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出詩經具備的四種主要功能有

2025-07-24 06:35:19 字數 4600 閱讀 5645

1樓:中晨濡休浩

孔子曾經提出詩經具備的四種主要功能是:

1. 「興」,指通過作品的欣賞,激發個人對於社會人生的思考與志趣。

2. 「觀」,指通過作品認識自然與社會人生的各種狀況,透視政治得失。

3. 「群」,指圍繞作品與別人討論,交流思想感情。

4. 「怨」,指表達對社會時政的不滿,宣洩內心的情感。

詩扮橘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寬灶春秋中葉(前11世紀至前6世紀)的詩歌,共311篇,其中6篇為笙詩,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約五百年間的社會面貌。從內容上分為風、雅慎缺扮、頌三部分,從表現手法上分為賦、比、興三類。

2樓:網友

興」、「觀」、「群」、「怨」。

1、「興」,是指通過作品的欣賞引發聯想,激發欣賞者對於社會人生的思考與志趣提公升。

2、銷正「觀」,是通過作品認識自皮帆然與社會人生的各種狀況,透視政治得失。

3、「群」,是圍繞作品與別人討論,交流思想感情。

4、「怨虧握悔」,是表達對社會時政的不滿,宣洩內心的情感。

孔子對詩歌功能的論說主要有哪些

3樓:網友

(1)「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論語。泰伯》)

2)「人而不為《周南》、《召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論語陽貨》)

3)「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於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論語。子路》)

4)「不學詩,無以言。」 論語。季氏》)

5)「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 論語陽貨》)

第。一、二條毫無疑問是講修身的。朱熹認為,由於《詩》是人的本性的呈現,所以具有激發人們道德意識的功能。孔子在這裡所說的修身功能乃是他自己確定的教育綱領,當然也是他授徒講學的實踐活動所遵從的基本原則。

第。三、四條講詩歌的政治功能。孔子對詩的「言」或「專對」功能的肯定就是彼時大的文化歷史語境的產物,具有某種必然性。由於他生活的時代利用詩歌來巧妙地表情達意乃是極為普遍的現象,而且在某種意義上還是貴族身份的標誌,所以他也不能不對詩歌的這種功能予以一定程度的肯定。

第五條體現了孔子的文學思想是為政治服務的,除興之外,觀、群、怨都是詩歌的社會功用,觀是觀民風,群可作對民眾群體的教化,怨則是個人對於朝政的諷諫。社會需要合作,孔孟思想中,好像缺乏這一點。而且其思想都是「陽春白雪」.

只能成為上層思想人物的工具。

孔子認為詩的四種作用是

4樓:夢境衛士

孔子認為來詩的四種作源用是興、觀、群、怨。

語出《bai論語du•陽貨》,原文是:子曰:「zhi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dao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這是孔子提出來的關於文學作品的社會作用的說法。

興,指詩歌通過意向,向讀者傳達一種感發生命的力量,可以使人從詩歌鑑賞中獲得一種美的享受。

觀,是指詩歌真實地反映社會政治和道德風尚狀況,因而能讓人從中觀察出政治的得失和風俗的盛衰。

群,則是認為詩歌可以有使人互相交流情感、加強團結的作用。

怨,是指文學作品有干預現實、批評社會的作用。

孔子的「興觀群怨」說是現實主義的文學批評理論的源頭,對後來的現實主義文學批評理論和現實主義文學創作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

5樓:匿名使用者

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

詩經是由孔子編訂的這一說法最早出現於

6樓:半路遇到狗

跨越了大約600年。

關於《詩經》

的收集和編選,有「王官采詩」和「孔子。

刪詩」的說法:

王官采詩 漢書·食貨志》中記載,周朝朝廷派出專門的使者在農忙時到全國各地採集民謠,由周朝史官彙集整理後給天子看,目的是瞭解民情。

孔子刪詩 這種說法見於《史記》

現在通常認為《詩經》為各諸侯國協助周朝朝廷採集,之後由史官和樂師編纂整理而成。孔子也參與了這個整理的過程。

詩經》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另外還有6篇有題目無內容,即有目無辭,稱為笙詩),因此又稱「詩三百」.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包括《詩》、《書》、《禮》、《樂》、《易》、《春秋》)及《五經》

無《樂》)之一。

詩經是由孔子編定的最早出自**

7樓:蘇蘇蘇蘇餅

說法最早是在《史記》中,司馬遷寫道:「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於禮義……三百五篇,孔子皆絃歌之。」

詩經被稱為「經」是在什麼時代?是誰最早提出「孔子刪詩說」

8樓:逐夢邊城

詩經被稱為「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361313937經」是在西漢時代?西漢時期司馬遷最早提出「孔子刪詩說」。

具體來說:1、在各家看法中,大致認為《詩》被稱為《詩經》是從西漢開始的。漢武帝時「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儒家的地位得到空前提公升,被認為是孔子編修過的《詩》就成了儒家經典,所以稱為《詩經》,確切是那乙個人開始稱呼,暫無考證。

2、「刪詩說」最初出於司馬遷,後來班固、鄭玄都支援這個說法。到了唐代的孔穎達編寫《毛詩正義》,為鄭玄的《詩譜》作疏,才開始提出不同的看法。但是孔穎達只是說孔子不會刪去這樣多的詩,倒沒有公開否認孔子的「刪詩」。

