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尋醫問藥網
中年人運動的方法要掌握,這樣在這個年齡段,就不會出現所說的身體發福的情況。身體發福讓人看上去顯得臃腫,不再帥氣散顫美麗。那麼中年人運動的方法是什麼?<>
基礎代謝率下降是導致中年發福的主因。40歲男性的基礎代謝率只有25歲時的9成左右,此時應該攝取年輕時9成亂禪的熱量,並維持規律的運動才行。另外,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患者、停經前後的婦女及長期服用某些藥物的人,都是中年發福的「候選人」。
拒絕中年發福的方法很多,臺灣亞爵都會館運動指導員張楷指出,規律運動及控制飲食是最佳選擇。其中,重量訓練最有效。最簡單的重量訓練就是啞鈴運動,只要有一對啞鈴或替代品在手邊,如兩瓶水,在任何地方都可以做。
伏地挺身。訓練效果:強化胸肌、手臂肌肉。預備姿勢:雙膝跪地,雙手伏撐與肩同寬。
啞鈴屈身單手划船運動。訓練效果:增加闊背肌群之肌力及肌耐力。
預備姿勢:1.兩腳張開,膝蓋微彎。
2.身體彎曲,乙隻手扶在平臥椅上,上身與地面平行。3.
手掌朝內抓住啞鈴,手臂與地面垂直。動作:1.
肩部緊縮固定,將啞鈴拉向自己。2.控制整個動作,下去到運動起始點時,不要讓重量把手臂帶下去,而是讓肌肉把啞鈴放下去。
3.一邊做10—12下為一組,可做1—3組,組間休息60秒。左右都需要進行。
注意要點:1.脊椎及臀部勿亂動,背肩不歪斜、下垂。
2.不管是出力時或出力前都不可以屏住呼吸。<>
下蹲運動。訓練效果:鍛鍊下半身肌肉,有效燃燒脂肪。
預備姿勢:基本的站立姿勢。動作:
1.臀部漸漸下沉,直到大腿與地面平行為止。2.
起立,背部自然挺直,連續重複數次。3.進階方式,可以雙手握啞鈴平舉,再下蹲,增加重量訓練。
注意事項:1.切忌彎腰、前傾。
2.下蹲時,不要過低,腿部彎曲譁掘塵約90度。
中年人容易發福是正常的事情,但是隻要掌握了中年人運動的方法,就可以讓發福的情況消失在自己的身上。
2樓:阿亮說應用
人到了中年信帆,想要唯慶保持身體的健康就要多多的參加體育鍛煉,在自己的飲食方面要注意指坦握,儘量不要吃一些高熱量的東西,可以選擇一些慢跑運動,每天跑幾圈,距離不要太遠,還是很不錯的。
3樓:初回
動作:1.動作雀答開始時手肘彎曲,身體下壓,手肘呈90度,撐住半秒。
2.手肘伸直,關節不要鎖緊。可配合呼吸,頃雹慧彎曲時肆衝吐氣,還原時吸氣。
3.反覆做12—15次為一組,但可依個人身體狀態加減次數。
4樓:遍霽本
中年發福非但不是「有亂信福氣」,還會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壓等疾病的發生率,這樣就會對身體健康納陪鍵造成損害,而想要讓身體在中年時也保持不發福,那就得依靠運動了洞巧。
最適合中年人做的運動是什麼
5樓:生活寶典
適合30歲左右的運動
這個時期是在職業生活中承擔繁重業務備受壓力折磨的時期。尤其對於主婦們來說,因為教育孩子、做家務,體力會明顯下降,也會疏於運動,很容易肥胖。因此,這是必須運動的時期。
處於三十幾歲年齡段的人,最好做一些增強身體柔韌性的伸展運動。另外,因為肌肉的耐力和彈性會逐漸減小,所以健美操、快走、慢跑等運動有必要一週做3次以上,每次做20~40分鐘左右。
40歲左右適合做什麼運動
在這個時期,即使是健康的人也會開始感覺到自己年紀大了。此時,不要任由自己的喜好做運動,要避免做劇烈運動,最好先檢查自己的身體狀態,從**的`角度運動。
女性必須要運動以防止骨質疏鬆,高爾夫球、游泳、登山、羽毛球等運動非常適宜。像慢跑那樣雙腳離地的運動很容易受傷,不要勉強去做。
游泳作為水中運動,體溫降低的程度高,要運動全身肌肉,能量消耗也大,如果覺得對自己來說有難度,那就在水裡慢走,進行水中散步也是可行的**方法。
需要一份適合中年人的書單,適合中年人看的書有哪些?
我覺得看看 資治通鑑 挺好的,年輕時靜不下心,看不進去,中年了能看去進去了,本人是覺得越看越有意思,真正能達到手不釋卷的程度。南懷瑾的書,比較深奧,我一般看 文學類這是第一次。畢淑敏的,冰心的,都是老一點的了。都有散文集。下面列舉幾個,你看看。林清玄,作品集 鴛鴦爐 走向光明的所在 開啟心內的窗 在...
中年人長期便祕的問題,中年人長期便祕該怎麼辦
最好能看中醫,可能是脾虛,要用補脾潤腸中藥調理,當然也要多吃些纖維素多的食物,如香蕉 蘋果 紅薯 蔬菜。長期拉不出屎便祕的話是你平時不夠自律,生活規律錯亂,飲食特別重要,辛辣冷的食物不要吃,飯後一小時再衝泡一杯碧生源常潤茶喝,可以很好的潤腸通便,解決便祕的問題!中年人長期便祕該怎麼辦 中年人長期便祕...
中年人的飲食保健是怎樣的,中年人飲食保健重點有哪些?
保證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只有每天都保證有充足的優質蛋白質攝入,才能保證健全的防禦疾病 延緩衰老的能力。適合中年人的蛋白質有魚類大豆製品。魚類蛋白質含量豐富。魚肉因含水多肉質特別細嫩,很容易消化吸收。魚類含油脂少,但魚油多為不飽和脂肪酸,對中年人預防動脈硬化,防止心腦血管疾病有諸多好處。每星期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