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賓語前置句【二】
1樓:達人方舟教育
整理並創造。
什麼是賓語前置?
在古代漢語中,一些賓語經常放在動詞(或介詞)前面,這種現象語法上稱之為「賓語前置」。
賓語前置幾種常見型別。
賓語前置通常有以下幾種情況,常見的為前四種: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賓語一般要前置。 但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句子必須是否定句, 由 「不、毋、莫」 等否定詞表示。
2.疑問句中如果賓語是疑問代詞。賓語一般要前置。
3.用「之」、「是」作標誌的賓語前置。
4.陳述句中為了強調賓語,通常介詞(以、與等)賓語前置。例如:①臆!微斯人,吾誰與歸?(《岳陽樓記》)「誰與歸」應理解為「與誰歸」。
5.陳述句中方位詞、時間詞作賓語時,賓語有時也需要前置。
6.「相」 偏指動作行為的一方時通常要前置,放在動詞的前面。
7.「見」 偏指動作行為的一方時通常要前置,放在動詞的前面。
8.「自」字解釋為「自己」時,通常要放在謂語動詞的前面。
9.古典詩詞中,有時為了平仄或壓韻的需要,往往把賓語提到謂語動詞的前面。
文言文賓語前置的幾種型別
2樓:張三**
1、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2、疑問句中,代詞作賓語,放在動詞謂語前。3、用「之」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4、用「是」把賓語提到動詞前,以加重語氣。
賓語前置是普遍存在於句子中的一種語法現象,一般都包括:否定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疑問句中代詞賓語前置等。大多賓語前置,要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賓語必須是代詞。二是有賓語前置的標誌出現。
1、《碩鼠》:「三歲貫汝,莫我肯顧。」「莫我肯顧」應理解成「莫肯顧我弊枯」。
2、忌不自信《鄒忌諷山卜唯齊王納諫》〈戰國策〉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於國也》〈孟子〉4、古之人不餘欺也!《石鐘山記》蘇軾。
5、不吾知其逗培亦已兮,苟(只要)餘情其信芳(美好)。《離騷》屈原。
文言文中 請解釋一下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介詞,連詞。
3樓:理嘉旗泰
主語:被陳述物件。
謂語:可以是動詞或者名詞。
賓語:在謂語之後。
定語:修飾名詞(一般由形容詞或者名詞性形容詞來修飾名詞)。
狀語:可以迅兄渣是形容詞或者副詞或者介賓短語。
比如「地」。主謂之間為狀語。動詞也可作狀語。
介詞:在語法裡是乙個用來表現乙個字的文法功能的詞彙或字綴。
1)表示時間,處所,方式,物件等語法意義。
2)「在,向,於,到,給,自」等可以直接附著在動詞或其他詞語後邊,構成乙個整體,相當於一塵遲個動詞。
連詞:用來連線詞與詞、片語與片語或句子與句子、表示某種邏輯關係的虛詞。
連詞可以表並列、承接、轉折、因果、畝悄選擇、假設、比較、讓步等關係。
文言文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文言文朗讀劃分節奏的技巧有哪些
1.潭中魚 可百許頭,皆若 空遊 無所依 三處 2.四面 竹樹環合,寂寥無人 兩處 3.其岸勢 犬牙差互,不可 知其源 兩處 4.以其境 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 而去 兩處 5.餘 嘗求 古仁人之心 兩處 6.然則 何時而樂 耶 兩處 7.刻 唐賢今人詩賦 於其上 兩處 8.居 廟堂之高 則 憂民,...
文言文虛詞若字的例句,文言文虛詞若的用法
文言文虛詞若的用法 文言文能讓不同語言使用者 筆談 是一種具有固定格式 卻不會非常困難的溝通方法。文言文虛詞若的用法有哪些呢?下面是我整理的關於文言文虛詞若的用法,歡迎閱讀。文言虛詞若作為代詞的用法 如此,這樣 such 出若入若。荀子 王霸 注 如此也。織自若。戰國策 秦策 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
文言文 有以 例句,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有以 1.猶有因。有道理 有規律。詩 邶風 旄丘 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史記 田儋列傳 橫 遂自剄,令客奉其頭,從使者馳奏之 高帝 高帝 曰 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豈不賢乎哉!晉 潘岳 西征賦 豈虛名之可立,良致霸其有以。唐 白居易 黑龍飲渭賦 或隱或見,時行時止,順冬夏而無乖,應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