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封包怎麼寫,鬼節封包怎麼寫

2022-08-23 13:45:22 字數 4208 閱讀 9020

1樓:水瓶星際

農曆七月初至七月半,是人們中元祭祖的日子。燒包袱,是由燒紙錢演化而來。

「袱包」是古時祭奠逝者,將冥幣以信袱的方式化給幽冥界的亡魂,以寄託哀思。相當於現在人郵寄錢財。由於地域不同,寫法也不盡一致,但大致相仿,其寫法大有講究,隨著老一輩的逝去,正逐步失傳。

包袱的反面都只寫一個字:封。草體,壓著摺紙的縫寫,代表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

落款看似後人名字的羅列,其實並不簡單。男人的配偶只能寫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寫姓氏。未出嫁的女兒、孫女可以寫名字,但出嫁後成了別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寫了。

伴隨郵給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時,人們還會寫上一兩個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間寫「地盤業主 孤魂野鬼」,右側寫「魂下受用」。

鬼節封包怎麼寫

這個七月半封包怎麼填 50

2樓:凍蝦仁黃一歲

填寫分為四種:

1、封包分類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將紙錢分為約一公分厚一疊一疊的然後用封皮封成包。

包,分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區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沙衣相當於衣物等行李,路票相當於過路的介紹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於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於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

2、小封包寫法對於冥用品,本著「陰陽一理」的理念,也比照陽間的包袱寄包裹。

冥用包裹分為小封包與大包袱。小封包為包裹紙錢時用,是由草紙裁剪而成,一般是長26.5cm,寬16cm。

行文由右至左豎排五行,依次寫「今逢中元大會處備冥財一束」、「化奉」、「祖考(妣)×公××老大人(孺人)陰府受用」、「孝孫××謹具」、「天運××年七月十四日化行」。

小封包的數量一般是多個的,每個都要如是寫好。每一個祖宗可以封多包,以每個晚輩的名義分別署名,也可以夫妻的名義署名,也可以全家的名義署名(可以寫「××率全家謹具」)。寫好後,小封包可以單獨焚化,也可套在大包袱內與其他物品一起焚化。

3、大包袱寫法冥用大包袱由草紙摺疊而成,包袱一般為45cm×50cm規格。

正面共分五行由右至左豎排,書寫格式:依次寫「中元化袱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孫××曾孫××玄孫××謹具」。

如果死者的兒子活著,寫包袱時的稱呼、落款以兒子為主。即:依次寫「中元化袱包」、「上奉」、「故顯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孫××曾孫××玄孫××謹具」。包袱的背面寫上「封」字,表

示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如果是給故去的母親寫包袱,中間一行則改為「故顯妣×府×老孺人收」。

除了給先人包袱外,一般還要給車伕力士一個包作為報酬,包袱正面寫「車伕力士」四字即可。有的還寫上一兩個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間寫「地盤業主,孤魂野鬼」,右側寫「魂下受用」。也就是給「墳山地主」與無人祭祀孤魂野鬼的份子錢。

4、封包注意事項包袱地址包袱格式還要寫上地點,詳細程度類似郵遞,一般用過去的地址,只詳細到相當於今天社群的廟隍就可以了。

如「湖南省寶慶府新化縣太陽四都福景山廟隍」。至於這個地址,有寫亡故之地的,有寫安葬之地的,有寫故鄉之地的,有寫祭祀人之地的,都可以。

包袱右邊包袱右邊的「中元寄錢」,講的是燒包袱寄錢的原由、時間。人剛死,燒包袱過去,謂「伴棺寄錢」;正月初

一、五月初

五、七月十

五、八月十五,燒包袱過去,分別為「元旦寄錢」、「端陽寄錢」、「中元寄錢」、「中秋寄錢」。

中間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體部分,註明收錢人的稱謂、姓名。

3樓:娛樂場鎖

第一列如果是花包,就在下邊「封」字前空白處填上包的封數,一包為1封,一馱是2封,按寫給某

人的包總封數填寫。

如果是白包,則「中元勝會之期」處是空白,需要填上「中元勝會之期」。

之所以留空白,是因為對新亡人需要燒七七包、一週年包、二週年包和三週年包,每次

填寫內容不同,因此就留空白讓燒包的人根據情況填寫。

寫七七白包時,空白處一七寫「首七化財之期」,二七寫「二七化財之期」,以此類推。

七七寫「畢七化財之期」;燒一週年包,空白處寫「小祥化財之期」,燒二週年包,空白處寫「

化財之期」,燒三週年包,空白處寫「除服化財之期」。

第二列一般不用填寫,但若第一列未留空白填封數的,則在「上奉」之前填寫封數。

如包是老的寫給小的,則應將「上奉」改為「付與」。

第三列如果是新亡人,需要在「故」字之前寫「新」字,如果封皮上無「故」字的,則寫「新故」或「新逝

字。「故」字之後是寫先人的稱呼和姓名,不同關係不同輩分的寫法不同。

4樓:遠走客家

封包:包,也叫包袱,封包就是將紙錢分為約一公分厚一疊一疊的然後用封皮封成包。包,分為花包和白包,花包和白包的區別主要是封皮上有無沙衣和路票,沙衣相當於衣物等行李。

路票相當於過路的介紹信,有沙衣和路票的是花包,沒有沙衣和路票的是白包。白包用於死亡未滿三年的人(也叫新亡人),花包則用於死亡超過三年的先人。

七月十五鬼節祭祖燒紙包怎麼寫

鬼節包封的寫法

5樓:匿名使用者

相傳,每年從七月一日起閻王就下令大開地獄之門,讓那些終年受苦受難禁錮在地獄的冤魂厲鬼走出地獄,獲得短期的遊蕩,享受人間血食,所以人們稱七月為鬼月,這個月人們認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農曆七月十四/十五日為盂蘭節,又稱中元節、七月半或鬼節,過去人們在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還準備一些菜餚、酒、飯、金銀衣紙之類到路口去祭祀鬼神.

