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羊舌巧凝
傳統居住區規劃與社群生活圈規劃注重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概念定義:傳統居住區規劃是一種建築學概念,強調的是規模和空間佈局,而社群生活圈規劃是一種人文概念,強調的是人與人的關係。
2. 資源分配:傳統居住區規劃對空間資源分配的應用策略不完善,導致公共服務質量相對較低,而社群生活圈規劃更注重公共資源的合理配消隱置和豎哪工具配置的多樣性,以滿足居民日益多樣化的需求。
3. 居民需求:傳統居住區規劃對居民的餘橋碼需求缺乏正確認識,而社群生活圈規劃則以居民的需求為指導,體現了對人的關注和關懷。
4. 生活軌跡:社群生活圈規劃更加關注居民的生活軌跡,包括日常活動和時空特徵,通過這些來劃分不同的生活圈層,如社群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延長生活圈等,而傳統居住區規劃則缺乏這種精細化的人性化設計。
總的來說,傳統居住區規劃與社群生活圈規劃的區別主要在於對人性的關注、對資源的合理分配、對居民需求的滿足以及對生活軌跡的精細化設計等方面。
2樓:網友
居住區是建築陪中學帶納概念,反應一種規模,居住小區組團單體社群是一種人文概念,反應一種性。社群既可以是居住蠢亂沒區級,也可以是居住小區級,甚至乙個組團也可叫社群,主要是體現人與人的關係。
居住區的規劃結構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3樓:吻死破孩
居住區規劃結構是進行居住區規劃的初步理論知識,我想你還是需要多看看別的的規劃文字,再回頭看看《城市規劃原理》中關於居住區規劃設計的方法、手法及要求,規劃當中很多地方受到規範的約束,為此對規範的掌握非常重要,你的規劃要有理有據。以下回答你的問題:
居住區規劃結構,是根據居住區的功能要求綜合地解決住宅與公共服務設施、道路、公共綠地等相互關係而採取的組織形式。
一般有如下三種形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以居住小區為規劃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由幾個小區組成居住區。
居住小區是由城市道路或自然界線(如河流)劃分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並不為城市交通幹道所穿越的完整地段,區內設有一整套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層公共服務設施和機構。以居住小區為規劃基本單位組織居住區,不僅能保證居民生活的方便、安全和區內的安靜,而且還有利於城市道路的分工和交通的組織,並減少城市道路密度。
居住小區的規模一般以乙個小學的最小規模為其人口規模的下限,而小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最大服務半徑為其用地規模的上限。根據我國各地的調查,通常民,居住小區的人口規模為10000~15000人,用地為15~30hm2。
以居住組團為基本單位組織居住區,即由若干個組團形成居住區。
這種組織方式不劃分明確的小區用地範圍,居住區直接由若干住宅組團組成。住宅組團相當於乙個居民小組的規模,一般為300~800戶,1000~3000人。住宅組團內一般應設有居民小組辦公室、衛生站、青少年和老年活動室、服務站、小商店(或代銷店)、託兒所、兒童或成年人活動休息場地、小塊公共綠地、停車場庫等,這些專案和內容基本為本組團居民服務。
以住宅組團和居住小區為基本單位來組織居住區,即居住區由若干個組團形成的若干個小區組成。
當然,居住區的規劃結構形式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組織和生活方式的變化、公共服務設施的不斷完善和發展,居住區的規劃結構方式也會相應地變化。常見的是居住區規模從小到大,內容由簡到繁,質量由低階到高階。
4樓:網友
郊區整體規劃社群模式,鄰里單位模式,居住單元開發模式,擴大小區模式,新城主義模式。
現有住區規劃是社群規劃在什麼層次上的表現形式
5樓:
摘要。您好,現有住區規劃是社群規劃在物質、 空間層次上的表現形式。
您好,現有住區規劃是社群規劃在物質、 空間層次上的表現形式。
居住區規劃喊桐昌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輪肢根據計劃任務和城市現狀條件,進行城市中生活居鄭扒住用地綜合設計工作。它涉及使用、經濟、安全、施工、美觀等方面的要求,為居民創造乙個適用、經濟、美觀的生活居住用地條件。
居住區規劃是指對居住區的佈局結構、住宅群體佈置、道路交茄液慧通、生活服務設施、各種綠地市政公用設施各個系統等進行綜合的具體的安排顫答,居住區規劃是城市詳細埋缺規劃的組成部分。
