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網友
老師佈置的作業晚上做,白天玩。相反一退再退孩子就不喜歡做作業,就喜歡玩。
關於習慣的例子
2樓:網友
關於習慣的例子如下:
1、明未清初的愛國主義思想家、著名學者顧炎武自幼勤學。他6歲啟蒙,10歲開始讀史書、文學名著。11歲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讀完《資治通鑑》,並告誡說:
現在有的人圖省事,只瀏覽一下《綱目》之類的書便以為萬事皆了了,我認為這是不足取的。「
這番話使顧炎武領悟到,讀書做學問是件老老實實的事,必須認真忠實地對待它。顧炎武勤奮治學,他採取了「自督讀書」的措施:首先,他給自己規定每天必須讀完的卷數;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讀完後把所讀的書抄寫一遍。
他讀完《資治通鑑》後,一部書就變成了兩部書;再次,要求自己每讀一本書都要做筆記,寫下心得體會。他的一部分讀書筆記,後來匯成了著名的《日知錄》一書;最後,他在每年春秋兩季,都要溫習前半年讀過的書籍,邊默誦,邊請人朗讀,發現差異,立刻查對。
他規定每天這樣溫課200頁,溫習不完,決不休息。
2、懸樑刺骨的典故:東漢孫敬,每晚讀書時,他為了不打瞌睡,就用繩子系在自己的頭髮上,另一端系在房樑上,每當頭往下垂時,繩子就會將他扯醒,醒後便繼續讀書,後來成為著名政治家,縱橫家。戰國時期的蘇秦,因為在秦國求官不成,一直被人家看不起。
於是,他決定要爭口氣。以後,他就廢寢忘食的勤奮苦讀。每當到了深夜,四周一片靜悄悄時,蘇秦已經是頭昏腦脹,總想睡覺,他就立即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感到疼痛人也便醒了,終成一代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
關於好習慣成就未來的事例
3樓:網友
我讀到有這樣乙個故事:一家要求很高的跨國公司招聘員工,一些學歷水平、身高相貌等客觀條件都很不錯的年輕人,過五關斬六將,進入最後一關——面試。可是,未曾想到,沒有提問,沒有出題,短短10分鐘,他們都失敗了。
原來總經理藉故離開了5分鐘,這些年輕人便得意非凡,圍著總結理的大寫字檯,看看這個材料,翻翻那個資料。5分鐘後,總經理回來了,他宣佈:「面試結束。
我們長這麼大,從沒覺得亂翻別人的東西是多大的錯,有這麼嚴重!」讀到這裡,我感到非常贊同這家公司選人的方法技巧。知識、能力的確非常重要,但每個人的習慣不同,好的習慣能為你插上成功的翅膀。
不經意間,助你一臂之力;而乙個壞習慣也會讓你從懸崖上重重地摔下。所以,細節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人生的走向。播下乙個行動,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歷史上這兩個細節對此作了詮釋。從今天起養成好習慣,明天成就未來。
養成好習慣的名言警句,關於養成好習慣的名人名言
1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譯文 有道德修養的人,是這樣進行修養鍛鍊的,他們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而長期刻苦學習。出自三國時期蜀國諸葛亮 誡子書 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
成功的例子,奮鬥成功的例子
1 王羲之 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後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裡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2 司馬遷 司馬遷從42歲時開始寫 史記 到60歲完成,歷時18年。如果把他20歲後後收集史料,實地採訪等工作加在一起,這部 史記 花費了他整整40年時間。3 愛...
關於養成好習慣的小故事,關於養成好習慣的小故事。
托爾斯泰六七歲開始,就養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把每天有趣的是記下來。九歲的時候,他專門記了一本 外祖父的故事 裡面記滿了外祖父打仗時的非凡經歷和有趣故事,他還喜歡收集激勵自己的名言警句,記了滿滿一本子。後來收集名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習慣,逐漸發展到把自己關在書屋裡,終日與書為伴,專心讀後,最終開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