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橄欖一葉
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實現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性工作,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意義。我省自然條件嚴酷,地形地貌複雜,耕地中山坡地面積大,中低產田佔75%,有效灌溉面積僅佔25%,抵禦自然災害能力弱。
我省積極探索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模式,河西地區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引導實現「一戶一塊田」;中部丘陵山區通過高標準梯田建設,推進地塊小變大虧念、彎變直、坡變平、互聯互通,引導實現「一戶梁空衡一臺地」;**市景泰縣通過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探索推出了「景泰三變」「先流轉再建設」等創新舉措,推動土地資源盤活整合,引進大型龍頭企業流轉高標準農田建設專案區耕地實施產業化經營,實現「一企一基地」;蘭州新區對現有的31萬畝農用地全域統籌規劃,探索現代迴圈農業發展新模式。
當前,我省高標準農田建設初步實現「五項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大中型灌區建設相結合,改寫了傳統灌溉農業的歷史,推動傳統灌溉農業向現代節水農業轉變;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大型現代龍頭企業相結合,促進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智慧型化、品牌化發展;高標準農田建設與撂荒地復耕復墾相結合,有效解決糧食自給能力橡做和保障糧食安全;
高標準農田建設與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相結合,提高集體經濟組織實力和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高標準農田建設與吸納農村勞動力相結合,有效解決因疫情影響不能出門務工的問題。通過五項結合,為實現脫貧攻堅,推進產業發展、生態保護建設,統籌銜接鄉村振興奠定了良好基礎。
2樓:流螢人生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成果陸叢,最終也是形成了集體資產,咐啟也是在集體產權改革的範圍內,所有村民都應該是權益人。高標準農田建設是「誰受益、誰管護」,因此高標準農田早簡櫻建設要結合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建立健全高標準農田管護機制,明確村集體是管護主體,落實管護責任,確保建成的工程設施正常執行。
3樓:愛情來了擋不住
把彼此羨衝鍵之間的優點全都統計出來,進行相應的結合並且完善好雙方之間判激的缺點,這樣就兄巧可以讓這種結合非常的完善。
4樓:不棉希持美
就是分到他們每家每戶讓農民自己管理,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內容
5樓:張瑩瑩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內容包括:
1、切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包括開展集體資產清產核資,落實集體資產所有權,加強農村集體資產財務管理;
2、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包括推進經營性資產股份合作制改革,確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完善農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
3、健全完善農村集體經濟執行體制機制,包括強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功能作用,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合法權利,探索發展集體經濟的有效形式。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針對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不清晰、權責不明確、保護不嚴格等問題日益突出,侵蝕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基礎,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定,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勢在必行。
有關農民股份昌汪合作和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標誌著中國佈局農村集體資產產權試點工作即將全面。試點的目標在於探索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歸屬,完善各項權能,啟用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源攜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這是農村改革一項重要頂層設計,是農村集體經濟改革重大制度創新。
試點方案提出了改革試點的目標原則:要通過改革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明晰產權、完善權能,積極探索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形式,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不斷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在堅持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尊重農民意願雹迅伏的前提下,發展多種形式的股份合作,探索建立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陳曉華強調,在改革試點中,要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既要發揮集體的優越性,又要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啟用農村各類生產要素潛能,探索發展壯大股份合作經濟的途徑;要堅持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守住防止集體資產被侵蝕和農民利益受損害的底線,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農村集體經濟運營新機制;要堅持尊重農民群眾意願,確保農民群眾成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要堅持重點突出和風險可控,確保試點工作順利實施。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四條 發包方享有下列權利:
一)發包本集體所有的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本集體使用的農村土地;
二)監督承包方依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和保護土地;
三)制止承包方損害承包地和農業資源的行為;
四)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權利。
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農村集體產權制改革的區別
6樓:網友
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農村集體產權制改革的區別如下:
1、手橋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指的是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制度是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基礎性工作,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建設美麗鄉村的新時代,追求更加美好的全民小康生活,實現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標,使得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更搜模為重要和迫切。
