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雲寺為什麼沒有香火,碧雲寺是什麼樣的?

2025-05-14 12:00:09 字數 1677 閱讀 1173

1樓:有流

碧雲寺是乙個沒有香火氣的寺廟,屬香山公園管理,現為古蹟旅遊景點,是不讓燒香的。

碧雲寺位於香山公園內的北面,全寺依山而建,坐西朝東,整個佈局是以排列在中軸線上的六進院落為主體,南北各配一組院落,佔地4萬餘平方公尺,依山層層疊起,堪稱西山美麗的寺院。一進院落是山門殿,殿內兩尊金剛力士塑像是佛教守護寺門的神將,俗稱哼哈二將。殿外兩側分列著鐘樓和鼓樓。

二進院落是彌勒佛殿,存有明代銅鑄彌勒佛像。三進院落是大雄寶殿,是碧雲寺的正殿。殿內的塑像群反映的是佛釋迦牟尼講經說法的場景。

2樓:網友

是:碧雲寺是古建築,不接受香火,所以沒有香火。

3樓:請問你是誰

開門見山。有香水,但是不旺,碧雲寺始建於明洪武年(西元1370年)寺內建有森虛坦天王殿, 地藏殿 ,祖師殿此桐 ,伽藍殿,多譽搭處殿閣 ,燦爛紛呈, 吉祥安謐親臨其境便能體驗佛教文化。

4樓:本那瓶

這座寺廟是建於明代的雲臺局枝辯寺,因為雲臺寺非常搭讓小,因此也有人喚它為「袖珍寺」.不過這座寺廟常年幾乎沒有香火,這桐缺是為什麼呢? 其實,通往雲臺寺的路太危險了。

在直徑僅有100餘公尺的懸崖上,建一座寺廟太高太遠又可到達不了所有沒有香火。

碧雲寺是什麼樣的?

5樓:中地數媒

碧雲寺位於北京西郊香山東麓,相傳是金章宗玩景樓舊址,元至順二年(1331年)始建殲手知寺廟,原稱碧雲庵。後來宦官於經和魏忠賢先後選此為基地,加以擴建,拓之成寺,並在寺後建墓壙。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進一步擴建,並在寺後墓壙的舊址建金剛寶座塔,南院建羅漢堂,成為現在的規模。

全寺佔地4000餘平方公尺,依山而建,坐西朝東,六進院落縱貫東西軸線,各組殿宇層層公升起,佈局嚴整壯觀。這裡背靠西山,南鄰靜宜園,周圍松柏蓊鬱,澗泉潺潺,環境優美,建築巨集麗,是北京著名風景地之一。

第二進院子是全寺的主體,主殿天王殿是明代建的,殿內原有四薯棗大天王塑像已毀,現存布袋和尚銅像也是明代造物。

金剛寶座塔是仿照印度建築形式,又結合我國建築的傳統手法建成的。塔前有四柱三樓白石牌坊一座,闊34公尺,雄偉莊嚴,遍體滿布浮氏消雕。塔總高公尺,全部為漢白玉砌成。

塔基共兩層。塔基上面為三層塔座,座身有層層佛龕,內有刻工精緻的佛像。塔座上矗立著五座十三層密簷方塔、兩座喇嘛塔和一座小金剛寶座,八個塔尖參差高聳,輪廓極為豐富,塔身上佈滿佛教題材的浮雕。

羅漢堂平面呈田字形,內有500尊羅漢塑像,是仿照杭州淨慈寺羅漢堂而建成的。

香山的碧雲寺應供奉是誰

6樓:文君度

中國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突然在北京逝世後曾在碧雲寺停靈長達4年之久,後移葬於現在的中山陵。

現在的碧雲寺有孫中山紀念堂和孫中山先生衣冠冢。

所以不必奇怪,不過三個道長,你是否看錯?那倒是乖了。

第一座院落的正殿是彌勒佛殿,原有四大天王像毀睛北洋軍閥時期,現殿內只剩下彌勒佛像。

第二進院落的正殿是大雄寶殿,寶殿正中供奉釋迦牟尼坐像。大殿後有八角形碑亭,碑亭內立有乾隆御筆親書石碑,記述了乾隆十二至十四年間重修碧雲寺的情況。

第三進院落以菩薩殿為主體,面闊三間,匾額上為乾隆御筆「靜演三車」。第三進院內有孫中山紀念堂。正門上方懸掛紅底金字木匾,上為宋慶齡手書「孫中山先生紀念堂」。

正廳設孫中山半身塑像,靠右停放1925年蘇聯贈玻璃蓋鋼棺一口。

為什麼舌頭上沒有舌苔,舌頭中間沒有舌苔是什麼原因

有可能是光滑舌,這個屬於正常的,年齡大了,功能結構都退化,上火和口乾可能與身體狀況有關,不一定是舌頭的問題。當然沒做過檢查,這只是一種推測,最好能去檢查一下,如果沒有大的問題,可以去中醫那調理一下。雖然有推薦答案了。但我還要和你說一下,我不是完全同意樓上兩位的觀點,凡是疾病要多方面看。除了上火這種中...

手機為什麼突然沒有振動,手機沒有震動了是什麼原因啊?

把電板 sim卡取出來,然後裝回去,再開機,去模式裡設定一下,再試試.諾基亞似乎都有這現象.我的手機以前也出現過.手機沒有震動了是什麼原因啊?那個震動馬達 可能停止工作了 刷機試試 如果不是 系統的問題那只有送修 不知道樓主是什麼手機 1.如果設定了震動功能開還不震動,很大可能是震動馬達壞掉了2.如...

大學班級為什麼沒有高中團結?為什麼班長工作難以?

呵呵,大學永遠不會是高中的那樣,因為同學來賀粗自五湖四海,性格差異太大,生活習慣差距更大,人心更是不那麼容易就可以被感化的。因為大家獨生子女的家庭出身,導致沒有人願意聽誰隨意安排,所以不會像高中那樣團結,這是正常的現象銀穗,你不要糾結,你只要做好的本質工作,有能力和大家溝通好鋒拍卜更好,這樣你會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