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蓮曲》 劉方平 落日清江裡, 荊歌豔楚腰。 採蓮從小慣, 十五即乘潮。 要翻譯

2025-06-18 07:40:21 字數 908 閱讀 5266

1樓:西紅柿炒雞蛋的糖糖

劉方平。落日清江裡, 荊歌豔楚腰。

採蓮從小慣, 十五即乘潮。

採蓮曲》是樂府詩舊題,又稱《採蓮女》、《湖邊採蓮婦》等,為《江南弄》七曲之一,內容多描寫江南採蓮婦女的生活。歷來寫採蓮曲的很多,但寫得出色也頗不容易。而這首小詩只用了二十個字就維妙維肖地塑造了乙個可愛的採蓮勞動婦女形象。

首二句寫日落時分,江水清澈,餘暉掩映,金波粼粼,盪漾著苗條美麗女子的宛轉歌聲。詩一開頭就用樸素的語言描繪出江南日暮的迷人景色。第二句起首巧用「荊歌」二字進而渲染了江南氣氛,接著作者又抓住最具特徵的細腰來勾勒提掇江南女子的輕盈體態。

此處「豔」字用得極妙,不僅與上句裡的「清」字相映成趣,而且活靈活現地展現了她的美麗外貌,一字傳神,足可與「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媲美。聯絡首句,不由得使人想象到紅色的晚霞給她披上了絢麗的衣裳,給她增添了姿色;她的美貌與動人的歌聲,也為「日暮清江」增添了風光。

已經日落黃昏,老培胡她還在江上幹什麼呢?唱的又是什麼歌兒呢?詩的第三句揭了這個謎,原來她在採蓮。

傍晚還在採蓮,表現了她的勤勞,邊採邊唱,勾畫出她開朗的性格和愉快的心情。至此,有聲有色,有景有情,有靜有動,一幅充滿濃郁水鄉生活氣息的採蓮圖躍然紙上。但是詩人並不滿足於繪聲繪色地描寫乙個採蓮的場面,而著重於刻畫採蓮人。

由「從小慣」三字,我們一方面可以知曉她採蓮熟練,另一方面也說明她健康樸實,從小就培養出勤勞的品質。聯絡日暮採蓮,自然讓人瞭解到採蓮是項繁重的勞動,反映出當時勞動人民的艱苦生活,順勢帶出第四句「十五即乘潮」,使意境更深一層,原來她在小小年紀就能駕馭風浪,該是多麼勇敢多麼勤勞啊!這兩句不僅寫出採蓮女的能幹和勞動本色,而且使人享受到一種健康純樸的美。

這具「象牙微雕」是從環境描寫到人物外貌到人物心靈逐層深入,情景中凳相容,由於詩人擇詞煉字侍攔功力很深,使人恍若身歷其境。詩的語言樸素自然,民歌味道很濃,寥寥數語,涵蓋萬千。

月夜劉方平主題,劉方平的《月夜》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表達了詩人對春天來臨的喜悅 發現斗轉星移,感到時光流逝,春氣萌發,春天腳步越來越近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 蟲聲新透綠窗紗 劉方平的 月夜 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啊 網上找作業答案索表達了春回大地的喜悅和詩人對春的敏感 月夜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今夜偏知春氣暖,...

採蓮曲這首詩歌表現了採蓮女在打洞時非常怎麼樣

採蓮曲有好幾首現以唐代白居易寫的採蓮曲為例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船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這首描寫的是一位採蓮姑娘靦腆的情態和羞澀的心理。後面兩句轉入人物描寫,採蓮姑娘遇到自己的情郎,正想說話卻又怕人笑話而止住,羞澀得在那裡低頭微笑,不想一不小心,頭上的碧玉簪兒落入了水中。詩人抓住...

採蓮曲是什麼詩人寫的古詩是荷葉羅裙一色裁

王昌齡採蓮曲 作者 王昌齡 朝代 唐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王昌齡的採蓮曲是一首什麼詩 採蓮曲唐代 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這首詩寫的是採蓮少女,但詩中並不正面描寫,而是用荷葉與羅裙一樣綠 荷花與臉龐一樣紅 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