數飢耐內部結肢胡構中最薄的一層是地殼。
地殼是地球固體地表構造的最外圈層,整個地殼平均厚度約17千公尺,其中大陸地殼厚度較大,平均約為39至41千公尺。高山、高原地區地殼更厚,最高可達70千公尺,平原、盆地地殼相對較薄。大洋地殼則遠比大陸地殼薄,厚度只有幾千公尺。
莫霍薯春面,1910年莫霍洛維奇提出地球有內外層之分。他指的內外層就是我們所說的地幔和地殼,而地殼與地幔的分介面也就被稱之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面。在莫霍面上,**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增加明顯,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加,地幔物質密度、硬度大於地殼。
地球的構造
地球是乙個兩極稍扁、赤道略鼓的橢球體,地球內部究竟何種模樣,現代的科學水平還不可能從地球深處取樣加以確認。不過,地質學家可以根據**波傳遞的資訊,判斷出地殼之下還分成地幔、地核。地球是由不同狀態、不同物質的圈層構成的,地球的內部由地核、地幔和地殼三層組成。
地球表面則由水圈和大氣圈所包圍,後兩者又維繫著生物圈的存在。
地球的形狀呈球形,地球之所以成球狀,是由於自身所具有的重力,把物質向中心吸引的緣故。天體越大,其所具有的重力也越大。所以,直徑為數百千公尺以上的天體是通過重力的作用形成球狀的。
地球的內部結構中最薄的一層是?
11樓:順順百科課堂
地球內部圈層中,最薄的一層是地殼。
地球圈層結構分為地球外部圈層和地球內部圈層兩大部分。地球外部圈層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內圈可進一步劃分為三個基本圈層,即地殼、地幔和地核。地殼和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由堅硬的岩石組成,合稱岩石圈。
在地球外圈和地球內圈之間還存在乙個軟流圈,它是地球外圈與地球內圈之間的乙個過渡圈層,位於地面以下平均深度約150公里處。
這樣,整個地球總共包括八個圈層,其中岩石圈、軟流圈和地球內圈一起構成了所謂的固體地球。對於地球外圈中的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以及岩石圈的表面,一般用直接觀測和測量的方法進行研究。
而地球內圈,主要用地球物理的方法,例如**學、重力學和高精度現代空間測地技術觀測的反演等進行研究。
劃分依據:
地球內部情況主要是通過**波的記錄間接地獲得的。**時,地球內部物質受到強烈衝擊而產生波動,稱為**波。
它主要分為縱波和橫波。由於地球內部物質不均一,**波在不同彈性、不同密度的介質中,其傳播速度和通過的狀況也就不一樣。
例如,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介質中都可以傳播,速度也較快;橫波只能在固體介質中傳播,速度比較慢。
**波在地球深處傳播時,如果傳播速度突然發生變化,這突然發生變化所在的面,稱為不連續面。根據不連續面的存在,人們間接地知道地球內部具有圈層結構。
蝸牛的內部結構什麼樣子啊,蝸牛的結構是什麼?最好附一張圖片
如果你說的是軟體動物蝸牛,請看 雖然不是,但差不多 如果你說的是內內耳中的 蝸牛 請容看 有什麼問題請再提。蝸牛的內部是三個半規管形狀的,互相垂直 蝸牛的結構是什麼?最好附一張 蝸牛的整個軀體包括貝殼 頭 頸 外殼膜 足 內臟 囊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貝殼,其形狀形形色色,大小不一,有寶塔形 陀螺形 ...
細胞的內部結構及各部分的功能
細胞內部有細胞器 細胞核,雙層膜,包含有由dna和蛋白質構成的染色體。內質網分為粗麵的與滑面的,粗麵內質網表面附有核糖體,參與蛋白質的合成和加工 光面內質網,表面沒有核糖體,參與脂類合成。高爾基體,由成摞的扁囊和小泡組成,與細胞的分泌活動和溶酶體的形成及植物細胞壁形成有關。溶酶體,動物細胞中行細胞內...
這個是和田玉的內部結構嗎?棉絮裝的東西
廣義的和田玉都會有棉絮狀結構 首先,皮孔百分之八十的程度是假皮孔,像是噴槍噴的,另外你所給的現這個結構和整體的水透度,基本感覺是青海料或俄料,反正籽料不會是這種結構和感覺,但都是根據 來的,只能說是可能,可能性較大而已 您的問題,這個是和田玉的內部結構特徵 具體是不是真品,補充整體 看看就知道!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