2、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在明晰集體資產產權歸屬的基礎上,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形式,將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和未承包到戶的資源性資產折股量化到人、落實到戶,明確集體經濟組織市場主體地位的一項制度創新。
3、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於2008年十七屆三中全會時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的概念被提出。而農村集體產權制改革於2014年提出。
4、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是我們黨各項農村政策的根基,對於我國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對於解決三農問題有著世薯緩不可替代的重大戰略意義。而農村集體產權制改革的意義在於維護農民合法權益、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什麼
7樓:張文濤
法律分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針對農村集體資產產權歸屬不清晰、權責不明確、保護不嚴格等問題日益突出,侵蝕了農村集體所有制的基礎,影響了農村社會的穩清神定,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勢在必行。
法律依據:《關於農村土地徵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侍正敗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第二條 建老顫立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針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權能不完整,不能同等入市、同權同價和交易規則亟待健全等問題,要完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產權制度,賦予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入股權能;明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範圍和途徑;建立健全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監管制度。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8樓:宇小律
農村集體產權指農村 集體經濟組織 對其所有的資產的佔有、支配和收益的權利、義務和責任。農村集體經濟產權謹和,既包括集體經濟組織所擁有的土地、山場、水面、草原、灘塗等自然資源的產權,也包括集體經濟組織所擁有的能以貨幣計量、納入賬核心算的資產的產權。農村集體經濟產權包括所有權、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四個權能。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擁有集體產權的同時,也必須承擔由此帶來的義務和責液晌橘任,包括對全體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的責任,對國家、對社會所承鬧團擔的義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二十四條 國家所有或者國家所有由集體使用以及法律規定屬於集體所有的自然資源,組織、個人依法可以佔有、使用和收益。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三百三十一條 土地承包經營權人依法對其承包經營的耕地、林地、草地等享有佔有、使用和收益的權利,有權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等農業生產。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經濟基礎嗎
9樓:
摘要。是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經濟基礎,它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農村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是農村改革的基礎,是農村社會穩定的基礎。它不僅改變了農村的經濟結構,而且改變了農村的社會結構,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您能補充下嗎,我有點不太理解。
是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經濟基礎,它是農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農村社會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是農村改革的基礎,是農村社激畢鎮會穩定的基礎。它不僅改變了農村的經數擾濟結構,而且改變了農村的社會明粗結構,改善了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成員界定
10樓:律漸
法律分析:1、遵循原則。
1)依法依規;(手滑2)尊重歷史;(3)行薯粗兼顧現實;(4)程式規範;(5)群眾認可;(6)不溯及既往;(7)身份不重複;(8)靜態管理。
2、考慮因素。
1)是否具有本集體經濟組織農村戶籍;
2)是否按照法律、政策規定的承包方式取得了家庭承包地,或者按照法律、政策規定的承包方式具有承包本集體經濟組織土地的資格;
3)是否與檔鎮本集體經濟組織形成較為固定的生產生活關係;
4)是否履行了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應盡義務。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三條 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使用權不得出讓、轉讓或者出租於非農建設。
第四十三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進行建設,需要使用土地的,必須依法申請使用國有土地。可見,農村土地可以出租用於農業建設,不能出租用於非農業建設,農村土地出租是有條件限制的。
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多少億畝以上
年全年建成億畝高標準農田,根據 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 年 年將確保累計建成億畝高標準農田。一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內容。 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內容主要分為田間基礎設施工程 地力建設工程 科技支撐工程。其中田間基礎設施工程主要包括田網 渠網 路網 電網等建設,這樣可以提高農田抗災減災能力 農田排灌能力和農機...
女生1 65的身高標準體重是多少
國際上常用的人的體重計算公式,以及身材比例計算 比較適合東方人 標準體重 身高cm 100 x0.9 kg 標準體重 女 身高cm 100 x0.9 kg 2.5 kg 正常體重 標準體重 多少 10 超 重 大於標準體重10 小於標準體重20 輕度肥胖 大於標準體重20 小於標準體重30 中度肥胖...
女性身高米標準的體重是多少,1 7米身高 標準體重是多少
女性身高1.56米標準的體重是 1 年齡 19歲,標準體重 47 2 年齡 21歲,標準體重 47 3 年齡 23歲,標準體重 47 4 年齡 25歲,標準體重 48 5 年齡 27歲,標準體重 48 6 年齡 29歲,標準體重 49 7 年齡 31歲,標準體重 49 8 年齡 33歲,標準體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