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漢字的故事,一篇你和漢字的故事

2022-07-29 05:45:22 字數 4978 閱讀 6336

1樓:匿名使用者

我與漢字的故事

漢字,我天天和它打交道。它也是我的好朋友,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我與它發生了許多有趣的故事。

小時候我對漢字情有獨鍾,在畫畫後,我總會提筆在畫上籤上名兒。那時候的我,很小,只會寫「大」、「小」、「人」等幾個簡單的字。我就在畫的角上歪七扭八地寫上「小大人」。

有時記不住,就寫成「大人小」,要麼寫成「人小大」。現在翻著看看,我都會忍不住笑出聲來。

幼兒園畢業時,我終於會寫我的名字了。為了使我的畫看上去更好看,我就把張鶴寧三個字平均分在畫的四個角,我居然把鶴字左右分家寫成兩個字。當時,我並不覺得很可笑,還得意呢!

上了小學後,我在作文中很可笑地把「公雞」寫成「分雞」,把「母雞」寫成「每雞」。老師看見了就會在我的作文字上畫上幾個紅圈圈。

雖然這些只是因馬虎而出的錯,但一直讓我對漢字肅然起敬,讓我覺得漢字是那麼神奇,那麼有趣,比那種拼音文字能表達出的東西更多更深。正是因為漢字的有趣,我也很愛寫作文。我想從心底對漢字悄悄地說:

「我很喜歡你!」

在識字認字的過程中,我也與漢字發生了一些有趣的小故事。記得有一次,在奧運會期間,當電視螢幕上出現「自豪」兩個大字時,我天真地指著它們對爸爸驕傲地說:「白象!

」我還沒反應過來,爸爸突然哈哈地大笑起來。原來那是「自豪」兩個字。

中國的漢字就是這樣有趣,形近字、形聲字、同音字……我之所以喜歡漢字,是因為它的變化,它的奇特,它的樣子,它們就像一個個小精靈,那樣有趣、那樣活潑,隨時都能表達一種歡樂的心情。

作為中國人,我感到很榮幸,很自豪。因為,我們中國有一絕——那就是漢字。在漢字的陪伴下,我快活地過著每一天。

這就是我與漢字的故事。

2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起源

人類社會之初,生產力極其低下,出於生存的需要,人們不得不聯合起來,採用原始、簡陋的生產工具,同大自然作鬥爭。在鬥爭中,為了交流思想,傳遞資訊,語言誕生了。但語言一瞬即逝,它即不能儲存,也無法傳到較遠一點的地方去,而某些需要保留和傳播到較遠地方去的資訊,單靠人的大腦的記憶是不行的。

於是,原始的記事方法——「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應運而生了。

結繩記事

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為了幫助記憶,採用過各式各樣的記事方法,其中使用較多的是結繩和契刻。中國古籍文獻中,關於結繩記事的記載較多。公元前戰國時期的著作《周易·繫辭下傳》中說: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漢朝人鄭玄,在其《周易注》中也說:「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說:「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這是講結繩為約,說得已相當明白、具體了。

仰韶期遺址的骨契圖形

契刻記事

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來記錄數目。漢朝劉熙在《釋名·釋書契》中說:「契,刻也,刻識其數也。

」清楚的說明契就是刻,契刻的目的是幫助記憶數目。因為人們訂立契約關係時,數目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引起爭端的因素。於是,人們就用契刻的方法,將數目用一定的線條作符號,刻在竹片或木片上,作為雙方的「契約」。

這就是古時的「契」。後來人們把契從中間分開,分作兩半,雙方各執一半,以二者吻合為憑。古代的契上刻得是數目,主要用來作債務的憑證。

右圖是在甘肅省西寧縣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遺址的骨契圖形。

結繩記事,契刻記事,以及其它類似的記事方法,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皆有之。中國一直到宋朝以後,南方仍有用結繩記事的。南美洲的祕魯,尤其著名。

有的民族,利用繩子的顏色和結法,還可以精確地記下一些事情來。

作為原始的記事方法的結繩記事,不論它用一根繩子打結,還是用多根繩子橫豎交叉,歸根結底,它只是一種表示和記錄數字或方位的一些簡單的概念,是一種表意形式,可以把它看成是文字產生前的一個孕育階段,但它不能演變成文字,更不是文字的產生。因為它只能幫助人們記憶某些事情,而不能進行思想交流,不具備語言交流和記錄的屬性。因此,結繩記事不可能發展為文字。

