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泊明志」是什麼意思,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2022-08-31 22:56:20 字數 5348 閱讀 1166

1樓:卟甾韌芯

「淡泊明志」的意思是: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淡泊明志:

1、讀音:【dàn bó míng zhì】2、出處: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造句:

①高老師常用諸葛亮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作為自己言行的準則。

②人們常說淡泊明志,寧靜以致遠,試問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幾人呢?

③他從不計較功名利祿,淡泊明志,潛心於科學事業。

④對追求功名利祿的人,送給他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⑤送給立志成才的人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2樓:愛單單愛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思是:恬靜寡慾才能明確志向,排除外來干擾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這句話的原文應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於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誡子書》,全文如下(《藝文類聚》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白話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候再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3樓:小魚服裝品鑑官

意思是:恬靜寡慾才能明確志向,排除外來干擾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這句話的原文應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於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誡子書》。

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候再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擴充套件資料

《誡子書》創作背景: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書信中,諸葛亮勸勉兒子勤學立志,戒驕戒躁。他不但講明瞭修身養性的途徑和方法,也指明瞭立志與學習的關係;不但講明瞭寧靜淡泊的重要,更指明瞭放縱怠慢的危害。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忠告孩子不要過分講求名利,靜心反思,才能瞭解自己的志向。當今社會浮躁,孩子也深受影響。

如問起孩子的志向,不少人會回答當有錢人、大老闆、大官。要讓孩子學會淡泊名利,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不攀比,給孩子最適合的東西,而不是最貴、最有名的東西。其次,若孩子在學校被愛攀比的小朋友影響,家長要及時扭轉孩子的價值觀。

4樓:愛單單愛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意思是:恬靜寡慾才能明確志向,排除外來干擾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這句話的原文應為「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於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誡子書》,全文如下(《藝文類聚》版):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白話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那時候再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澹(dàn)泊:也寫做「淡泊」,清靜而不貪圖功名利祿。內心恬淡,不慕名利。清心寡慾。明志: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寧靜:這裡指安靜,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遠:實現遠大目標。

5樓:言南絮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原句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誡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6樓:翁錦文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原句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意思是:

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實現)遠大的目標。

《誡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慆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誡子書》白話譯文:

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慾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

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

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誡子書》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什麼意思

7樓:特特拉姆咯哦

淡泊其實就是

看淡名利,明志就是表明明確的志向寧靜就是(使自己心裡平靜、寧靜下來做事做人)致遠,致,有實現的其實,遠,即遠大的目標,合起來致遠就是達成遠大的目標

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實現)遠大的目標。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原句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8樓:匿名使用者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意思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

這同「要想取之,必先與之」,「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的道理一樣。

現在的「淡泊」、「寧靜」求清淨,不想有什麼作為,而是要通過學習「明志」,樹立遠大的志向,待時機成熟就可以「致遠」,轟轟烈烈幹一番事業。

淡泊,就是看淡名利。

明志,就是表明明確的志向。

寧靜,就是使自己心裡平靜、寧靜下來做事做人。

致遠,就是達成遠大的目標 。

不追求名利,不虛偽待人,不諂媚討好,追求寧靜愜意的生活。

面對真實的自己,不要被利益等等違背自己做人的原則,平平淡淡才是真。

「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淡泊明志什麼意思?

9樓:家雅琴雙梓

淡泊:亦作「澹薄」,把名利看得很輕。志:志趣。甘於樸素的生活以顯示自己高尚志趣。亦作「澹泊明志」。

10樓:牢語蓉尋冰

詞目淡泊明志發音

dànbó

míng

zhì釋

義淡泊:生活儉樸。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出處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淡泊明志是什麼意思

11樓:萬欣嘉蓋抒

[dàn

bómíng

zhì]

淡泊明志

【解釋】: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出自】: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示例】:至於寬閒之野,寂寞之濱,每自寓其天懷之樂,而~,寧靜致遠,未嘗不處處流露。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三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指不追求名利。【注意】:古人寫為「澹泊明志」,而現在都簡化為「淡泊明志」。

12樓:夏致萱查琦

詞目淡泊明志發音

dànbó

míng

zhì釋

義淡泊:生活儉樸。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出處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誡子書》。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如何解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含義是什麼?

恬靜寡慾才能明確志向,排除外來干擾才能達到遠大目標。這句話的原文是 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出自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 誡子書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慆慢則不能勵精,...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什麼意思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誡子書 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輕淡就不會有明確的志向,不能平靜安詳全神貫注的學習,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目標。這同 要想取之,必先與之 欲達目的,需先迂迴曲折 的道理一樣,現在的 淡泊 寧靜 求清淨,不想有什麼作為,...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這句話出自哪裡?

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摘自 三國演義 第三十七回 解釋 看輕世俗的名利,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 身心安寧恬靜,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的出處是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出自諸葛亮54歲時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的 誡子書 諸葛草廬中門聯 淡泊以明志 寧靜而致遠 此聯出自第37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