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中的「閏餘成歲,律呂調陽」是什麼意思?如何理解這句話?
1樓:夏時休息時間
「閏餘成歲」就是古時候農曆曆法的主要內容,語出《尚書•堯典》「以閏月定四時成歲」。累積多年的閏餘併成乙個月,放到平年裡;古代人用六律六呂來調整陽陰。在中國的農曆曆法用的是「陰陽合曆」。
陽曆,又稱作太陽曆,是以地球上繞太陽公轉的運動健身週期為條件而制定的農曆曆法。太陽曆的以往近似於迴歸年,一年12個月,這一「月」,實際與朔望月無關緊要。陽曆的月份、日期都和太陽在老黃曆上的位置相一致。
根據陽曆的日期,一年中可以明顯看得出來四季的寒暖變化,但在每乙個月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兩弦。如今的社會行車的公曆是陽曆的一種,平年365天,平年366天,每四年一閏,每滿近近百年少閏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閏,即每四百年中有97個平年。公曆的以往總長與迴歸年僅有26秒之差,要累積3300年才差一日。
中國文化傳統裡邊比較繁榮最初、最系統的就是天文學,中國天文學在明朝以前,一直是尖端技術全世界的,是中國傳統創新科技的一部分。
因為中國是以農業產業廣州市康童、以農為核心的在我國,種田的根本並不是誤農活。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宇,不能尋心。因而中國曆代全是有司天監,有"天官",技術專業觀查天文學氣侯的變化,因此作為行政機關施治的根據,因而把日月五星合稱作"七政"。
一年距離11天,三年再加上隨後差了33天,空出乙個月。那般農曆曆法與物候規律性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後,六月份就必須下雪了。怎麼辦呢?
僅有每三年,放多乙個月出來,那般加出的這一月叫閏月,加閏月那一年就叫平年。
平年是十二個月,平年就是十三個月。增加竹貴漏汽的那乙個月。24節氣中有12節、12氣,平均分到每乙個月是一節、一氣。
如立春是正月節,降雨是正月氣。陰曆的月律與年律有日差,轉三年以後就有乙個月竹貴漏汽,因此設閏就加在這個月。因而讀歷史,有時侯閏八月,有時候閏十二月,不一樣。
三年一閏只吸收消化了30天,還多三天呢。五年閏2次,日數又不夠,以後發現十九年閏七次最好是。
2樓:牛芒看天下
"閏餘成歲"這句話,語出《尚書•堯典》,有曰:"以閏月定四時成歲"。 這句話要這樣來翻譯:
積累數年的閏餘併成乙個月,放在閏年裡;古人用六律六呂來調節陰陽。所以可以理解為這是我們古人去記錄時間歲月的一種方式。
3樓:大事發生的
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曆法紀年,用閏日閏月來調整,六律六呂,用來調節時序和陰陽;我認為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積累閏餘合併成乙個月,放到閏年中;用六律和六呂調節陰陽,時序就不會紊亂。
4樓:灰姑娘的姐姐
這句話的意思是,累積數年的閏餘並列成乙個月放在閏月裡,古人一般用六律六呂來調節陰陽。
千字文涉及的歷史事件,千字文的來歷
人類的祖先盤古 2 牛郎織女的故事 4 百丈寺與禪師 6 和氏璧的故事 8 隋侯之珠 10 神農氏的傳說 12 河伯 14 黃帝的傳說 16 堯舜禪讓 18 皇帝 的由來 20 鄒忌諷齊王納諫 22 弄玉引鳳 24 範宣惜身報母恩 26 清廉鄭板橋 28 無面目石獅 30 孔子的小老師 32 紫芝眉...
啟功真草千字文的介紹,啟功草書千字文的背後的故事
啟功 真草千字文 是由中國書法大師啟功先生於1974年臨摹智永傳世代表作 真草千字文 的書法作品。啟功先生的書法以行書居多,楷書少一些,草書則存世極少。他用兩種字型書寫的 真草千字文 更是世間罕見。啟功該書原作由北京畫家沈益華先生收藏四十年。啟功草書千字文的背後的故事 啟功是中國當代著名書法家,他的...
《千字文》中的弔民伐罪,周發殷湯是什麼意思
弔民伐罪,周發殷湯。這兩句話引出了中國上古的 三王 也就是禹王 湯王和武王,他們是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三個時代的代表。禹王的事蹟將在第三部分談,此地只講湯武二王。周武王姓姬,名字叫發,所以稱周發。他討伐暴君商紂,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他的父親姬昌是商朝的西伯侯,曾被商紂囚禁七年,並沒有對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