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三品官服現在值多少錢,明朝時期的官服的顏色,各代表幾品?

2022-09-24 08:10:12 字數 1962 閱讀 2360

1樓:匿名使用者

在鑑寶節目看到過一件官服,就幾萬塊錢

明朝時期的官服的顏色,各代表幾品?

明朝官服的顏色跟等級有什麼關係嗎?

2樓:崑崙散修

一個顏色代表一個官階。圖案也不同。

3樓:呢可

應該說他們的穿著就代表者他們的身份地位

明朝官服,從一品到七品介紹

為什麼明朝上三品**穿紅色官服

4樓:冷侃娛文

一至四品官穿緋色(大紅),五至七品官用青色,八品以下用綠色。

主要的原因是明朝姓朱

5樓:為我心飛揚

各級官服的顏色從紫色、深緋(紅色)、深綠、淺綠、深青、淺清這樣排序的.其實是根據印染的難度來排.紫色和紅色在古代最難印染,故質地和**都是最為尊貴的,其後都是按這個規律排列的.

一般百姓都是布衣素服的.

求明朝一至九品**官服補子

明朝官服的顏色跟等級有什麼關係?

明朝時期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6樓:侵尋

《儒林外史》中說到一個饅頭3銅錢,考慮到饅頭在古代也是主食,甚至比大米常見,因此大略可按今時**推算為3文銅錢相當於1元人民幣。以一兩銀子兌1000銅錢來算,那麼1兩銀子約略等於333人民幣。有人認為銀子應該更值錢,但《儒林外史》中時見有婚姻嫁娶之事,大戶人家娶個小妾都能花費千兩銀子,而窮人多則湊十幾兩或幾十兩完事,按一兩銀子相當於333人民幣算,這樣也是合理的。

相反,若一兩銀子等於六七百甚至上千人民幣,那倒顯得不合理,要知道,小妾的地位比奴僕高不了多少。有錢人花幾十萬(一千兩相當於30多萬人民幣)人民幣娶個貌美小妾是可能的,但花上百萬則不大合理了。《儒林外史》成書於清朝前期,那時的清朝與明朝政治經濟都在差不多的水平,因此略作推斷。

7樓:晴雲茶煙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94.4公斤,一兩銀子就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就是377.

6斤。現在我國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間,以中間價1.

75元計算,可以算出明朝一兩銀子=人民幣660.8元。

銀元寶外貌呈橢圓形及長方形,一般兩耳高立,兩耳中間面部凹下平坦潔白光潤,底部有蜂窩,蜂窩口小洞大,深淺不一,分佈自然,打擊聲音貫通一致,重量1750克左右,成色980‰。若表面有黑斑點,成色970‰,黑斑點較多,成色950‰。 有一種重量為312.

5克、31.25克的舊制十兩及一兩的小元寶,面部打有"十"戳記,成色950―980‰。

8樓:子曰

古代的一兩銀子,相當於現在多少錢?看看你月收入能有幾兩銀子

9樓:90後應大叔

明英宗天順時期(公元2023年-2023年),七品縣令月俸4-6兩,五口之家每年花費30兩,就有很不錯的生活了。

當時的一石糧約等於今天的120斤,摺合4文錢。而1貫錢=700文=1.5兩銀子。

如此,根據購買力來判斷,可大致推算英宗時期的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的2700-3300 元。

10樓:水臨楓

按大米算是不對的,現在我們吃的全是改良大米,畝產高,**便宜,明朝大米都是坯芽米,現在壞芽米最便宜的80元一市斤,你算吧

11樓:匿名使用者

網上的比例大部分都是假的,拿著單一的對照

物,並且連單一對照物都沒有對比性,就拿糧食對照物來說有算過整個明朝有多少畝田 現代有多少畝田嗎? 有算過明朝畝產 那你算了現代的畝產了嗎?不算其他天氣係數也不算荒田良田光這個倍率乘一下就不止 660元。

起碼也要明朝糧食總產量和現代糧食總產量的出係數再根據時價對比

宋代補服三品圖是什麼,宋朝官服怎麼看官的大小

宋朝沒有補服,明朝開始出現補服。宋朝官服怎麼看官的大小 宋代以官服顏色來代表品級高低。紫色和紅色是三品以上 的服飾,所以稱為 滿朝朱紫貴 藍色是四品官的服飾,五品為緋色,六七品官就是綠色和青色了。宋代補服三品圖是什麼 文官的是孔雀,武官的是豹子 宋代官服上繡有圖紋嗎?中國古代 官服上的圖案有什麼含義...

清朝時期的乾隆通寶康熙通寶現在能值多少錢

我不知道你的古幣到底什麼樣 不過著兩種由於當時發行量比較多.鋸我估計應該不回太值錢 基本2 100元。清朝銅幣100個左右 清朝的錢現在值多少錢?道光通寶,真品常見版式品相好的市場上一般喊價在100左右 不過也有特殊品種版式。這種問法太籠統,第一看種類版別,還要看品相,幾塊到幾十萬都有。不過大多數是...

乾隆時期的玉石壽桃老人值多少錢,乾隆時期的這個玉石能賣多少錢

玉的價值取決於需求它的主人,如果遇到懂行的老師,你手裡的貨如果讓他相中了,不是多大問題,如果把它賣給一個對玉不感興趣的大爺,恐怕出錢的事他不幹,這所謂就是說的 有價玉無價,望採納。乾隆時期的這個玉石能賣多少錢?這個明顯是假的,玉上面刻那麼大一個章 現代的工藝品不值錢的 玉石屆一直有句名言 古玉不如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