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第二個登陸月亮的人,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

2025-05-27 02:05:16 字數 1738 閱讀 9781

1樓:網友

第二個登月者。

在尼爾·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19分鐘後,他的月球艙內掘攔的同伴埃德溫·阿爾特林也登上了月球運殲,時間是1969年7月21日。阿爾特林原是一名熱愛體育事業的運動員,此次他隨同登月的任務是幫助阿姆斯特朗收集樣品。他在重力很小的月球表面旁散衝,高興地又蹦又跳。

重返登月艙時,他一下子就跳到了最高一級懸梯。他當時的年齡是39歲。

2樓:耀耀珠璣爍古今

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

奧爾德林(edwin b. aldrin) 是阿波羅11號(apollo 11)登月飛船上的太空人,他在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分鐘之後成為第二個踏上月球的登月英雄。

尼爾·阿姆斯特朗(neil armstrong)和埃德溫·奧爾德林是人類首次登上月球的兩個人。他們曾是戰鬥機駕駛員。1962年,阿姆斯特朗被美國國家航空和航天局選中,並且被訓練為太空人。

次年,奧爾德林也被選中受訓。

1969年7月,「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第一次嘗試把人送上月球。阿姆斯特朗是這次飛行任務的指揮官。奧爾德林是登月艙的駕駛員,這個小型太空飛行器在登月時要與指令艙(主太空飛行器)分離。

第三位雀兆租機組成員麥可·科林斯(以前的試飛員)留在指令艙內。

尼爾·阿姆斯特、埃德溫·奧爾德林和麥可·科林斯是第一次載人登月宇宙飛船的機組人員。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真正登上了月球,而科林斯則留在宇宙飛船的指令艙裡繞月球軌道執行。

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依次登上月球。數百萬人通過無線電和電視分享了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他們聽到了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 面時說的話:「雖然對個人來說,那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次巨大的飛躍。

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在1969年7月24到地球之前,做了各種各猜敬樣的試驗。

阿姆斯特良和奧爾德林登月的地區頃兆被稱為「平靜之海」。他們在月球上逗留期間採集了岩石標本,安置了科學儀器。其中的乙個儀器是**檢波器,用以測定月天地殼的運動。

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

3樓:惠企百科

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是奧爾德林。奧爾德林是阿波羅11號(apollo11)登月飛船上的太空人,他在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19分鐘之後成為第二個踏上月球的登月英雄。

奧爾德林的本名是埃德溫·尤金·奧爾德林(edwin eugene aldrin),出生在紐澤西州蒙特克萊爾。他有乙個著名的綽號「蜂鳴器」,這是他的妹妹給他取的。後來他在80年代初把自己的名字改成「buzz」。

奧爾德林的第一次太空飛行是「雙子座12號」,這是阿波羅計劃發射前「雙子座12號」的最後一次任務。1966年11月11日,他和詹姆斯·洛弗爾用火箭進入軌道,完成了兩項關鍵任務:與阿金納(agena)飛船對接,並進行了迄今為止最長的太空行走。

成為他人生中重要的乙個時刻,為他的人生畫上了重重的一筆。

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是誰

4樓:芯賜閒職貌

第二個登上月球的人的是奧爾德林。

奧爾德林指的是巴茲·奧爾德林,是一位美國飛行員以及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太空人,以在執行第一次載人登月任務阿波羅11號時,成為了第二個踏上月球的人而聞名,也是繼尼爾·阿姆斯特朗之後第二個登月的人。

阿波羅11號不僅是美國國際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羅計劃中的第五次載人任務,還是人類第一次登月的任務,由三位太空人執行此任務,分別是指令長阿姆斯特朗、登月艙太空人巴茲·奧爾德林以及指令艙駕駛員麥可·柯林斯。在1969年的7月20日,阿姆斯特朗以及奧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

誰是明朝皇帝,誰是明朝第二個皇帝

建文帝建文帝朱允文,太子朱標的長子,朱元璋的孫子。由於朱標早逝,朱允文被冊封為皇太孫。朱元璋死後,朱允文即位,年號建文,即位後,他就開始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為重要的一條就是削番。這一措施觸動了眾番王的利益,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藉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戰鬥,朝廷軍隊最終難以低檔強大的燕軍,朱棣率軍...

我們可以要第二個孩子嗎?

如果你和你老公在各自家裡都是獨生子女,是可以要第二個孩子而不違反國家政策。小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貪玩。貪吃該怎麼辦?我可以要第二個孩子嗎 生育二胎情形較多,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比照下列條款確認。遼寧省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第十八條只有乙個子女,且女方年齡已滿週歲,並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夫妻,經縣計劃生...

vivox60第二個卡槽在哪裡

vivox手機支援雙卡雙待,可以插兩張sim卡,但是很多人都只找到乙個卡槽。那vivox第二個卡槽在 一起來看看吧 vivox第二個卡槽在第乙個卡槽的反面,它的卡槽是正反面安裝雙卡的設計,卡槽兩個面都可以放置 卡。vivox採用英吋amoled屏,有直面屏和曲面屏兩款,支核春持x解像度 ppi 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