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寧寺塔的歷史變革

2022-10-31 00:25:16 字數 898 閱讀 5844

1樓:今天的邂逅

北京天寧寺舍利塔為八角十三層密簷式實心磚塔,通高57.8米。磚塔修建在一座巨大的四方平臺上。大平臺上是兩層 八角形平臺塔基,塔基上為雕有蓮花、獅頭、佛佛、力士等雕刻的蓮花座。

據清《日下舊聞考》引舊籍考證,寺始建於5世紀北魏孝文帝時,初名光林寺。隋仁壽二年 (602)稱巨集業寺。唐開元改天王寺。

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更名大萬安禪寺。元代寺院毀於兵火,殿宇無存。明永樂時重修,宣德間改今名。

天寧寺坐北朝南,現存古塔 1座,清代重建山門、彌陀殿及乾隆二十一年(1756)、四十七年(1782)兩次重修天寧寺碑記等。

天寧寺塔始建無明確紀年。據樑思成考證應為遼代所建,明、清兩代曾進行過多次修葺,是北京現存著名的古塔之一。2023年隨著北京市西廂工程的竣工,天寧寺塔被修葺一新,並被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成為京城的一道亮麗風景。

天寧寺塔也是是北京城區現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築。

2樓:寶琬

在北京市廣安門外,建於遼代,明清時期作過修葺,是遼代盛行的八角密簷磚塔的典型例項。它位於遼南京析津府城內,是遼南京現存的唯一大型地面標誌,也是現在北京市區內年代最早的建築。

天寧寺相傳為5世紀北魏孝文帝時建立,初名光林寺。隋仁壽二年(602)改名弘業寺,唐代改名天王寺,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改名大萬安寺。元末寺毀於兵火,明永樂二年(1404)重建,宣德十年(1435)改名為天寧寺。

寺至清末已不存,只餘一塔。塔的建年無記載,舊傳為隋代所建。中國古建築學家樑思成根據塔的形制和雕飾考定為遼代末期作品。

塔總高57.8米,全部磚砌,實心。平面呈八角形,建在方形大平臺上。塔自下而上可分為塔座、塔身、塔簷及剎三部分。

塔座最下為須彌座,座上砌出平坐和永定柱。永定柱平板枋上雕出兩跳的鬥,鬥以上砌仿木勾闌。平坐以上砌出有三重蓮瓣的蓮臺承託塔身。

為什麼說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大變革時代

因為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諸侯割據混戰時期 所謂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 各個諸侯國之間的割據勢力及混戰為當時造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氛圍 士大夫們可以隨意選擇自己想要侍奉的君主,而不必受到後來的 不忠,不義 等譴責,真正的做到了 良臣擇主而事 這在中國歷史上的任何朝代都不再有過的。並且大的戰爭通...

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北京?歷史上的北京到底有多少個名字

五代十國時期的後唐 後晉 後漢三代,都以它的發祥地太原府 今山西省太原市 為北京 宋仁宗趙禎把從前真宗趙恆親征時駐蹕過的大名府 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 建為北京 金熙宗完顏亶改上京臨潢府 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境內 為北京 後來金完顏亮把大定府 今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 改稱北京 明初朱元璋建都南京,將開封府 今...

北京社稷壇有什麼建造歷史,北京社稷壇的古建築有什麼特徵?

社稷壇位於北京天安門的西北側,與天安門東北側的太廟相對,一左一右,體現了 左祖右社 的帝王都城設計原則。它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穀神地方,它的佈局是依照周代以來的皇宮舊制設定的。社稷壇建於1420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開始修建社稷壇。社稷壇早期是分開設立的,稱作太社壇 太稷壇,供奉社神和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