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資政新篇》和《資治通鑑》很像是因為資政新篇很多是借鑑資治通鑑的一些歷代治國理政的一些方法總結而成書的。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告成。它以時間為綱,事中碰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1]它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1],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豐九年)刊慎培源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為幹王,總理全國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乙個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新方案——寬態《資政新篇》,經洪秀全批准後,作為官方的文書正式頒行,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文獻。
2樓:小魚不會遊哈哈
不像,《資政新篇》,洪仁玕撰,1859(咸豐九年)刊行。洪仁玕1859年4月被封為幹王,總理全國政事。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乙個改革內政和建設國譽喚消家的新方案——《資政新篇》,經洪秀全批准後,作為官方的文書正式頒行,是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文獻。
資政新篇》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是近代中國的先進人士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但由於慶知沒有付諸實施的客觀環境和條件,對太平天國革命的發展未產生顯著作用。
資治通鑑》,簡稱「通鑑」,是北宋司馬光所主編的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共294卷,三百萬字,耗時19年。記載的歷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一直到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徵淮南,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鏈氏重要的地位。
3樓:醍醐零
資政新篇》和《資治通鑑》是有點象。《資政新篇》是近代中國的先進人士最早提出的發展資本主義的近代化綱領,集中反映了當時先進的中國人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
資治通鑑》是一本長篇編年體史書,計跨16個朝代,包括秦、漢咐譁、晉、隋、唐統一王朝和戰國七雄、魏蜀吳三國、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衡碧行十國等慧握等其他政權,共1362年的逐年記載詳細歷史。它是中國的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史書中有極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鑑哪個版本最好 知乎
4樓:陽光的愛幫幫
《資治通鑑》最好的版本是中華書局出的版本。
資治通鑑》(常簡作《通鑑》),是由北宋史學家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薯咐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西元959年)徵淮南停筆,涵蓋十六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頌手巧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三百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立場主題:資治通鑑》全書共294卷,約300多萬字,書中記載的歷史由西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野鍵二十三年寫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徵淮南為止。
是司馬光以為君親政,賢明之道為出發點所編寫成的一本鉅著,所謂「刪削冗長,舉撮機要,專取國家盛衰,系生民休慼,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為編年一書,使先後有倫,精粗不雜。」
《資治通鑑》為什麼從這一年寫起
5樓:得書文化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這一年是《資治通鑑》的起始年份。
不過這一年既不是三皇五帝的開端,也不是周王朝的紀年開始,更不是周威烈王的即位元年。這一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讓司馬光如此重視芹核旁呢?
據《資治通鑑》記氏弊載,這一年周天子「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不過,在春秋戰國那個弱肉強食、伐交頻頻的時代,諸侯國之間彼此蠶食的情況再平常不過了,為什嫌橡麼司馬光要強調這件事呢?
《資治通鑑》的作者
6樓:乾萊資訊諮詢
作者是北宋司馬光。
資治通鑑》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在這部書裡,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脊吵指者借鑑,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鑑》。《資治通鑑》全書294卷,約300多萬字,另有《考異》、《目錄》各三十卷。
資治通鑑》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佔有極重要的地位。
為什麼說《資治通鑑》是帝王之書,資治通鑑為什麼是古代君王必讀之書
因為其作者司馬光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總結治世經國的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所以可以稱得上是帝王的教科書,因此被稱作是 帝王之書 吧 資治通鑑為什麼是古代君王必讀之書 這部書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實。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書名的意思是 鑑於往事,有資於治道 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鑑...
《資治通鑑》和《史記》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很大,講述的事情不一樣,而且作者也不是同乙個人,所講述的年代也不一樣,都是根據自己的所見以及發生的事情來撰寫的。作者不同,成書時間不同,歷史時間跨度不同,史記 紀傳體通史,資治通鑑 是編年體。史記 與 資治通鑑 的區別有哪些? 體例不同 史記 是司馬遷編撰的中國第一部紀腔指傳體的通史。司馬遷首創...
胡三省為什麼認為《資治通鑑》是「君臣必讀」之書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 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而 資治通鑑 正是這樣一本可以為鑑的史書,作為君臣怎能不讀。為什麼說 資治通鑑 是帝王之書 因為其作者司馬光寫這本書的目的就是總結治世經國的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鑑。所以可以稱得上是帝王的教科書,因此被稱作是 帝王之書 吧 胡三省版 資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