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說話的人故意犯了罪,那可不可以免除刑事責任?

2025-05-22 12:00:01 字數 3194 閱讀 6461

1樓:咚娛樂醬

不會說話」有兩種含義,一種是並無殘疾,但說話非常難聽,讓人無法接受的「正常人」;另一種是身有殘疾,無法「說話」的聾啞人。如果是前者,故意犯罪,沒有法律規定的特殊情形,是不可以免除刑事責任的;但如果是後者則不同。

法律規定。刑罰》第19條:又聾又啞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注意前邊有個字眼是「可以」不是「應當」,也就是說,聾啞人犯罪要根據情節酌情判斷,並不是不論青紅皂白都去從輕、減輕或免除。又聾又啞或者盲人雖然生理上出現殘疾,但其精神或智力是健全的,所以具體要視情況而定。

是可以減免,而不是應當減免。

聾啞人或盲人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應當對其造成造成危害後果的危害行為負刑事責任。但由於其生理存在缺陷,感知、瞭解事物的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刑事責任能力也會減弱。

相應的所受到的刑事處罰也要降低。

這也只是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而不是必須這樣旅培攔。對於手段殘忍,情節惡劣,危害後果嚴重的,也可以不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這和未成年人、七十五歲以上老人犯罪受到的刑事處罰輕於一般標準的道理一樣。

之所以這樣規定一方面是出於對弱勢群體的保護,另一方面他們犯罪能力相對較弱,造成的危害也較小。

不可以免除刑事處罰,理由:

一,只是不會說話(半語子或啞巴),但不屬於刑法第19條規定的「又聾又啞」的特拆胡殊犯罪主體。

二,犯罪主中亂體的聽力與視力與常人一樣,這樣的身份不會對犯罪產生影響。

三,主觀方面,故意犯罪的惡性較大,不屬刑法關於對免除刑罰的規範範疇。

法律規定是可以減免,而不是免死金牌。法律上說的可以減免,但是犯罪了也可以不從減免。就算有的案件比較特殊,最後給免除處罰。

可以」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是要根據行為人的犯罪時的具體情況,有無法定情節等決定是否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而不是因為其是「聾啞人」就必須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對於「聾啞人」實施的手段殘忍,情節惡劣,危害後果嚴重的犯罪,也可以不從輕、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2樓:番茄味雞腿堡

不可以,只要是故意犯罪,必須要承擔刑事責任,和會不會說話沒有直接的關係。

3樓:山西巨集盛星辰

根本就不可以,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雖然犯罪嫌疑人不會說話,但是已經觸碰了法律,就應該受到法律處罰。

4樓:休閒娛樂小達人小吳

任何故意犯罪的行為都不可能免除刑事責任,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不會說話的人故意犯罪時,是否可以免除刑事責任?

5樓:紫丁平飄來

不會說話的人出現了故意犯罪的現象,是不可以免除刑事責任的,只有精神病患者或者是意識不清的人,才能夠去免除刑事責任。如果是精神病患者或者是一些特殊情況的疾病,才能夠免去刑事責任,因為他們完全控制不了自己的行為,犯罪可能是潛意識的一種行為,因此,會免去刑事責任或者是降低刑事責任。不會說話的人,他們只能算是殘疾人,並不能夠算得上是無意識責任人,所以也是需要進行負責的。

有的人他們在犯罪之後並沒有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反而在找各種各樣的藉口來幫助自己減輕刑罰,或者是免去刑事責任。要告訴大家,只有你能夠真正的認識到自身的問題,才可以去為自己減輕刑事責任。不管你是聾啞人,還是有一些疾病,只要大腦沒有任何的問題,都是需要去負責相關的刑事責任,當在犯罪的這一刻,我們就應該要認識到自身的問題,以及後續我們需要負的責任。

當你已經殘疾之後,還選擇去做出這種傷害他人的事情,已經非常的過分了,所以也是希望大家能夠關注一下。在殘疾的情況下,還去故意犯罪,那麼這也是屬於情節較為嚴重的。故意犯罪這件事情是不能夠原諒的,明明我們知道這件事差乎情是違法的,但還是要去觸犯逗慶茄法律的底線,那麼在這裡你就應該要去負責相應的法律責任。