圖畫文字

圖畫文字

的**由於結繩記事和契刻記事的不足,人們不得不採用一些其它的、譬如圖畫的方法來幫助記憶、表達思想,繪畫導致了文字的產生。唐蘭先生在《中國文字學》中說:「文字的產生,本是很自然的,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的人類,已經有很好的繪畫,這些畫大抵是動物和人像,這是文字的前驅。

」然而圖畫發揮文字的作用,轉變成文字,只有在「有了較普通、較廣泛的語言」之後才有可能。譬如,有人畫了一隻虎,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虎」;畫了一頭象,大家見了才會叫它為「象」。久而久之,大家約定俗成,類似於上面說的「虎」和「象」這樣的圖畫,就介於圖畫和文字之間,久而用之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樣的圖畫越來越多,畫得也就不那麼逼真了。這樣的圖畫逐漸向文字方向偏移,最終導致文字從圖畫中分離出來。這樣,圖畫就分了家,分成原有的逼真的圖畫和變成為文字元號的圖畫文字。

圖畫文字進一步發展為象形文字。正如《中國文字學》所說:「文字本於圖畫,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讀出來的圖畫,但圖畫卻不一定都能讀。

後來,文字跟圖畫漸漸分歧,差別逐漸顯著,文字不再是圖畫的,而是書寫的。而書寫的技術不需要逼真的描繪,只要把特點寫出來,大致不錯,使人能認識就夠了。」這就是原始的文字。

3樓:王弘禹

漢字,是我們中國的文字,也是我們中國文化藝術寶庫中的一樣藝術品!漢字其實很好"玩",

為什麼這樣說呢?就先來讀一讀我和漢字的故事吧!

有一次,我在家裡寫作業,就覺的很無聊,看著這些字,頭腦裡面想出裡一個注意:把字改一改"形象"!我連忙拿來紙個筆,在上面寫上了幾個字:

我把"小"字中間畫上裡兩個小"眼睛",就變成了一個小姑娘的臉蛋,眼睛一眨一眨的,好可愛!又把"當"字加了兩顆小星星,樣子好象小丑,小要大家哈哈大笑……

晚上,我把這個發現給媽媽看,媽媽說我很有想象力,但這隻能玩,不能當真!因為漢字是我們祖先流下來的藝術結晶,要好好的珍惜它!

這下你們知道了吧!

4樓:陳錦陳華

結繩記事

在文字產生之前,人們為了幫助記憶,採用過各式各樣的記事方法,其中使用較多的是結繩和契刻。中國古籍文獻中,關於結繩記事的記載較多。公元前戰國時期的著作《周易·繫辭下傳》中說: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漢朝人鄭玄,在其《周易注》中也說:「古者無文字,結繩為約,事大,大結其繩;事小,小結其繩。

」李鼎祚《周易集解》引《九家易》中也說:「古者無文字,其有約誓之事,事大,大其繩,事小,小其繩,結之多少,隨物眾寡,各執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這是講結繩為約,說得已相當明白、具體了。

我與漢字的故事寫一篇作文

說說你和漢字的故事 作文

5樓:貝尼小龍

我與漢字的故事

今天,老師讓我們蒐集有關漢字的字謎。「鈴——鈴——」上課鈴響了,同學們陸續走回教室。不一會兒,老師滿面春風地來了。

「這節課,我們來組織有關漢字的活動,誰準備了字謎?」老師和藹地說。 「我!

」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請張偵威同學發言。」 「同學們,有眼看不見,有心記不住。請問這是什麼字?」張偵威同學問道。

同 學們沉思了一會兒。「我知道!」一個同學站了起來,「是死亡的亡!

」「為什麼?」同學們疑惑不解。「有眼看不見,不就是盲字嗎?

有心記不住,不就是忘字嗎?『盲』字和『忘』字都有一個共同點——都有一個『亡』字!」「太有趣了!

