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上 人的七情六慾分別人什麼?

2025-06-07 17:50:25 字數 1704 閱讀 1071

1樓:匿名使用者

我知道 佛家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佛家的六塵:色、聲、香、味、觸、法。

團巨集 由此有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儒家的七情:喜螞鍵、怒、哀、懼、愛、惡、欲。

醫家的七悶或巧情:喜、怒、憂、思、悲、恐、驚 《佛學大詞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喜、怒、哀、懼、愛、惡、欲。求心理學上的七情六慾。

2樓:匿名使用者

這不太懂,得學習一下。

人的七情六慾指的是什麼?

3樓:驕學相長

七情:指喜、怒、哀、樂、愛、惡、欲七種情感。

六慾:指生、死及眼、耳、鼻、口所產生的慾念。

七情六慾泛指人的各種感情和慾望。

讀音:qī qíng liù yù

出處:《飄蕩的塵埃》:「項英不是神仙;也不是木頭;而是乙個具有普通人的七情六慾的活生生的人;是個既有優點又有錯誤的人。」

四大皆空 讀音:sì dà jiē kōng

意思:四大:古代印度認為地、水、火、風是組成宇宙的四種元素。

佛教借指堅、溼、暖、動四種效能,並認為人身由這「四大」構成。佛教的說法,指世界上的萬物都是虛無的。常用來表示看破紅塵。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一心無掛;四大皆空。」

心理 | 人性的七情六慾

4樓:冰藕不知天下知

七情,裂彎有不少說法,其中流傳最廣的是「貪嗔痴恨愛慾惡」以及「喜怒憂思悲恐驚」。

佛教的八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五陰熾盛、求不得。·

至於六慾,倒是很明確,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的需求或願望,因此就成了「色聲香味觸法」。

解釋一下八苦:

貪帆局:對順境的貪愛,想要得到,否則心不甘情不願。

嗔:對逆境的憎恨,沒有順心意就發脾氣,意氣用事。

痴:不明事理肆轎悶,是非不分,善惡不分,意氣用事。

怨憎會:和恨的人、不想見的人一直見面,心中痛苦。

愛別離:與親愛的人、事、物離別之苦。

求不得:不能如願,得不到想要的。

五陰熾盛:「陰」字,是「遮蓋」的意思。有五種事情(色、受、想、行、識)遮蓋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裡頭迷迷惑惑,造出各種的業來。

所以那五種事情,就叫他「五陰」。因為有了這種五陰,那貪、瞋、痴的心,就著牢在這個五陰上頭,像火碰著了乾柴一樣,就會烈烈烘烘的燒起來,所以叫做「五陰熾盛」。這「熾盛」兩個字,本來是「火勢旺得厲害」的解釋。

現在借這「熾盛」兩個字來,譬喻這五陰的。並且譬喻這五陰的迷惑人,容易得很,像乾柴容易著火一樣。

色受想行識:凡是有形像可以指得出來的,都叫做「色」。「受」是受著的種種苦的、樂的境界。

想」是心裡頭轉著的種種好的、壞的念頭。「行」是心裡頭持的念頭,乙個去了乙個又來,接連著沒有停歇的意思。「識」是分別那種種境界的意識。

人的七情六慾指的是什麼

5樓:abc生活攻略

七情六慾是乙個心態彎理反應,泛指人的喜、怒、哀、樂和嗜慾等,一般來說,七情是指喜、怒、憂、思、悲、恐、驚,感情的表現或心理活動;六慾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的生理需求或願望,並且不同學派對七情六慾內容的描述有所殲臘不同,七情六慾出自:《禮記·禮運》:「七情:

喜怒哀懼愛惡欲。六慾:生死耳目口鼻。

人的七情六慾分別指的是什麼人的七情六慾分別是什麼?說詳細點為好!

何謂七情?禮記 禮運 說 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七者弗學而能。可見,情是喜怒哀樂的情感表現或心理活動,而欲是七情之一。奇怪的是,佛教的 七情 竟與儒家的 七情 大同小異,指的是 喜 怒 憂 懼 愛 憎 欲 七種情愫,把欲也放在七情之末。中醫理論稍有變化,七情指 喜 怒 憂 思 悲 恐 驚 七種情...

「七情六慾」的「六慾」指的是什麼

三心二意是佛教的名詞,法相宗裡面講的 心 意 識叫三心。心是阿賴耶,意是末那,識是前六識。就是我們說的八識稱之為三心。二意 末那是意根 第六是意識,八識裡面這二種叫二意。23 呂氏春秋 貴生 首先提出六慾的概念 所謂全生者,六慾皆得其宜者。那麼六慾到底是什麼東西?東漢哲人高誘對此作了註釋 六慾,生 ...

大道中的七情六慾,是哪七情哪六慾

據典 佛說六識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產生六塵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故有七情 喜 怒 哀 樂 愛 惡 欲佛學大詞典 七情,指一般人所具有之七種感情 喜 怒 哀 懼 愛 惡 欲。六慾,據大智度論卷二記載,係指凡夫對異性所具有之六種慾望 色慾 形貌欲 威儀欲 言語音聲欲 細滑欲 人相欲 或指眼 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