農曆7月14/15日是陰間最大的節日-----鬼節,又稱中元節或盂蘭盆節,是我國三大冥界重要節日之一。民間有陽間過元宵節陰間過鬼節的傳說。據說,當日閻王也會披著盛裝和鬼眾們共度佳節,並且讓我們活著的人一起為他們祝福,祝願另外一個世界的人們心想事成,快樂享受人間沒來得及享受的幸福。

因此,我國許多地方界時將舉辦祭祀、參佛、淨墓、回顧、賞花、垂釣等活動以示慶祝。

鬼節源於目連救母的故事:「有目連僧者,法力巨集大。其母墮落餓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為烈焰,飢苦太甚。

目連無法解救母厄,於是求教於佛,為說盂蘭盆經,教於七月十五日作盂蘭盆以救其母。」據說當時目連在陰間地府經歷千辛萬苦後,見到他死去的母親劉氏,發現她受一群餓鬼折磨,目連想用缽盆裝菜飯給她吃,菜飯卻被餓鬼奪走。目連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連的孝心感動,授予其盂蘭盆經。

按照指示,目連於農曆七月十五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母親。捱餓的母親終於得到了食物。為了紀念目連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即我們現在所說的「鬼節」。

書上說古時候的這一天,人們會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師座和施孤臺。法師座跟前供著超度"地獄"鬼魂的地藏王菩薩,下面供著一盤盤面制桃子、大米。施孤臺上立著三塊靈牌和招魂幡。

過了中午,各家各戶紛紛把全豬、全羊、雞、鴨、鵝及各式發糕、果品、瓜果等擺到施孤臺上。主事者分別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藍、紅、綠等顏色的三角紙旗,上書"盂蘭盛會"、"甘露門開"等字樣。儀式是在一陣莊嚴肅穆的廟堂**中開始的。

緊接著,法師敲響引鍾,帶領座下眾僧誦唸各種咒語和真言。然後施食,將一盤盤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覆三次。這種儀式叫"放焰口"。

清代文人王凱泰曾有詩曰:「道場普渡妥幽魂,原有盂蘭古意存。卻怪紅箋貼門首,肉山酒海慶中元。

」描寫的便是我國東南沿海一帶過鬼節的習俗。

由此可見,「鬼節」是因傳統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國北方的人們仍然在這一天用燒紙錢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雖然祭祀方式簡單,但基本上儲存了鬼節淳樸的意義。

因為血脈的召喚,感情的延伸,以及對自己未來的提醒,都賦予了鬼節豐富的人文內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燒去的禮物也不同了,但永遠捎不完活著的人對遠去親人無盡的綿綿哀思和深深的懷念。但「不同年齡段的人對這個特殊的節日有著不同的感受,因為,未來的節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來,從朦朧到清晰,從思念到恐懼,從恐懼到坦然,想念過去人的時候,其實也在思考著自己今天活的經歷、內容、方式和活的追求。

」七月十四/十五,鬼門關大開之日。不管是燒紙錢送祝福,還是捧雛菊寄哀思,或者網際網路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燈,今天活著的人一起思念過去的人,共同送去對先人的祝福,是人靈性的自發,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時「活著的人要好好珍惜活著的每一天,不要愧對社會和朋友,不要愧對了已經永遠離去的親人。

因為,總有一天我們要和他們相見,到時候,你可以自豪地說,在人間是好漢,在陰間也要做鬼雄!」

怎樣寫7月15日的祭拜紅包

6樓:法藏

農曆7月15的冥袱,是用白紙袋,包著!,,你給哪一位寫,,我告訴你!

白事封包怎麼寫,白事封包寫法

用牛皮紙的信封 寫上xx你的名字 敬輓 上書 千古,下寫 敬輓 一般白事可以大字豎寫 代燈 或者 代寶燭 等字樣,落款同樣豎寫 敬輓 即可。我想應該寫 千古。下面落款寫上送禮人的名字 因為我在外地,我想燒紙錢香。寄給父母,封條怎麼寫?白事封包寫法 大多數都以舊式中文書寫法寫,豎寫 從右至左,左邊第一...

為何農曆七月十五叫鬼節,為什麼農曆的七月十五叫做鬼節?

農曆七月十五這天,同是佛道兩家總結批評的日子,兩家都相應的考籍講評活動 不同的是,道家的考察 彙報指向民眾,即校籍辰。佛家的總結講評則在內部進行。不管是對外的校籍辰還是內部的批評會,都說明佛道兩家對七月十五日的重視。或者說明這個日子在佛道節日中的重要。再加上民間的所謂鬼節,這個時日更顯得多彩多姿。校...

為什麼有人說七月十五是鬼節,也有人說七月十四是鬼節

不叫 鬼節 叫做中元節,時間南北方不同,北方七月十五,華南地區七月十四。中元節 是道教的叫法,民間世俗稱為 七月半 或 七月十四 它的產生可追溯到上古時代的祖靈崇拜以及相關時祭。七月半 原本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而被稱為 中元節 則是源於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 三元說 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