居住區規劃最重要的理論**
6樓:混球
居住區規劃是在城市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根據計劃任務和城市現狀條件,進行城市中生活居住知橡用地綜合性設計工作。它涉及使用、衛生、經濟、安全、施工、美觀等幾方蘆好面的要求。綜合解決它們之間的矛盾,為居民創造乙個適用、經濟、美觀的生活居住用地條件。
居住區的規劃佈局形式可採用( )
7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b、c、答悶d、e
居住區的規劃佈局形式可採用居住區一小區一組團、答舉派居住區一組團、小區一組清賀團及獨立式組團和街坊式等多種型別。
依據《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下列關於生活圈居住人口規模說法,不正確的是( )。
8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b根據《銷啟城市居住區規劃設計標準》(gb 50180—2018)第條規定,十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以居民步行十五分鐘可滿足其物質與生活文化需求為原則劃分的居住區範圍;一般由城市幹路或用地邊界線所圍合,居住人口規模為50000人~尺鬥蠢100000人(約17000套~32000套住宅),配套設施完善的地區。
第條規定,十分鐘生活圈居住區。以居民步行十分鐘可滿足陵陪其基本物質與生活文化需求為原則劃分的居住區範圍;一般由城市幹路、支路或用地邊界線所圍合,居住人口規模為15000人~25000人(約5000套~8000套住宅),配套設施齊全的地區。
第條規定,五分鐘生活圈居住區。以居民步行五分鐘可滿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為原則劃分的居住區範圍;一般由支路及以上級城市道路或用地邊界線所圍合,居住人口規模為5000人~12000人(約1500套~4000套住宅),配建社群服務設施的地區。
第條規定,居住街坊。由支路等城市道路或用地邊界線圍合的住宅用地,是住宅建築組合形成的居住基本單元;居住人口規模在1000人~3000人(約300套~1000套住宅,用地面積2hm2~4hm2),並配建有便民服務設施。
居住區規劃最重要的理論**是什麼?它是誰提出的?其核心目的及規劃原則是什麼
9樓:知哥00366夢翁
20世紀230年代,美國人西薩佩裡(clarenceperry)提出,居住區規劃的目的是按照居住區理論和原則,以人為核心,建設安全、衛生、舒適、方便、優美的居住環境。
居住區是乙個城市中住房集中,並設有一定數量及相應規模的公共服務設施和公用設施的地區,是乙個在-定地域範圍內為居民提供居住、休憩和日常生活服務的社群。
現代居住區規劃設計作為城市規劃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充分考慮城市經濟的發展狀況。城市特色、文化背景、民風習俗,根據整體環境和具體需要來綜合設計,充分體現國家人居戰略目標最基本的發展需求,符合居住區規劃設計規範。
城市規劃居住區,城市規劃居住區
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線 如河流 劃分。住宅小區也稱 居住小區 是由城市道路以及自然支線 如河流 劃分,並不為交通幹道所穿越的完整居住地段。住宅小區一般設定一整套可滿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基層專業服務設施和管理機構。居住小區,一般稱為小區,是被城市道路或自然分界線所圍合,並與居住人口規模相適應 100...
對居住區進行規劃步驟是怎樣的,對一個居住區進行規劃步驟是怎樣的
修規麼?按照地塊控規,設定房屋後退邊界和道路紅線間距總體佈置圖 1 道路交通規劃圖 1 綠化分析圖 1 公共服務設施佈置圖 1 總平面效果圖 1 鳥瞰圖 1 建築主要戶型圖 n 居住小區修建性詳細規劃的評析要點 1 居住區用地位置的選擇是否符合城市總體規劃及控制性詳細規劃要求。2 居住區的人口規模和...
當今居住區規劃設計應注重哪些方面
迴歸自然是發展的大趨勢。人居環境建設的概念應成為居住區規劃建設的指南。人居環境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包括經濟社會 人文倫理 建築景觀 環境保護等等方面,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的所在地域空間都涵概其中,不僅僅是居住區規劃建設的狹義概念。住宅小區規劃設計五要素是哪些 抄別人的給你 2004 11 27 8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