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茶有哪些烹茶沖茶方法?

2025-05-30 07:30:25 字數 4021 閱讀 3820

1樓:沐染染染染染

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安溪珍田閣茶廠在做本報的訪談是認為:

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此功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功夫二字,要在水、火、衝工三者中求之。

水、火都講究乙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訣。《茶經》說:「山水為上,江水為中,井水其下。

那個時候還沒有自來水,陸羽自然沒有加以論列,自來水不宜於煮茶,這已經是乙個常識。不 過像香港地方,一聲制水,萬眾惶然,「自來」尚不可求,不用自來水又用什麼呢?

茶經》又說:「山頂泉輕清,山下泉重濁,石中泉清甘,沙中泉清冽,土中泉渾厚,流動者良,負陰者勝,山削泉寡,山秀泉神,溪水無味。」這就已講究得微乎其微了。

至於水還有天泉、天水、秋雨、梅雨、露水、敲冰之別,這些都是屬於講究的範圍的,不過這些講究實際上也很難做到,像《紅樓夢》中的妙玉用鬼臉青藏著梅花萼上的雪水用以煮茶,那也只有她才能有此閒情逸致,我輩豈有如是工夫哉。

煮茶要訣,「水常先求,火亦不後」。蘇東坡詩云:「活水仍須活火烹」。

活火,就是炭有焰,其勢生猛之謂也。潮州人煮茶用的叫做「絞積炭」,「絞積」是一種很堅碩的樹木,燒成炭後,絕無煙臭,敲之有聲,碎之瑩黑,是最上乘的燃料。還有用烏欖核作炭的,火焰淺藍,焰活火勻,更是特別。

功夫茶起源於宋代,在廣東的潮州府(今潮汕地區)及福建的漳州、泉州一帶最為盛行,乃唐、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

品功夫茶是潮汕地區很出名的風俗之一,在潮汕本地,家家戶戶都有功夫茶具,每天必定要喝上幾輪。即使用喬居外地或移民海外的潮汕人,也仍然儲存著品功夫茶這個風俗。可以說,有潮汕人的地方,便有功夫茶的影子。

功夫茶以濃度高著稱,初喝似嫌其苦,習慣後則嫌其他茶不夠滋味了。功夫茶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攜晌世仙和鳳凰茶。烏龍茶介乎紅、綠茶之間,為半發酵茶,只有這類茶才能衝出功夫茶所要求的色香味。

鳳凰茶產自潮州鳳凰山區,茶湯色澤微褐,茶葉條索緊、葉質厚實,很耐沖泡,一般可衝20次左右。鳳凰單叢茶最有名,具桂花、茉莉辯肢、蜂蜜的風味,曾在福州舉行的全國名茶評選會上榮獲桂冠。

功夫茶獨成一格,如果烹茶沒有功夫,那也是不能叫做功夫茶了。所以功夫茶之收功全在烹茶謹凱,沖茶之法。

功夫茶怎麼做?有哪些步驟?

2樓:匿名使用者

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是很益的一種和美儀式。水鄉茶樓與提倡「清靜、恬淡」的東方哲學思想很合拍,更注重於表演性茶道,相繼創作了有民族特色的茶藝,如:具有江南特色的傣族竹筒茶、彝族烤茶茶冖、煎茶茶藝、功夫茶沏泡、龍井茶禮、太湖翠竹的沏泡以及有民族特色的四川長嘴壺功夫茶、白族三道茶等等。

水鄉茶樓通過品茶、欣賞茶藝表演,於浮華之中,托起片片清涼,讓你遠離器塵,怡然自得。

烹茶精,正是工夫茶最突出的特點,它體現在烹製、品飲過程中的每個環節,而不僅僅是「器具更為精緻」而已。

1、治器:泥爐**,砂銚掏水,煽爐,潔器,候火,淋杯。

2、納茶:靜候砂銚中有松濤颼颼聲,初沸出現魚目時(以意度之,不可撒蓋看也),即把砂銚提起,淋罐、淋杯令熱。再將砂銚置爐上,俟其火碩(老也,俗謂之「碩」),一面開啟錫罐,傾茶於素紙上,分別粗細,取其最粗者填於罐底滴口處,次用細末,填塞中層,另以稍粗之葉撒於上面。

