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大有人上人
這是古代少數民族鮮卑族的姓。386年,北方鮮卑族拓跋部首領拓跋珪建立了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那時候,黃河流域的各民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觸和頻繁的交往,再生產技術和生活習俗上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了趨勢。
後來孝文帝拓跋巨集進行改革,遷都洛陽,主要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須講漢語,禁用鮮卑語;**和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鼓勵鮮卑族貴族與漢族貴族通婚;採用了漢族的官制、律令;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名族的融合。
北魏拓拔弘在鮮卑族中所推行的漢化運動包括()。
2樓:小王子與玫瑰
北魏拓拔弘在鮮卑族中所推行的漢化運動包括()。哪凱。
a.改姓李和喚為元。
b.皇族跟漢族通婚棚旦。
c.改說漢話。
d.公眾場合改穿漢服。
正確答案:abcd
386年。鮮卑拓跋部的首領是
3樓:天道酬勤
拓跋珪(西元371年8月4日—西元409年11月6日),又名拓跋開、拓跋什翼圭、拓跋翼圭,字涉珪 ,鮮卑族,北魏開國皇帝。
西元376年,拓跋珪被其母親賀蘭氏攜走出逃。
西元386年,16歲的拓跋珪趁亂重興代國,即位稱代王。又在當年四月定國號為「魏」,是為北魏,改元「登國」,西元398年,他將國都從盛樂遷到大同,並稱帝。他即位初年,積極擴張疆土,勵精圖治,將鮮卑政權推進封建社會。晚年則好酒色,剛愎自用,不團結兄弟,導致在西元409年的宮廷政變中遇刺身亡,終年僅三十九歲,在位二十四年。
其子拓跋嗣登位後,於西元410年(永興二年)諡拓跋珪為宣武皇帝,廟號烈祖,西元420年(泰常五年)才改諡為道武皇帝,西元491年(太和十五年)改廟號為太祖。
拓跋和撻拔哪乙個是世上正確的鮮卑性?
4樓:網友
慕容部《二十四史全譯。晉書。第四冊》:「
慕容廆……昌黎棘城鮮卑人也。其先有熊氏之苗裔,世居北夷,邑於紫蒙之野,號曰東胡。其後與匈奴並盛,控弦之士二十餘萬,風俗官號與匈奴略同。
秦漢之際為匈奴所敗,分保鮮卑山,因以為號。……父涉歸,以全柳城之功,進拜鮮卑單于,遷邑於遼東北,於是漸慕諸夏之風矣。
拓跋部。二十四史全譯。魏書。第1冊》:「
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列諸華,或外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號。其後,世為君長,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涉獵為業,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記契而已,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記錄焉。
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託,謂後為跋,故以為氏。……拓跋是。
5樓:南窗聽雪
歷史書上和大多文獻上是前者「拓跋」
使得鮮卑族拓跋部消失,孝文帝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6樓:網友
取決於肯定的定義而已。
北魏初年,有個姓拓跋的人穿鮮卑的衣服,說鮮卑話,曾擔任「白鷺官」,沒有俸祿,但戰爭
7樓:麟劍阿哥
(1)改鮮卑姓為漢姓,改穿漢服,說漢話,與漢族**通婚。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加速了黃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過程。
使得鮮卑族拓跋部消失,孝文帝改革不值得肯定,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當時的北魏只是個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要想維繫其統治,就必須要向其他民族,版 尤其是向漢族學 權習各種先進的管理方式和實用技術。這是國家的發展大計,並不能以某一個部族的存在或消失作為衡量的標準。況且,北魏孝文帝的改革舉措,在促進了各民族大融合的同時,也更加鞏固了鮮卑拓跋氏的執政基礎。因此,它是值得肯定...
孝文帝的改革使北魏的衰弱和鮮卑族的滅亡還是改革使鮮卑族中華民族,推動了民族的進步談談你的看法
我贊同來第二個同學的觀點源。孝文帝改革是在北魏統治 bai面臨危機的情況下du 進行的,通zhi過改革加速了dao鮮卑族和北方的封建化程序,也使北魏在經濟 文化等各方面得到了重要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階級矛盾,使北魏政權得以鞏固。同時,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對中華民族的形成和發展起了...
江南的龍族好看嗎,龍族好看麼?龍族哪一部好看?誰寫的龍族好看點?
算是中國最好的 不過越到後期,內容感覺就有一點悲傷 現在已經出來三部,一共五本單行本 在網上就能找到完整的電子版 感覺挺好的。望採納,我知道一個龍族很好看,但不知道是不是江南寫的 龍族好看麼?龍族哪一部好看?誰寫的龍族好看點?好看。個人覺得2和4的前部分比較好看。誰寫的 龍族 好看?除了江南,還有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