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靜息電位的產生與細胞膜內外離子的分佈和運動有關。正常時細胞內的k+濃度和有機負離子a-濃度比膜外高,而細胞外的na+濃度和cl-濃指慎度比膜內高。在這種情況下,k+和a-有向膜外擴散的趨勢,而na+和cl-有向膜內擴散的趨勢。
但細胞膜在安靜時,對k+的通透性較大,對na+和cl-的通透性很小,而對a-幾乎不通透。因此,k+順著濃度梯度經膜擴散到膜外使膜外具有較多的正電荷,有機負離子a-由於不能透過膜而留在膜內使膜內具有較多的負電荷。這就造成了膜外交正、膜內變負的極化狀態。
由k+擴散到膜外造成的外正內負的電位差,將成為阻止k+外移的力量,而隨著k+外移的增加,阻止k+外移的電位差也增大。當促使k+外移的濃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電位差這兩種力量達到平衡時,經膜的k+淨通量為零,即k+外流和內流的量相等。唯喚敬此時,膜兩側的電位差就穩定於某一數值不變,此電位差鏈讓稱為k+的平衡電位,也就是靜息電位。
心室肌細胞靜息電位的產生就是上面這個過程 望謝謝。
2樓:網友
鉀離子吸收與外流速率相等。
心室肌細胞靜息電位是:
3樓:molly茉莉
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的電化學平鬧旦世衡電位。
的電化學平衡電液肢位。
和k+的平衡遲則電位。
和k+的平衡電位。
正確答案:c
心室肌細胞靜息電位形成主要是由於
4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a心室肌細胞靜息電位形成,主要是由於細胞膜上的k+通道激首攔漏活,造成大量衡含k+迅速外流形成。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復極1期者爛,其特點是膜內電位由+30mv迅速復極到0mv,主要是k+一過性外流形成。
心室肌細胞靜息電位與下列哪幾項因素有關?
5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a、b、d
在靜息狀態下,心室肌細胞膜對k+的通透性大,對na+也有一定通透性,因此k+順其濃度梯 度由膜內向膜外擴散形成k+平衡電位,少量的na+內流形成na+平衡電位。此外,膜上生電性na+-k+幫浦的活動也可影響心室肌細胞纖蘆輪靜息電位的數值。因此,心室肌細胞的靜息電位是k+平衡電位、na + 平衡電位和生電毀信性na+-k +幫浦活譁鉛動的綜合結果。
心室肌動作電位持續時間較長的主要原因在於( )。
6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c把膜由0期去極開始到3期復極到-60mv期間,不能產生動作電位的時間,稱為有稿掘茄效不應期。心室肌細胞的動作電位0期為去極過程,表現為膜內電位由-90mv迅速上公升到+20~+30mv(膜內電位由0mv轉化為正電位的過程稱超射,又稱反極化);1期為快速復極初期,膜電位由+20mv快速下降到0電位水平的時期,歷時約10ms;2期又稱平臺期,膜電位穩定於0mv,可持續100~鍵察150ms,是導致心散螞室肌復極化過程較長的主要原因;3期為快速復極末期,膜電位快速降低;4期為靜息期,膜電位已恢復至靜息電位水平。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持續時間長的主要原因是
7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c2期復極又稱為平臺期或緩慢激碧復極化期,是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持續時間肆鉛春長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裂耐室肌細胞動作電位與骨骼肌細胞區別的主要特徵。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持續時間長的主要原因是
8樓:考試資料網
答案】:c分析:2期復極又稱為平臺期或緩慢復極化期,是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持續時間長的主要原因,也是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與骨骼肌細胞區別的主要特徵。
掌握「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和生理特性」知識點。
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產生原理,簡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原理
靜息電位是鈉離子內流,鉀離子外流引起的,動作電位是細胞膜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增強,使得鈉離子大量內流,從而產生了動作電位 簡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原理 靜息電位產生原理 細胞的靜息電位相當於k 平衡電位,系因k 跨膜擴散達電化學平衡所引起。正常時細胞內的k 濃度高於細胞外,而細胞外na 濃度高於細胞...
動作電位產生原理及機制,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產生的原理和機制有什麼不同?
細胞膜受到外界刺激 機械刺激和化學刺激等 後膜上的離子通道開啟引起鈉離子內流和鉀離子外流而時細胞膜去極化達到閾電位 同時膜電導改變 產生動作電位 希望採納 1.na 在na 濃度差化學推力和膜內負電場力的作用下,大量內流 產生快速去極化.2.k 在膜內高k 勢能以及超射時的膜內正電位排斥力的作用下快...
靜息電位的實測值為什麼比K 平衡電位的理論值小
般還要考慮鈉離bai子。膜對duna 的通透是微弱zhi的,而鈉外多dao內少,膜平衡電位是正值專。若僅考屬慮鉀,膜靜息電位應為鉀離子平衡電位,但受na 內流影響,使得k 外流導致的外正內負電位差減弱。於是膜靜息電位從k 平衡電位向na 平衡電位有一個微弱的偏移 na 靜息時還是絕對無法到達平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