」同學們感嘆道。

漢字真是神奇、有趣!說起漢字,我想起了一個故事。從前,有個人砍柴時用力過猛,不小心甩掉斧子傷了旁人。

傷者到衙門告狀。那個人慌了,忙寫了一份說明情況。內中寫道:

某日砍柴時用力過猛,用(甩)斧子傷人。「官府一看就定那人 的罪名了。

由此看來,每個漢字,多一筆,少一劃,含義完全不同。若是在經濟合同裡,真是一字千金,寫錯了,那後果就不堪設想。

漢字的發展源遠流長,每字每句都有一個動人的故事,我們每天都在漢字的海洋裡遨遊。趣妙橫生的歇後語令我開懷大笑;妙語連珠的詩句使我心曠神怡;感人至深的篇章哺育我成長;鏗鏘有力的語句激勵著我的鬥志……

只要我們多瞭解漢字,用心去體現,就能得到知識與財富!

作文《我和漢字的故事》600字左右

6樓:匿名使用者

像一個個活潑可愛的小精靈,跳動在方格紙上,譜出一曲曲動人的漢字之歌;像一條清澈見底的小渓,流過筆尖,頓時,一篇佳作躍然紙上。漢字,我們中華民族的漢字!

漢字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瞧!街頭的廣告牌上,眼前的書籍上?都有漢字的足跡。我愛讀書,我愛寫作,我更愛中國的漢字!如果沒有漢字,這一切又從何談起?

從小,我就與漢字拉起了手,在那彩繪書上,漢字向我招手,在《格林童話》中,漢字拉著我的手,為我訴說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在一本本科普知識上,漢字告訴我一個個世界奇觀,對我講述一個個科普知識,開擴我的眼界,為我的大腦「充電」。如今,我喜歡上了寫作,漢字好像我的兵將,乖乖地聽我調遣,構成一篇篇佳作,我愛你漢字!

漢字那悠久的歷史也讓我著迷,從甲骨文到金文,從金文到小篆,隸書、草書,從草書到我們今天使用的楷書,行書、漢字每前進一步,都凝結著中華民族的心血,漢字是中華人民、是龍的傳人凝聚的核心!

每當看到熟悉的漢字,我賴以交流溝通的漢字,腦海裡就會浮現著這樣的句子,「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文明,蓋世無雙。連綴成句,頓挫抑揚。

書法字型,各具特長?」這些片段在我腦海裡久久迴盪。

我和漢字的故事(400字) 作文

《我和漢字的故事》300字以上

7樓:滄海

猜字謎遊戲開始了!老師說出了一個字謎,「千字頭,木字腰,太陽出來往下照。同學們,你們猜這是什麼字?

」我們想都不用想就把這個字說了出來了,「是『香』字,」我們脫口而出。接著,老師又給了我們三幅圖,讓我們猜。

「老師,第一幅圖是『闖』字。」一個同學說。我興奮地說:「第二幅圖是『吾』字。」。雖然我們都能把前兩幅圖的字猜出來,但最後一幅圖,我們抓耳撓腮,怎麼也想不出來。

第三幅圖的左邊有一隻小蟲子,右邊有兩堆土。我想啊想,絞盡腦汁也想不出來。兩分鐘後,我突然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個「蛙」字。

「老師,我知道了!第三幅圖是『蛙』字,」我說道。老師聽了,高興地說:

「我們班的同學真聰明!」

漢字的來歷,要有故事的一個漢字的來歷,要有故事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農民種的莊稼由於受到鼠害的影響,收成很少。後獲悉有一動物 狸 也就是我們現在稱呼的野貓,善抓老鼠。故農民就開始養 狸 來保護莊稼,為了區別家養和野生的差異,根據其工作是保護莊稼的緣故,後古人就造了一個字 犭 苗 就是現在的貓,而其叫聲稱呼為 喵 從中可以看到農業文明對中國文字的影響。...

漢字的發源,漢字的起源和來歷

古代的祈禱,祭神用的文字 漢字的起源和來歷 從倉頡造字的古老傳說到100多年前甲骨文的發現,歷代中國學者一直致力於揭開漢字起源之謎。關於漢字的起源,中國古代文獻上有種種說法,如 結繩 八卦 圖畫 書契 等,古書上還普遍記載有黃帝史官倉頡造字的傳說。現代學者認為,成系統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個人創造...

漢字的歷史演變過程,漢字的歷史和20個漢字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 金文 小篆 隸書 楷書 行書,以上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商朝時刻寫在龜甲 獸骨上的文字,稱為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早的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漢字就是從甲骨文演變而來,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也是從商朝開始的。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由於它鑄刻在鐘鼎上,所以又稱鐘鼎文...