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萍連話
您好,您問的是廣西潘氏入桂始祖墓由來的問題。
廣西潘氏入桂始祖墓位於廣西桂林市,是潘氏入桂始祖潘景淳的墓葬。潘景淳是潘氏家族的第一代祖先,他於西元前111年(漢武帝永初元年)入桂,在桂林建立了潘氏家族,稱潘氏入桂始祖。
潘景淳在桂林建立潘氏家族後,他的子孫們在桂林繁衍生息,在桂林一帶建立了許多家族,形成了潘氏家族的桂林支系。潘景淳死後,他的子孫們將他安葬在桂林,建立了潘氏入桂始祖墓,以示對祖先的尊敬。
潘氏入桂始祖墓是潘氏家族的歷史文化遺培燃跡,它被明芹認為是潘氏家族的精神源泉,也是潘氏家族的歷史記憶。每年,潘氏家族的成員都會來到潘氏入桂始祖墓,配槐虛祭奠祖先,以示對祖先的尊敬。
2樓:查無此人
您好,廣西潘氏入桂始桐遊彎祖墓的由來,可以追溯到明朝時期,當時明朝的皇帝朱元璋派遣潘江(又名潘江駒)前往廣西,以實施政策,把江淮地區的百姓調遷到廣西,以增加廣西的人口。潘江駒一行人在抵達廣西后,就在當地建立了潘氏宗祠,以紀念潘江駒的功績。潘氏宗祠至今仍然保磨輪存完好,是當地局悶重要的歷史文化遺產。
3樓:sy夏日傾情
廣西潘氏入桂始祖墓距今已有2000多年,位於廣西融安縣配雹差境內,傳說是潘氏入桂始祖潘金絲被葬於此。據說潘金絲當時培皮在此建起先肆鉛遣站,為後來潘氏入桂打造了基礎。
潘氏的來歷
4樓:網友
(一)始於羋姓。
源於「羋」(mǐ )姓,出自春秋時楚國公族「羋潘崇」之後,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公諱崇字道安,楚成王時大夫,穆王立,以其太子宮予公,使為太師,掌國事,環列之尹,楚國大治,有認楚公族後以字為氏,列公為潘姓始祖之一。
二)以國為姓。
潘姓始祖季孫公之墓。以國名為姓,出於姬姓。畢公高的小兒子季孫封邑在潘。春秋後國滅,其子孫不以姬為姓而以國名為勝,奉季孫為潘姓始祖 。
三)源於姚姓。
源於姚姓,是上古舜帝姚重華後裔,是以國名為姓。《史記》《中國姓氏》記載,舜帝生於姚墟,因姓「姚」,建都於潘地(今北京延慶)。後將潘地移至今陝西省興平。
四)因地得姓。
因地而得姓。水在河南,住在潘水邊的人以水地名為姓。下雒城西南故潘城,有以地為氏者。
五)鮮卑改姓。
北魏孝文帝漢化改革時,改鮮卑破多羅氏為單姓潘 。 清康熙末年,臺灣岸裡大社(今臺灣省臺中市神崗)酋長阿穆歸順清廷,被賜姓為潘;光緒時,臺灣高山族相率歸化清廷,也被賜姓潘(這也就是臺灣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六)漢化改姓。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在今水族、京族、土家族、彝族、瑤族、仫佬族、回族、壯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潘氏族人分佈。
如今,潘氏族人分佈廣泛,尤以浙江、江蘇、安徽、山東、廣東、內蒙古、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區為多,這九省潘氏族人約佔全國潘氏人口的69%以上。
5樓:網友
潘姓在當今中國姓氏中排名第五十二,在臺灣排名第三十一。潘姓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代。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五個兒子畢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畢,建立畢國,後來,畢公高又封自己的兒子季孫在潘,季孫的子孫就用封邑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潘。
而潘姓的另外一支,是出自羋姓,是楚國公族的後代,因為某些原因而改姓潘。發展和演變:潘姓還有其他一些**,如,春秋時期,潘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潘國人就有用國名作為自己的姓氏,從此姓潘;北魏孝文帝時,遷都洛陽,把鮮卑族的破多羅氏改成了潘姓;清朝康熙年間,臺灣高山族相繼歸順清朝,也被賜姓潘。
潘姓早期主要在河南發展,並且逐漸向四周擴充套件,唐代時,已經擴充套件到河北,陝西等地。潘姓第一次進入廣東是在西晉年間,後又發展到湖北,江蘇,浙江。潘姓第一次進入福建是在唐代,後又遷居廣東,雲南,清朝康熙年間,潘姓第一次移居臺灣。
潘姓的主要聚居地有:中牟,河南,漢壽,廣宗,京兆,洛陽,杭州,江夏等。
6樓:網友
一支源出於姬姓:周文王將其弟「季孫」,封在「潘」這個地方,季孫的後代就以潘為姓氏,稱為潘氏。
一支源出於羋姓:春秋時,楚國的潘 氏是楚國的王公貴族。
出自北方鮮卑族:後魏時,代北鮮卑有姓破多羅者,後改潘氏。[1]而在臺灣,許多潘姓居民皆有原住民血統、甚至無漢人血統。此因早期漢人稱原住民為「番」,再轉為「潘」的緣故。
潘姓氏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潘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姬姓,是黃帝的後代。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畢公高在西周初年被封在畢,建立畢國。畢公高封其子季孫於潘,附庸於畢國。
其地在今陝西省北部,子孫以封邑命氏。或言潘國被楚國所滅,亡國後的潘國人就有用國名作為姓氏的,從此改姓潘。 2、出自羋[mǐ]姓,是春秋時楚國公族的後代。
見於家傳者始祖為潘崇。潘崇官拜楚穆王太師。《通志?
