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關於修身養性的句子
1樓:歡樂頌
論語》之論仁、論修身。
論仁 7.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8.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9.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0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11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
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
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2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13.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矣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
14.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
15.樊遲問仁。子曰:
愛人。」問知。子曰:
知人。」樊遲未達。子曰: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樊遲退,見子夏,曰:」鄉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子曰:
舉直錯諸枉,能使枉者直。』,何謂也?」子夏曰:
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選於眾,舉皋陶,不仁者遠矣。湯有天下,選於眾,舉伊尹,不仁者遠矣。
16.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17.子貢問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18.孟武伯問:」子路仁乎?
子曰:」不知也。」又問。
子曰:」由也,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
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
子曰:」赤也,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19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眾,何如?可謂仁乎?
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20.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簡述幼兒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個人修養
你好,幼兒教師首先要有愛心 責任心 耐心和細心,還要有積極樂觀向上 熱情開朗的性格和有親和力,幼兒教師要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心態平和,要勤於學習,不斷探索進取,學習新的科學理念與知識,教師衣著整潔大方,語言規範健康舉止文明禮貌,這樣的幼兒教師才是有修養有內涵的教師。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應具備怎...
論語中孝道的句子,論語中關於孝道的句子有哪些
曾子曰 慎終 追遠 民德歸厚矣。學而篇第一 第九章 孔門強調厚喪葬,重祭祀,並賦予喪祭之禮以道德的意義,視作孝道的繼續和表現,寓教於禮,以達到民 不犯上作亂 的目的。表明儒家禮教雖不具備宗教的形式,卻起著宗教同樣的作用。慎終 終指喪禮,意即對親長的喪事要謹慎行事,對父母之喪要盡其哀。追遠 遠指祭祀,...
聯絡實際談談個人修養與社會文明社會進步的關係,你打算怎樣提高自己的修養()
任何人的藝術修養都不是先天的,都是需要在藝術創作或藝術欣賞的實踐中,逐步鍛鍊和培養的。首先要多讀 多聽 多看,多接觸各種藝術形式和藝術流派。只有在博覽的基礎上,才有可能辨別真偽優劣,培養出較高的藝術鑑賞能力。各種藝術形式之間都存在有機的聯絡,對各種藝術形式培養起一定的興趣,會有助於藝術修養的提高。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