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歌原文及翻譯
1樓:林傑
漁父歌原文及翻譯如下:
屈原既放,遊於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與?何故至於斯?」屈原曰:「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以見放。」
漁父曰:「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世人皆公升液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滄浪之水清滲配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復與言。
翻譯: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邊上游蕩。他沿著江邊走邊唱,面容憔悴,模樣枯瘦。漁父見了向他問道:
您不是三閭大夫麼,為什麼落到這步田地?」屈原說:「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汙),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漁父說:「聖人不死板地對待事物,而能隨著世道一起變化。世上的人都骯髒,何不攪渾泥水揚起濁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
為什麼想得過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讓自己落了個放逐的下場?」
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頭一定要彈彈帽子,剛洗過澡一定要抖抖衣服。
怎能讓清白的身體去接觸世俗塵埃的汙染呢?我寧願跳到湘江裡,葬身在江魚腹中。怎麼能讓晶瑩剔透吵喊物的純潔,蒙上世俗的塵埃呢?
漁父聽了,微微一笑,搖起船槳動身離去。
唱道:「滄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來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濁又濁啊,可以用來洗我的腳。」便遠去了,不再同屈原說話。
漁父原文及翻譯
2樓:內蒙古恆學教育
漁父原文: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翻譯:漁父仰天大笑、吟唱,輕飄飄的江鷗在飛翔,寬闊的長江上吹灑滿江風雨。江邊騎馬奔波的當差的小官,現在竟然借我的小船往南渡過長江。
註釋:輕鷗舉:輕盈的鷗鳥飛起來。
漠漠:雲煙瀰漫。
帝京篇原文 翻譯及賞析,京城原文 翻譯 賞析 原文作者簡介
京城原文 翻譯 賞析 原文作者簡介 作者 李賀 朝代 唐代。驅馬出門意,牢落長安心。兩事誰向道,自作秋風吟。李賀 公元年 年 字長吉,漢族,唐代福昌 今河南宜陽 人,留下了 黑雲壓城城欲摧 雄雞一聲天下白 天若有情天亦老 等千古佳句。李賀歲到京城長安參加進士考試。因父親名為晉肅,與進士同音,就以冒犯...
察今的原文及譯文
來這看看 察今 的原文 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賢也,為其不可得而法。先王之法,經乎上世而來者也,人或益之,人或損之,胡可得而法?雖人弗損益,猶若不可得而法。凡先王之法,有要於時也。時不與法俱在,法雖今而在,猶若不可法。故釋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為法。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何也?先王之所以為法者,人也,而...
《陳寔退盜》的譯文,陳寔傳的原文及翻譯
東漢的時候,有乙個人叫做陳寔 音 實 每次別人遇到什麼紛爭的時候,都會請陳寔出來主持公道,因為大家都知道陳寔是乙個忠厚誠懇的大好人,每個人都很喜歡他 聽他的話!有一年陳寔的家鄉鬧饑荒,很多人都找不到工作做,有的人就到別的地方去工作,也有人因為沒有工作可以做,變成了小偷,專門去偷別人的東西!有一天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