氏族略三》 :潘氏,羋姓,楚之公族,以字為氏。潘崇之先,未詳其始,或言畢公高之子季孫食採於潘,謬矣。
潘岳家風詩自可見。晉亦有潘父,恐自楚往也。漢有潘瑾,後漢有潘勉。
3、出自北方鮮卑族。據《魏書.官氏志》所載,南北朝時,北魏有代北複姓「拔略羅氏」隨魏孝文帝南遷洛陽後,定居中原,代為漢姓「潘」氏。 4、清康熙年間,臺灣高山族相繼歸順,被賜姓潘。
分別發源於南方和北方的兩支潘氏,姓源雖然看起來有所不同,但認真推溯起來,根本都是黃帝軒轅氏的後代。因為,周文王固然是黃帝的姬姓嫡裔,而楚國所出的羋姓則是傳自黃帝之孫顓頊。在血統方面實際上同出一源,沒有太大的分別。
二、遷徙分佈。
潘姓早期在河南發展,唐代擴充套件到河北、陝西等地。第一次進入廣東是在西晉年間,後又發展到湖北、江蘇、浙江。第一次進入福建是在唐代(現福建省惠安縣螺陽鎮盤龍村塗樓自然村,全村共有100餘口人,均為姓潘),後又遷居廣東、雲南。
四川也有一支,清康熙年間,潘姓第一次移居臺灣。由於《史記》載有潘崇的事蹟,故潘氏大多以潘崇為始祖。潘崇之子潘尪[wāng]為楚大夫;孫子潘黨,繼為大夫。
三、郡望、堂號。
1、堂號:黃門堂:西晉潘岳曾任河陽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等職,故以其黃門侍郎之職稱為堂號,又因其為滎陽中牟(今屬河南)人,也稱為滎陽堂。
2、郡望: 廣宗郡:東漢永元五年(93年)置縣,治所在今河北威縣東。
隋仁壽元年(601年)避太子廣諱,改名宗城。十六國後趙為建興郡治;北魏為廣宗郡治。此支潘氏,出自潘勖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晉代廣宗太守潘才。
河南郡:漢高帝二年(205年)改秦三川郡治。此支潘氏,多出自鮮卑破多羅氏之後,其開基始祖為潘威。
滎陽郡:三國魏正始三年(242年)始置郡。此支潘氏為漢獻帝時尚書左丞潘勖之族所在。
豫章郡:楚漢之際始置郡。此支潘氏為潘崇之後。
潘氏的來歷
8樓:奧奧最可愛
看百家講壇吧,裡邊有很詳細的姓氏來歷。
潘氏宗祠的介紹
9樓:小費
大阜潘氏宗祠是一處建於明代中期的漢族祠堂建築,是漢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賢的場所。位於徽州歙縣北岸鎮大阜村「來龍山」的「龍首」南麓,始建於1585年,清朝同治年間重修。整個建築依「來龍山」地形而建,座北朝南,氣勢恢巨集,做工之巧妙,充分體現了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藝術創造力。
鎮雄到廣西桂港多少公里
駕車路線 全程約972.0公里 起點 鎮雄縣 1.昭通市內駕車方案 1 從起點向正東方向出發,行駛160米,過右側的捷成電器約240米後,右轉進入環北路 2 沿環北路行駛940米,左前方轉彎 3 行駛5.7公里,左前方轉彎 4 行駛70米,右前方轉彎 5 行駛60米,右前方轉彎 6 行駛30米,右轉...
廣西 八桂 是什麼意思
八桂,原指桂林市後代指廣西。桂樹大片成林 桂花滿地故稱桂林,桂樹桂花之多特美稱 八桂 八桂 之 八 其意為大且多,茂盛叢生,並非確切的數字。八桂就是指桂樹大片成林 桂花滿地,故稱桂林。唐朝韓愈最早用 八桂 這個詞,官書上首次以 八桂 來詮釋行政區劃,是明代官修 大明一統志 中的用詞,特指廣西,從此 ...
吳三桂為何引清兵入關,吳三桂為什麼引清兵入關 吳三桂倒戈的三個原因
吳三桂明明投降李自成,為什麼又要引清兵入關的?原到底是什麼呢?崇禎十六年,發生的四件事改變了吳三桂。一 正月,已投降的祖大壽在瀋陽收到吳三桂的來信,祖大壽將來信轉交皇太極,皇太極回通道 爾遣使遺爾舅祖總兵書,朕已洞悉。將軍之心,猶豫未決。朕恐將軍失次機會,殊可惜耳。吳三桂在動搖中,雖然沒有降清,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