不要總是山察覺得自己是殘疾人員,那麼,法律就應該要對自己寬容,當你犯罪的時候,有沒有想著對受害者寬容一些呢?當你做了犯法的事情,就必須要去承擔法律責任,只有這樣,才能夠讓你真正的記住這件事情的嚴重性。

6樓:帳號已登出

不可以的。他們故意犯罪也碼亮是需要承擔一些刑事責任的,但是有的時候渣模廳會考如隱慮他們的身體因素,對他們的懲罰不是特別的嚴重。

7樓:黎昕科普知識小屋

是不可以的,不管你是不是殘疾人,只要是觸犯了法律就一定會被處罰。法律是公平公正的。

8樓:王芳芳麼麼噠

肯定是不可以的,無論是殘疾人還是正常人,只要是按法律就會得到相關的處罰。

不故意犯罪承擔刑事責任嗎?

9樓:姜超

不是故意犯罪的就是過失犯罪,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如果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是需要在監獄服刑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十四條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第十五條應當預見自己的行為可能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皮襪因為疏忽大意而沒有預見,或者已經預見而輕信能夠避免,以致發生這種結果的,是過失犯罪。

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刑事責任。

一、過失犯罪與故意犯罪的區別是什麼。

1、主觀方面明顯不同。

2、結果在定罪時所起作用有所不團握搏同。

3、從處罰方面看,過失犯罪的法定刑明顯低於故意犯罪。由於過失的主觀惡性明顯小於故意,所以《刑法》對過失犯罪的規定不同於故意犯罪,具體如下:

1)過失犯罪均以發生危害結果為要件,而故意犯罪並非一概要求發生危害結果。過失犯罪情況下,行為人對危害結果的發生既不追求,也不放任,而是應當預見而沒有預見,或已經預見卻輕信能夠避免,主觀上根本反對發生這種危害結果,因而主觀惡性較故意犯罪要小得多。

2)《刑法》規定「過失犯罪,法律有規定的才負責任」,「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這體現了刑法以處罰故意犯罪為原則,以處罰過失犯罪為特殊的精神。過失犯罪只有當行為已經給社會造成危害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構成犯罪。如果沒有造成嚴重後果,就不存在過失犯罪。

3)《刑法》對過失犯塌祥罪規定了較故意犯罪輕得多的法定刑。過失犯罪只有在《刑法》分則條文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才能負刑事責任。如果《刑法》分則條文沒有規定的,無論某一過失行為危害程度如何,都不能構成犯罪。

故意犯罪可以不承擔刑事責任

10樓:袁霄霄

律師解答: 不一定是。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刑法 》第二十三條 【犯罪未遂】已經著手實行犯罪,由於犯罪分子意志以外巨集做或的原蔽伍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對於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從輕或者減輕處罰。胡胡。

嘴上不會說話的人,是什麼樣的人,嘴巴笨,不會說話的人適合做什麼工作?求救

一種是壓根表達能力差,謂之不會說話。有可能是憨厚老實,缺乏交流或者需要補充相關溝通知識跟人際交流的機會。另外一種是心直口快型的,心裡有什麼嘴上說什麼,不會過多的考慮說出話的後果。這種人一般沒有什麼心機。人們常稱這種人也叫不會說話。現在的職場說比做還管用,不會說當然要吃虧了,不過還是有辦法的我身邊就有...

我是不愛說話,也不會說話的人,如何改變

我也是一樣不會說話,我相信只要肯多主動跟別人溝通,真誠的對待對方,就很容易交到朋友 和我小時候一樣的 沒有關係 要在現實中和人聊天才可以進步 網路不但沒有好處 還有可能會有壞處 看看我的空間 有你要的東西 最好的方法早晨起來對著鏡子微笑,你要感覺到自己的自信,比方說眼睛長得很漂亮可以讓你很自信,身材...

出身底層的人如果不會社交不會說話是不是很難翻身

按你所說,出身底層不會社交還不會說話,那就是基礎不好,情商差。古人云 天時 地利 人和。你一樣都不沾,如何能翻身?對一個人來說,口才好而且又有良好的社交能力當然對自己的發展是很有利的。但是這對於你所說的 翻身 來說,並不是必須要具備的條件。現實對於一個出身底層 社會基礎差的人來說,要想創一番事業確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