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映了齊桓公怎樣的用人觀?

2025-05-01 08:35:14 字數 1567 閱讀 6744

1樓:網友

用人,首先要任人唯賢,量才施用。每個人的才能有大有小,選拔使用人才,要堅持「德才兼備」的原則,以能力為標準。能力強的人,未能進入重要崗位,就會被埋沒或「氣走」;能力較弱的人,在較次要的崗位可能會發揮較大的作用,如果硬安排配知在重要崗位,就會既耽誤工作,又影響他們自身的長遠發展,於公於私都無益處。

對人才的使用,要力爭用當其才。如果用的不是地方,人才也會變成「庸才」。

其次,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對於看準了的人才,就要完全信賴,大膽使用。只要你讓他放開手培搜消腳,他必定會在你的期待下全力以赴。

千萬不要半信半疑,處處設卡,漏梁使人想問題顧慮重重,做工作縮手縮腳,把「駿馬」束縛成「笨馬」。

再次,用人就是用人之長,同時能容人所短。用人所長的第一層:就是不能只看其所長,而不能容其所短。

即就是用人不要看他有什麼缺點,而是看他能做什麼。用人之長的第二層:就是每個人的長處都各有不同,對人要區別對待,在用人上,包括激勵、獎勵、提拔等等,要「量身定做」。

齊桓公任用誰為相

2樓:潤澤且鮮明灬小兔子

齊桓公用管仲為相。齊桓公,姜姓,呂氏,名小白。姜姓齊國第十六位國君,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呂尚的第團簡十二代孫,齊僖公第三子,母為衛姬。

早年在鮑叔牙保護下,逃到莒國避難。在齊蠢或跡襄公和公孫無知相繼死去後,搶先回國,奪取君位。任內勵精圖治,起用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

一、帶並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齊國逐漸強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九合諸侯,平定宋國內亂,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滅掉譚、遂、鄣等小國,成為第乙個中原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晚年昏庸,在管仲去世後,任用易牙、豎刁、開方、常之巫等人。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中國古代著名經濟學家、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後代。

齊僖公三十三年(前698年),開始輔佐公子糾。齊桓公元年(前685年),得到鮑叔牙推薦,擔任國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被尊稱為「仲父」。

齊桓公四十一年病逝。後人尊稱為「管子」,譽為「法家先驅」「聖人之師」「華夏文明保護者」「華夏第一相」。

管子》一書題為管仲所作,有人質疑為後人託名。

齊桓公的形象特點

3樓:夢之緣文化

齊桓公:寬容大度、從諫如流、不計前嫌、志向高遠、心胸寬廣、唯才是用。齊桓公任管仲為相,推行改革,實行軍政合一和兵民合一的制度,使齊國逐漸強盛。

齊桓公的性格特點是善於納諫,從諫如流、低調為人,高調做事、仗義疏財,不貪小利、寬巨集大度,不記小過、善於用人,用人不疑、賞罰分明,體恤民眾、富有幻想,積極樂觀、同甘共苦,親臨一線、大仁大義,霸者風範。

能長保國者,能終善者也。諸侯並立,能終善者為長;列士並立,能終善者為師。昔先君桓公,方任賢而贊德之時,亡國恃以存,危國仰以安,是以民樂其政而世高其德,行遠征暴,勞者不疾,驅海內使朝天子,諸侯不怨。

當是時,盛君之行不能進焉。及其卒而衰,怠於德而並於樂,身溺於婦侍而謀因於豎刁。是以民苦其政,而世非其行,故身死胡宮而不舉,蟲出而不收。

當是時也,桀紂之卒不能惡焉。

齊桓公的三個寵臣道理,齊桓公是一個怎樣的君主

易牙 豎刁和開方,這三人是作為殘忍 奸邪的代名詞。要說道理的話,就是不能信任那些不近人情的人和事吧。供參考。齊桓公是一個怎樣的君主 一代霸主,睿智 英明 任人唯賢,春秋五霸之一,你說他牛不牛,奠定了後來齊國戰國七雄的地位。是個胸襟開闊 雄才大略。齊桓公三個寵臣的結局 齊桓公姓姜,名小白。公元前685...

《鯀禹治水》反映了人類怎樣的精神

鯀禹治水 反映了反映了古代人民在同自然作鬥爭,治理洪水的艱苦版 卓絕的鬥爭權過程,他們所表現出來的那種執著的信念和前仆後繼 不屈不饒的偉大斗爭精神,至今依然閃爍著燦爛的光芒。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氾濫。作為黃帝的後代,鯀 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唐堯 ...

高爾基的《童年》反映了怎樣的社會現實

童年 是高爾基自傳體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紀90年代,高爾基就有撰寫傳記體作品的念頭。在1908年至1910年間,列寧到高爾基所在的義大利卡普里島公寓所做客,高爾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講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列寧對高爾基說 逗您應當把一切都寫出來,老朋友,一定要寫出來 這一切都是富有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