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的文化,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文化

2023-08-25 18:30:20 字數 4014 閱讀 8496

1樓:步餘年

當時的文化應該也就是所謂的百家爭鳴,我覺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看得出來,當時春秋戰國時期的整個局勢,或者說是情況,這個應該能夠體現出當時文化一個樣貌,或者說是春秋時期文化發展的一個比較多的情況,從中也能看得出來,在一定程度上,當時生產力發展之後,文化方面的一個很巨大的變化,至少在和西周時期有很大的區別。

2樓:金融萬能幫

春秋時期的文化的話,這個就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然後的話,個個文化都有。

3樓:仍白柏

春秋時期的文化比較頂深,比較有代表的有孔子,墨子,還有孟子,但比較有名的儒家思想的代表。

4樓:愛游泳的小海豚

春秋時期的文化就是儒家的文化唄!那個時候就是以道家儒家為主。

5樓:厙若楓

春秋據說魯國史官把當時各國報導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記錄下來,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記錄,簡要概括起來就把這部編年史名為“春秋”。孔子依據魯國史官所編《春秋》加以整理修訂,成為儒家經典之一。 《春秋》記錄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

由於它所記歷史事實的起止年代,大體上與一個客觀的歷史發展時期相當,所以歷代史學家便把《春秋》這個書名作為這個歷史時期的名稱。為了敘事方便,春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東遷東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476年(周敬周敬王四十四年)戰國前夕,總共295年春秋以後,齊、楚、燕、韓、趙、魏、秦七大諸侯國連年戰爭,當時人們就稱呼這七大諸侯國為戰國。《戰國策·燕策·一》載蘇秦的弟弟蘇代說:

凡天下之戰國七,而燕處弱焉。” 5] 可見當時七大諸侯國都有戰國的稱呼。到西漢初年,“戰國”這個名詞的含義還沒有變化。

到西漢末年劉向《戰國策》一書時,才開始把“戰國”作為特定的歷史時期的名稱。戰國時期開始於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記》 [6] 的《六國年表》開始的一年,止於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滅齊統一六國的一年,共255年。

6樓:匿名使用者

百家爭鳴,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縱橫,雜家,農家等比較有名。

7樓:北九

春秋時期,文化主要是世紀壓等等,這些當時的文化相對來說還是可以的。

8樓:班門弄斧

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1]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自東周開始,周朝由強轉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權旁落,諸侯國之間互相征伐,戰爭頻繁。小諸侯國紛紛被吞併,強大的諸侯國在區域性地區實現了統一。

春秋中期,出現了一個比較和平的時期,原因是各國都被戰爭搞得十分疲憊,需要休整,於是通過公元前546年由14國參加的第二次“弭兵之會”達成協議,戰火暫時得以平息。可是,這期間在長江流域,吳、楚、越三國之間卻多次爆發霸權之爭。春秋時代的中後期,隨著牛耕的普及和鐵製農具的應用,經濟有了迅速發展,出現了私田的開發和井田制的瓦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化。

在一些諸侯國的內部,貴族勢力強大起來,開始向國君爭奪權力。

公元前453年晉國出現了韓、趙、魏三家大戶,將晉國進行了瓜分,自己分別建立了國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晉”。公元前379齊國田氏取代姜姓成為齊侯,是為“田齊”。於是,七雄並立,互相爭霸的時代逐步到來,春秋時期走向了戰國時期。

為什麼說春秋戰國之際是中國文化的重大變革時期?有哪些變革?

9樓:夏天的事

春秋戰國之際,周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天下大亂,禮崩樂壞,然而社會動盪卻為文化激盪和思想解放提供了機遇,出現了中國思想史上輝煌的諸子百家爭鳴時代。各種政治學說、學術流派、思想主張競相登場,形成了以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名家、陰陽家、縱橫家、農家、雜家等為代表的思想家群體和思潮流派。在百家爭鳴的大花園中,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學派是其中鮮豔奪目的奇葩。

10樓:踏敵

因為這個時期的變革比較多,而且這個時期是歷史的一個過渡時期。出現的變革有經濟變革,還有文化變革,也有歷史變革以及政策變革。

11樓:可樂

可能是因為這個時期存在的經濟變革和社會變革比較嚴重,所以才會被稱為重大變革時期。制度的變革,文化的變革,關係的變革,還有土地變革以及經濟變革。

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文化

12樓:

摘要。您好,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文化: 春秋戰國時的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諸如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愛”“非攻”“尚賢”、韓非子的“以法為本”,不僅對而且對世界影響深遠呢親親。

您好,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文化: 春秋戰國時的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諸如孔子的“仁”、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愛”“非攻”“尚賢”、韓非子的“以法為本”,不僅對而且對世界影響深遠呢親親。

相關資料:春秋戰國時期的傳統文化戰國時期人們積極行動,認真思考,自然現象和社會運動等都成為他們認識和思考的物件,不同社會階層與各家學派紛紛提出別具一格的學術與思想。司馬談把戰國百家之學概括為陰陽、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春秋戰國時代的思想開放運動其規模之大,歷史之長也為僅見。

人文思想在此時期也成為中國哲學的支柱。諸子百家在這個歷史階段各自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與處世思想,其中,為孔子、孟子、荀子所主張崇尚倫理道德儒家。

春秋戰國時期文化對後世文明的影響有哪些?

