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故事徵文500,關於孟子的故事

2025-06-18 06:15:22 字數 1430 閱讀 7966

關於孟子的故事

1樓:檢安泣宛菡

殺豚不欺子。

當孟家還在廟戶營村集市旁居住時,孟子看到鄰居殺豬,不解地問母親:「鄰家殺豬幹什麼?」孟母當時正忙,便隨口應到:

煮肉給你吃!」孟子十分高興,等待食肉。孟母深知做人要誠實,所謂「言必信,行必果」,而且她深深知道身教重於言傳。

為了不失信於兒子,儘管家中十分困難,孟母還是拿錢到東邊鄰居家買了一塊豬肉,讓兒子吃了個痛快。

孟子少時誦。

孟子年少時候,有一次,他在吟誦詩文,他的母親在一旁紡織。孟子(受其影響)突然停了下來。過了一會兒,又開始吟誦。

忘記了,一會兒又記起來。」孟子的母親拿起刀子就割斷她的織物,說:「這個織物割斷了,能夠再接上去嗎?

從此之後,孟子讀書就專心了。(選自《韓詩外傳》卷九)

2樓:端木吟天

從前孟子小的時候,父親早早地死去了,母親守節沒有改嫁。一開始,他們住在墓地旁邊。孟子就和鄰居的小孩一起學著大人跪拜、哭嚎的樣子,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孟子的媽媽看到了,就皺起眉頭:「不行!我不能讓我的孩子住在這裡了!

孟子的媽媽就帶著孟子搬到市集,靠近殺豬宰羊的地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鄰居的小孩,學起商人做生意和屠宰豬羊的事。孟子的媽媽知道了,又皺皺眉頭:

這個地方也不適合我的孩子居住!」於是,他們又搬家了。這一次,他們搬到了學校附近。

每月夏曆初一這個時候,**到文廟,行禮跪拜,互相禮貌相待,孟子見了一一都學習記住。孟子的媽媽很滿意地點著頭說:「這才是我兒子應該住的地方呀!

後來,大家就用「孟母三遷」來表示人應該要接近好的人、事、物,才能學習到好的習慣!

也說明環境能改變乙個人的愛好和習慣。

有關孟子的故事

3樓:網友

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遊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遊戲。

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

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

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孟子的名言,關於孟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 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下信乎?傳不習乎?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孟子的名言 1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譯文 不用圓規和曲尺,就不能正確地畫出方形和...

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小故事

1 義利之辯 魯國有一道法律,如果魯國人在外國見到同胞遭遇不幸,淪落為奴隸,只要能夠把這些人贖回來幫助他們恢復自由,就可以從國家獲得金錢的補償和獎勵。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不向國家領取金錢。孔子說 賜 端木賜,即子貢 你錯了!聖人做的事,可用來改變民風世俗,教導可以傳授給百姓,不僅...

孟子有趣故事50字,有關孟子的小故事20字左右

有關孟子的小故事字左右 孟子教人學習 戰國時,有個叫高子的人。因為他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學習,老是三天打 兩天曬網,所以學問沒有多大長進。但是,他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在哪,就去請教當時的大學問家孟子。他問 為什麼我總是學不好呢?孟子說 你看,山上的小路雖然只有一點點寬,但經常有人走,時間長了,它就會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