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桓公何以一匡天下,九合諸侯?

2025-06-14 03:55:08 字數 1790 閱讀 7459

1樓:匿名使用者

史記·齊太公世家》稱:「是時周室衰微,唯齊、楚、秦、晉強。……唯獨齊為中國會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諸侯賓會。

於是桓公稱:『寡人南伐至召陵,望熊山;北伐山戎、離枝、孤顫源絕竹;西伐大夏,涉流沙;束馬懸車太行,至卑耳山而還。諸侯莫能違寡人,寡人兵車之會三,乘車之會六,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昔三代受命,有何以異於此乎?

齊桓公作為春秋首霸,在周王權失控、戰亂不止動盪的形勢下,尊王室信諸裂察侯,安四境,對保護中華文明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發揮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孔子說:「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如今受其賜」。

論語·憲問》)這足以說明,茄姿齊桓公的霸業,對中華民族的興旺發達是有很大貢獻的。

2樓:匿名使用者

管仲改革的主要內容。

1、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

2、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

3、激胡按土地分等徵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

4、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

管仲改革的實質,是廢除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

打出御飢「尊王攘夷」的旗號,明拆攔即在尊重周王室的名義下,團結其他諸侯,抗擊威脅中原的周邊少數民族,還出兵阻擋北上的南方強國楚,在諸侯國中樹立了威信。

3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太簡單了 就一句話 他是當時的霸主 至於為什麼成為霸主 上邊的人說的很清楚了。

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翻譯成現代漢語

4樓:小熊玩科技

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

之謀也。翻譯成現代漢語就是:齊桓公因此稱霸,多次盟會諸侯,從而獲得天下,這全是管仲的謀略。

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該句出自《論語》,孔子提出「事君以忠」。管仲的行為屬於對其主的不忠。

但孔子這裡卻認為管仲幫助齊桓公召集諸侯會盟,而不依靠武力,是依靠仁德的力量,值得稱讚。

5樓:匿名使用者

管仲既被錄用,在齊國執掌政事,齊桓公因此稱霸,多次盟會諸侯,安定天下,這全是管仲的謀略。

6樓:匿名使用者

齊桓公因此稱霸,多次盟會諸侯,安定天下,這全是管仲的謀略。

管仲夷吾者中"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的意思?

7樓:公尺迦勒之舞

這句話的意思是齊桓公憑藉著管仲而稱霸,並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歸正於一,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出處:西漢司馬遷《管晏列傳》:「鮑叔牙遂進管仲。管仲既用,任政於齊,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

譯文:於是鮑叔牙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後,在齊國執政,桓公憑藉著管仲而稱霸,並以霸主的身份,多次會合諸侯,使天下歸正於一,這都是管仲的智謀。

8樓:夢醒人離

管仲已經被任用,在齊國施政,齊桓公憑藉他稱霸;多次使諸侯們會盟,真正控制天下,這是管仲的計謀。

語法:主要是被動句和判斷句。

重點:既:已經。

用:翻成被動,被任用。

以:憑藉。九:表虛詞,多次。

ps:我正好剛學完管仲列傳,希望對你有用。

9樓:課文你來說

這幾句出自《史記--管晏列傳》,大意是:

管仲被選用提拔以後,在齊國負責掌理政事,齊桓公因此以強大的國力而稱霸,多次以天下盟主的地位會合諸侯,統一號令天下,這些都是因為管仲負責管理齊國帶來的結果。

齊桓公和管仲有哪些故事,齊桓公和管仲的故事是什麼?

春秋時期的管仲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輔佐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就了齊桓公的霸業。但是管仲以前曾是齊桓公的政敵。齊桓公名小白,其前任是他的兄長齊襄公。齊襄公是一個喪失人倫的衣冠禽獸,把齊國搞得一塌糊塗,使齊國政治潛藏著極其管仲像深刻的危機。諸公子紛紛逃亡,以避災難。公子小白與心腹鮑叔牙投...

齊桓公的三個寵臣道理,齊桓公是一個怎樣的君主

易牙 豎刁和開方,這三人是作為殘忍 奸邪的代名詞。要說道理的話,就是不能信任那些不近人情的人和事吧。供參考。齊桓公是一個怎樣的君主 一代霸主,睿智 英明 任人唯賢,春秋五霸之一,你說他牛不牛,奠定了後來齊國戰國七雄的地位。是個胸襟開闊 雄才大略。齊桓公三個寵臣的結局 齊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

齊桓公,齊桓侯和蔡桓公是什麼關係

齊桓公有兩個,一是春秋時候的霸主姬小白,一是戰國時候的田午,這個田午也被稱為蔡桓公,因為他立國時的國都在上蔡。又因齊國最開始被封國時,是侯爵,所以齊國國君也可稱為齊侯。在某種意義上說,齊桓公,齊桓侯和蔡桓公都可同指戰國時的齊國國君田午。其他 蔡桓公不是蔡桓侯 蔡國君主是侯爵,齊國君主也是侯爵,但齊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