如此之工夫,謂之「納茶」。 納茶不可太飽滿,約七八成足矣。神明變化,此為初步。

3、候湯:湯分三沸。一沸太稚,三沸太老;二沸最宜。「若水面浮珠,聲若松濤,是為第二沸,正好之候也。」

4、洗茶:滾湯環壺口、緣壺邊衝入,切忌直衝入壺心,不可斷續,也不可迫促。銚宜提高傾注,稱「高衝」,始無澀滯之病。

首次注入沸水後,應立即傾出茶湯,以去除茶葉中所含雜質,這就是「洗茶」。傾出的茶湯廢棄不喝。

5、衝點:衝法同上。

6、刮沫:沖水必使滿而忌溢;滿時,茶沫浮白,凸出壺面,提壺蓋從壺口平刮之,沫即散墜,然後蓋定。

7、淋罐:壺蓋蓋定後,復以熱湯遍淋壺上,俗謂「熱罐」。一以去其散墜餘沫;二則壺外追熱,香味充盈於壺中。

8、燙杯:淋罐已畢,仍必淋杯,俗謂之「燒鍾」。淋杯之湯,宜直注杯心。「燒鍾(鍾即茶杯的俗稱)熱罐,方能起香」:這是不容忽略的「工夫」。淋杯後洗杯,傾去洗杯水。

9、灑茶:茶葉納入壺中後,淋罐、燙杯、傾水,幾番經過, 正灑茶適當時候。因為灑茶不宜速,亦不宜遲。

速則浸浸未透,香味不出;遲則香味迸出,茶色太濃,致茶味苦澀,前功盡廢。灑必各杯輪勻,稱「關公巡城」;又必餘瀝全盡,稱「韓信點兵」;壺宜放低灑茶,以避免茶香飄散、泡沫叢生,稱「低灑」。

3樓:晨曦愛汽車

泡功夫茶的六個步驟是什麼。

4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幾位朋友``你們講的都是泡工夫茶的過程:真正工夫茶是這樣加工出來的 :

工夫茶也等於烏龍茶 。高山茶``

烏龍茶加工。

烏龍茶是半發酵茶,它主要產於福建省的武夷山地區,其次是福建的閩南,再就是廣東省的潮汕地區。烏龍茶的採製方法與紅茶、綠茶大不相同,有以下幾方面要求:

1)茶葉不能採摘過早過嫩;

2)烏龍茶必須在陽光下進行曬青;

3)採取「搖青」與「涼青」相結合的「做青」技術,使茶葉達到半發酵的程度;

4)烏龍茶的烘焙技術特別講究。烏龍茶是介於綠茶(不發酵茶)和紅茶( 全發酵茶 )之間的一類半發酵茶。烏龍茶有條形茶與半球形茶兩類,半球形茶需經包揉。

福建的武夷巖茶、廣東的鳳凰水仙、臺灣的文山包種茶屬條形烏龍茶。基本工藝流程(武夷巖茶):曬青→涼青→做青→殺青→揉捻→烘乾。

福建的安溪鐵觀音、臺灣的凍頂烏龍茶屬半球形(卷螺形)烏龍茶。基本工藝流程(閩南烏龍茶):曬青→涼青→做青→殺青→揉捻→毛火烘焙→包揉→足火→烘乾。

功夫茶的幾個步驟

5樓:匿名使用者

潮汕功夫茶整體上有:精、潔、和、思四個特點。精:

指的是茶具的精美;潔:指的是茶葉、茶具的潔淨;和:和愛本一家,家人一起品茶聊天更能體現家人的和睦,培養感情;思:

品茶可以提神,消解疲勞,啟發人的思維。

泡沏功夫茶一般分為八個步驟:治器、納茶、候湯、沖茶、刮沫、淋罐、燙杯、斟茶。

6樓:匿名使用者

我暈。功夫茶我教你吧。

功夫茶,,技巧和步驟,

7樓:品茶達人秀

泡功夫茶的主要步驟。

在中國只要親朋好友來家中,招待的第乙個步驟就是上茶,同時在一起品功夫茶時,自然可以藉機展示下自己的技藝。熟練的手法,可以泡出「色、香、味」俱全的功夫茶,讓你在朋友面前露一手,同時也不失禮儀。這裡就簡單介紹下泡功夫茶的主要步驟。

1、備具:壺、公道杯、品茗杯、聞香杯放在茶盤上,茶具、茶葉罐放在茶盤左側,燒水壺放在茶盤右側。

2、賞茶:開啟茶葉罐,讓來客欣賞茶葉的色和形。

3、燙杯熱罐:將開水倒入茶壺中,然後將水倒入公道杯,接著倒入品茗杯中。

4、投茶:按1:18的比例把茶放入壺中。

5、洗茶:右手提壺加水,用左手拿蓋颳去泡沫,左手將蓋蓋好,將茶水倒入聞香杯中。

6、第一泡:將開水加入壺中,泡一分鐘,趁機洗杯,將水倒掉,右手拿壺將茶水倒入公道杯中,再從公道杯斟入聞香杯,只斟。

七分滿。7、鯉魚跳龍門:用右手將品茗杯反過來蓋在聞香杯上,右手大拇指放在品茗杯杯底上,食指放在聞香杯杯底,翻轉一圈。

8、遊山玩水:左手扶住品茗杯杯底,右手將聞香杯從品茗杯中提起,並沿杯口轉一圈。

9、喜聞幽香:將聞香杯放在左手掌,杯口朝下,旋轉90度,杯口對著自己,用大拇指捂著杯口,放在鼻子下方,細聞幽香。

10、品啜甘茗:三個口是乙個品,要做三口喝,仔細品嚐,探知茶中甘味。

11、第二泡、第三泡:操作同上。

我們掌握了以上泡功夫茶的主要步驟,就可以泡出「色、香、味」俱全的功夫茶,也可以在朋友之中得到好評,何樂而不為呢。

8樓:晨曦愛汽車

泡功夫茶的六個步驟是什麼。

如何使用功夫茶具泡茶

9樓:匿名使用者

我之前上網查下品十茶城官網學了一點點泡茶技巧,你也可以上網查下。

潮汕功夫茶的由來,潮汕功夫茶的歷史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亦稱 潮州功夫茶 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茶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茶道,據考,在唐朝時期茶文化已經十分完善,沿海一帶人們都十分喜歡飲茶,在潮汕當地更是把茶做為了待客的最佳禮儀並加以完善,這不僅是因為茶在許多方面有著養生的作用更因為自古以來茶就有 待君子,清心身 的意境。喝工夫茶是廣東潮汕人...

功夫茶的由來,什麼叫 功夫茶 來歷是什麼

工夫茶起源於宋代,在福建大部分地區和廣東的潮州府 今潮汕地區 一帶最為盛行,乃唐 宋以來品茶藝術的承襲和深入發展,如今更成為中國茶藝的代表。蘇轍有詩曰 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工夫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 火 衝工三者中求之。水 火都講究...

功夫茶是應該喝花茶還是喝綠茶,功夫茶還是工夫茶

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 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功夫乃沏泡的學問 品飲的功夫。工夫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工夫,此工夫,乃為沏泡的學問,品飲的功夫。工夫二字,要在水 火 衝工三者中求之。水 火都講究一個活字,活水活火,是煮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