後來支援「刪詩說」的著名人物有歐陽修、程灝、王應麟、馬端臨、顧炎武、趙坦、王崧等人;反對「刪詩說」的陣營要大一些,有鄭樵、朱熹、呂祖謙、葉適、朱彝尊、王士禎、趙翼、崔述、魏源方玉潤等。現代的主要反對者是梁啟超、胡適、顧頡剛、錢玄同等。當代的《詩經》學者基本上不同意孔子「刪詩」的說法。

備註:但是孔子編訂《詩經》這種說法也值得懷疑,《史記·孔子世家》說,詩原來有三千多篇,經過孔子的刪選,成為後世所見的三百餘篇的定本。這一記載遭到普遍的懷疑。

一則先秦文獻所引用的詩句,大體都在現存《詩經》的範圍內,這以外的所謂「逸詩」,數量極少,如果孔子以前還有三千多首詩,照理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再則在《論語》中,孔子已經反覆提到「《詩》三百」(《為政》、《子路)等篇),證明孔子所見到的《詩》,已經是三百餘篇的本子,同現在見到的樣子差不多。要之,《詩經》的編定,當在孔子出生以前,約西元前六世紀左右。只是孔子確實也對《詩經》下過很大功夫。

論語》記孔子說:「吾自衛返魯,然後樂正,雅頌各得其所。」前面引《史記》的文字,也說了同樣的意思。

這表明,在孔子的時代,《詩經》的**已發生散失錯亂的現象,孔子對此作了改定工作,使之合於古樂的原狀。他還用《詩經》教育學生,經常同他們討論關於《詩經》的問題,並加以演奏歌舞(見《論語》和《墨子·非儒》)。這些,都說明孔子編修這種說法值得懷疑,但是孔子的做法對《詩經》的流傳都起了重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9樓:網友

《詩經》:來。

中國最早詩歌總集自,原本叫《詩》,共有詩歌305首。從漢朝起儒家將其奉為經典,因此稱為《詩經》(正式使用《詩》,應該起於南宋初年-屈萬里)。

10樓:嘜哩嘜哩轟嘿

《詩經》被稱為經,始見《莊子天運》 所以出現在先秦時期。

詩經的詩歌大多具有什麼特點

11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詩經》中詩的分類,有「四始六義」之說。「四始」指《風》、《大雅》、《小版。

雅》、《頌》的四篇列首權。

位的詩。「六義」則指「風、雅、頌,賦、比、興」。「風、雅、頌」是按**的不同對《詩經》的分類,「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 藝術風格:

詩經》的藝術特點。

1]賦、比、興的藝術表現手法。

賦:鋪敘直陳。詩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比:打比方。

興:觸物興詞。客觀事物觸發了詩人的情感,引起詩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詩歌的發端。

這三者常常綜合使用。

2]句式和章法。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迴環往復,舒徐和緩。

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於圍繞同一旋律反覆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詩經》中的重章,許多都是整篇中同一詩章重疊,只變換少數幾個詞,來表現動作的程序和情感的變化。

疊句,有的在不同詩章裡疊用相同的詩句,如《豳風。

孔子認為詩經的核心宗旨是 孔子認為詩經的宗旨是

12樓:愛讀書的呂老師

孫遲 孔子認為詩經核心宗旨是禮。孔子認為「不學禮,無以言」。實際上是講「仁」本身就是為了釋「禮」。

學禮,懂禮,行禮,護禮,就是儒家君子的責任與風度。儒家「仁」的本質就是維護等級之禮,法規之禮,人際之禮,為人之禮。

這種在春秋戰國時則凳李期,社會生活大變動的背景下的道德文化,粗搭實際上是以君王意識,家長意識為構建核心,形成了乙個自上而下的一元化標準。

這樣的道德文化取向正好適應了當時社會生產方式的大變革,體現了先進的封建生產力的需求,從而能夠很快地發展為封建主義的正統思想,為後代封建君王所提倡與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詩經》不僅是我國的第一部詩歌總集,同時也是儒家的經典著作。

女生主動提出約會代表什麼 四種情況教你看透女人心

女孩子願意單獨出來約會代表什麼幾種表現預示她喜歡你 有些男生在遇到喜歡的女孩子的時候,總會主動約女生出去玩,你知道女孩子願意單獨出來和你約會代表著什麼嗎?在面對喜歡的女生的時候,有什麼辦法能判斷她是不是也喜歡你。一 女孩子願意單獨出來約會代表什麼。 如果乙個女生願意單獨和你約會,那麼基本上可以判斷,...

四種學習中的最佳狀態,你具備哪一種,可以聊聊嗎?

在學習中,好的狀態真的非常重要,但總有同學分不清什麼是好狀態,什麼是壞狀態,所以總是覺得很累,但是收穫卻很少。今天就來和大家分享我身邊的那些學霸朋友們都擁有怎樣的學習狀態,相信你看完以後一定會醍醐灌頂。第一點,有松嫌野轎有馳的狀態。大家一定要掌握好休息和學習之間的分寸。我之前有乙個同桌,他表面看起來...

新型職業農民應當具備的三種意識和四種精神分別是什麼

新時代的農民意識就是開放進取,勇於創新的意識精神,就是吃苦耐勞的精神,不怕死的精神會的民服務的精神,快樂智障的精神 新型職業農民應當具備 生產經營型 專業技能型和社會服務型 三種意識。和 有文化 懂技術 善經營 會管理 精神。供參考。新型職業農民需要具備哪些能力素質 一 掌握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善於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