13樓:鮮活且善良丶桃花

1.形成了 多個學派,如,儒家,法家,墨家,道家等;形成了中國的 傳統猛扒文。

化體系,構造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

2.中春瞎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推動歷史扒知空發展。

春秋戰國時期 文化 有什麼特點

14樓:匿名使用者

1.春秋戰國時期,出現了老子、孔子等許多著名思想家和著作,對我國和世界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2.“百家爭鳴”促進了戰國時期學術思想的發展,也有利於文學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總結與交流。

3.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和屈原創作的楚辭,在我國文學史和世界文學史上都佔有重要地位。先秦諸子的散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財富。

4.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在天文學、物理學、醫學方面的成就,都具有世界先進水平。《墨經》中總結和提煉的大量物理學知識,也在我國科學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5.長沙楚國遺址出土的帛畫、四川出土的嵌錯賞功宴樂銅壺和湖北隨州出土的整套編鐘和其他樂器,反映出春秋戰國時期繪畫和**藝術已具有很高的水平。

6.春秋戰國時期,文化空前繁榮,科學技術取得許多世界領先的成就,反映了古代中國在當時世界上的先進地位,值得我們自豪。

商周時期文化發展

15樓:匿名使用者

進入階級社會後,淮河流域古代社會文明化程序吸收和融合了包括中原夏商周文化的多種因素,並進行改造和創新,從而為繁榮強大的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夏商周中原文明不但影響了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面貌,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淮河流域古代居民的結構和成份,並對本地區青銅時代族屬的最終形成產生了深遠意義。從地理上看,夏商周中原文明的浸潤由西而東遞減,土著文化因素遞增;從社會層次上看,對中原王朝禮制文明的接受程度,則由社會上層而下層遞減。

當然,文化的交流是互動的,在中原地區夏商周文化的遺存中也發現有淮河流域古代社會所特有的幾何印紋硬陶和原始瓷等,但所佔比例甚小,且主要集中在鄭州**、殷墟等城市遺址中,可見中原地區與淮河流域古代文明的交流並不是對等的。淮河流域考古學文化的特質明顯地表現出其輸入和接受功能遠遠大於其輸出和輻射功能。這正印證了中國古代文化是一開放的而非封閉的動態體系,在各個分支文化系統中都可見到大量存在的文化傳播的事實,各考古學文化之間大量存在著文化滲透、融合、同化和分化的特徵,從而使中國古代文明形成了不同譜系的多元結構。

當然,夷夏融合和多源一統的中國古代文明的最終形成,並不是在某一代就能完成得了的,在夏商周之後還有很長的路程要走。具體到淮河流域古代文明化程序而言,夏商時期是其積漸發展時期,西周時期則在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構成格局中大放異彩,其地位非同一般。

春秋時期的成語,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1 退避三舍 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典故 春秋時,晉國同楚國在城濮 在今山東鄄城西南 作戰,晉文公遵守以前的諾言,把軍隊撤退九十里 見於 左傳 僖公二十八年 舍 古代行軍三十里為一舍 後用來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2 圍魏救趙 出自 三國演義 圍魏救趙指襲擊敵人的...

春秋時期的成語,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退避三舍,圍魏救趙,臥薪嚐膽,紙上談兵,負荊請罪,邯鄲學步,暗渡陳倉,破釜沉舟,孟母三遷,買櫝還珠,一鳴驚人,狐假虎威,上下其手,杞人憂天,亡羊補牢 春秋時期的成語 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關於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 1 退避三舍 出自 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比喻對人讓步,不與相爭。典故 春秋時,晉國...

春秋時期是怎麼打仗的,春秋戰國時期軍隊的打仗禮儀是怎樣的

春秋時代,還是相對較為禮制,周禮還是有人遵守,周天子還是有人尊敬。人們行事也要依禮,戰爭也不能例外。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所以作為國家最重要的兩件事之一,馬乎不得。春秋時期,戰爭主要是車戰。參戰的人員,叫 戰士 稱了 士 就是說他們不是平頭老百姓,不是奴隸。他們是有身份有地位的貴族,雖然是最低一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